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不再给美留面子!沙特公开挑战美国,马克龙访华与美划清界限

茜冰评国际 2023-04-10 23:17:16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

最近一段时间,美俄博弈日趋激烈,而俄乌战争也毫无停手的意思,战火已经越烧越旺,为整个世界都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在此背景下,作为始作俑者的美国也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接连收到坏消息,我们详细来看。

美国收到的第一个坏消息,俄副外长喊话,俄美关系崩溃,责任在美国,据塔斯社莫斯科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近日公开表示,当前的俄美关系可以用“崩溃”一词来形容,美方应为此负责。 “两国关系毁了,责任在美国。”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也针对美国做了一番引人关注的表态。 据悉,当时普京是在外国使节递交国书仪式上就俄外交政策等问题发表讲话,普京表示,俄美关系正处在深刻的危机之中。 危机的根源就是俄美对构建当今世界秩序的立场大相径庭。

普京还直接对美国新任特使说:“由于美国在本国外交政策中使用了支持所谓颜色革命和2014年基辅政变等工具,最终导致了今天的乌克兰危机和俄美关系的进一步倒退。” 美国的外交政策“最终导致了当前的乌克兰危机”,华盛顿应对“乌克兰危机”负责。

不得不说,俄罗斯总统这回是丝毫不给美国面子,直接当面指出美国的问题。 那么结合俄罗斯方面的这两点消息我们也可以看出,现在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确实已经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在这个敏感时期,双方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两国关系的走向,希望拜登政府能够认真对待俄方的呼吁,以免让两国关系真正走向“崩溃”。

第二个消息,欧洲议员剑指拜登政府,称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挑拨欧洲和中国的关系。

据外媒消息,爱尔兰籍 欧洲议会议员华莱士在一次独家专访中直言不讳的表示,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挑拨欧洲和中国的关系,但这完全不符合欧洲的利益。“欧洲民间和企业都希望与中国建立更好的关系,但可惜的是,我们的政界完全被美国利益操纵了。”

众所周知,眼下正值俄乌冲突关键时刻,很多欧洲国家都上了美国的反俄战车,与美国“空前团结”,而此时的拜登政府还在试图双管齐下,想召集欧洲盟友共同“对付”中国。

此前,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就曾明确指出,在中欧关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第三方,那就是美国。我们都心知肚明。美国向欧洲国家施加了巨大压力,不遗余力地迫使欧洲与中国“脱钩”,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那么此处需要提醒欧洲各国的是,历史已经一次又一次证明,美国是如何“坑”欧洲的。 自二战以来,美国打造的盟友体系其实就是维护自身利益和霸权的工具。从利用“长臂管辖”打压法国 阿尔斯通等企业,到征收钢铝关税,再到就 数字税 和航空补贴与欧洲“大打出手”……美国对欧洲盟友的打压从来没有手软过。

美国这种做法连欧洲媒体都看不下去,《现代外交》网站此前直言,美国是“帝国资本主义”,通过种种手段“剥削其他国家来生存和发展”。该网站一针见血地指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欧洲的真正敌人是美国”。

所以不管怎么说,都要提醒欧洲国家在发展对美关系时,不应该以牺牲中国为代价,不应该以牺牲各自的对华关系为代价。

美国收到的第三个坏消息:沙特又没看美国脸色行事。

前不久,以沙特阿拉伯领头的“欧佩克+”多个成员国宣布石油减产,决定从5月到年底,每天总计减产约115万桶。 其中,沙特减产最多,每日50万桶。

不出所料,减产行动马上遭到了美国的反对。据悉,美国方面的态度是非常强势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直接表示,美国政府认为,“欧佩克+”成员国宣布减产是不适宜的,美国已将其立场转达给石油出口国。虽然这位发言人的表态还算平和,但是美国媒体普遍形容此举将“激怒美国”,“加剧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其实说句实在话,美国反对石油减产的立场,“地球人都知道”,并不需要美方“转达”。

然而,沙特和其他主要产油国,却并没有看美国脸色行事,而且是又一次,还记得“欧佩克+”成员国上次减产,是在去年10月份,当时也是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

