读红楼“对话”经典,教育部发布会深圳校长揭秘AI赋能教育

南方都市报 2025-04-16 21:45:22

联合腾讯、比亚迪、优必选等科技龙头企业,共建18个AI主题创新实验室集群;组织600余名行业领军人才及家长代表,创新构建‘双师型’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分层开发182项主题式探究项目库;将跨领域产业前沿成果转化为校本AI课程......

4月16日,在教育部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意见解读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党委书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明德高级中学校长鲁江,以该校教育数字化的实践和探索为例,全方位深层次地展示了中小学教育如何将AI融入教学全要素过程的多元场景。

作为全国唯一一位出席此次发布会并发言的中小学校长,鲁江在对《意见》作专家解读时表示,要更加扎实地开展中小学AI教育,在夯实AI通识教育之外,更要聚焦AI核心素养培育,着力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问题解决能力。

广东省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党委书记鲁江介绍学校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有关情况及下一步落实《意见》的考虑。

AI课程设计须分层实施、科学规划

发言中,鲁江校长强调,对于AI课程要坚持分层实施、科学规划、系统推进,在各学段课程设计上,亦须重视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特点相适应。“小学阶段侧重体验认知,通过具象化活动培育基础素养;初中阶段强化理解应用,着力提升实践操作能力;高中阶段深化设计创造,重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形成梯度衔接、螺旋上升的教学体系。”

围绕“用中学”“做中学”“创中学”三方面,鲁江校长重点分享了明德在中小学AI课程教学改革的亮点经验和工作思路。

围绕日常教育教学,明德学校构建了涵盖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评的智能化教学闭环体系,以及选课排课、巡课听评的智慧教研矩阵,以前沿AI技术集群全面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形成“教-学-管-评”一体化的智能教育生态,通过数据流贯通与智能中枢建设,实现校园全场景的智慧化蜕变。

在介绍“创中学”具体做法时,鲁江还特别提到了明德当前大放异彩的主题式探究项目库。“目前已开发包含基础型、拓展型、挑战型在内的182项主题式探究项目”。通过创新构建智慧教学模型,以技术赋能重构教育体系,明德形成了问题导引、项目驱动、活动实施的三维联动机制。“项目化学习、主题式探究和场景式实践,能有效培育学生的AI思维范式、创新素养和实践技能。”鲁江说。

产教融合、家校社协同育人

以主题式探究项目培育AI核心素养

据鲁江校长介绍,明德始终坚持“开放边界、融通未来”办学理念,充分践行家校社协同育人思路,统筹科技企业、家长代表、领军人才等多方社会力量,共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双师育人机制,以产业前沿技术充实优化校本AI课程。

他表示,未来,明德实验学校还将重点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研优势,强化与高新技术企业战略合作,聚力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AI教育研发平台。同时,在智能制造、具身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还将持续联合领军企业共建AI实验室集群,系统开发具有前瞻性、示范性、实践性特征的AI课程资源,切实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据悉,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基础教育集团携手共建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明德高级中学,已于今年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针对记者关于开展“数字阅读要和传统阅读结合起来”方面相关工作的提问时,鲁江还特别提到了该校正在探索的“AI+阅读”崭新模式。比如,在学生阅读《红楼梦》《呼兰河传》《东坡传记》等经典书籍时,教师会引导学生尝试用AI工具、VR技术进行人物画像、诗词创作、还原场景等,让学生真正和经典“对话”。

“左手紧握千年文脉,右手链接数字未来。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我们探索将抽象文字转化为多维体验,为孩子们打造虚实相生的立体阅读生态。”鲁江表示。

采写:南都记者吕虹

0 阅读:1
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