因为当时正值美国中期选举前夕,油价飙升、通胀高企是两党争论的一个主要议题。所以为了国内选举,傲慢的美国对沙特持续施压,要求把减产决定推迟一个月,到中期选举之后。

但沙特等国抗住了美国的压力,依然如期宣布了从去年11月起每日减产200万桶的计划。 随后,沙特就遭到了美国朝野的齐声抨击,美国总统拜登甚至发誓要让沙特承担“后果”,民主党议员也呼吁冻结与沙特的合作。

所以这么看,此次减产也只不过是重演了半年前的戏码而已,说起来,美国与沙特的“友谊”维持了数十年,但是双方的关系近年来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美国一贯的自大傲慢、自私自利,漠视沙特方面的利益, 而且还总喜欢在人权等问题上指指点点。

眼下,美国一方面输出金融动荡,另一方面又要求产油国为自身通胀“买单”,还要求他国在俄乌冲突中为自己“火中取栗”,这种自身利益至上的做派,又如何能够不让原本的朋友离心离德、弃之而去呢?

需要注意的是,沙特对美国不满早已有端倪。 知情人士透露,2022年年底,萨勒曼王储对助手表示,他对取悦美国不再感兴趣。萨勒曼王储当时称,他给华盛顿的任何东西都要有所回报。

此外,高盛集团中东和北非经济学家 法鲁克·苏萨也分析指出,沙特已不像以往那样,倾向于把自己的经济利益置于 支持美国经济利益之下的位置。

有意思的是现在美国媒体在抱怨沙特“背弃”的同时,还在算小账,减产将让美国汽油一加仑涨多少美分。其实它们更需要记住的是,只要美国这种唯我独尊、无视他人利益的秉性不改,朋友圈只会越来越小,被“背弃”的时候只会越来越多。

那么最后我们再来聊一聊,马克龙时隔三年再访华,与美国“划清界限”。

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展开了一次访华之旅,此次马克龙访华可以说是备受瞩目,因为眼下正值俄乌冲突、美国围堵中国等各种事件集中爆发的敏感时期。 大家都在关注的是,马克龙究竟释放了什么信号呢?

首先就是,“不相信脱钩”。 据媒体报道,马克龙到达中国后的首次公开讲话就将基调 定为反对“脱钩”。 在法国驻华大使官邸,面对法国侨民和关心两国关系的人士,马克龙花了20多分钟重点谈论加强与中国往来的重要性。

他直接强调,“我们不应当切断与中国的关系。”“法国将主动致力于推进与中国的商务关系,同时尽更大努力消除法国工业所面临的风险。”

其次,是与美国“划清界限”,在马克龙抵达北京当天,法国主流媒体《费加罗报》就刊文指出,中美之间的竞争可能会带来“对抗升级”的风险,但法国的雄心驱使它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 选择了一条与美国不同的道路。

与此同时爱丽舍宫也发表声明明确表示,“对于中国,我们的立场与美国不同,因为法国和美国的利益不同。”

那么除了以上两点,法国方面还有一个信号,就是肯定、认可中国的作用,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据有关媒体披露,访前一位爱丽舍宫官员表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甚至是仅有的,能够对俄乌冲突发挥‘游戏改变者’作用的国家。”爱丽舍宫官员还称,“马克龙总统去中国期间将不会挑战中方的‘红线’,特别是关于谴责俄罗斯的问题。”

那么从这些消息我们不难看出,马克龙对中国释放的积极信号是非常强烈的。 分析认为,法国目前是中国在欧盟内部的第三大贸易伙伴,马克龙这么做有自己的务实考量。

根据爱丽舍宫的消息,空客、阿尔斯通等法国企业高管以及一大批艺术家、电影制作人跟随马克龙到访中国。 路透社则报道称,空客公司正在同中方就新的飞机订单进行谈判。

不得不说,法国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正如爱丽舍宫的声明所说,法国的立场与美国不同,因为法国和美国的利益不同。

这再一次提醒美国,在当今时代,试图围堵他国也是在堵自己的路。 拉帮结派、霸权主义都将会付出应有的代价。本期节目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0 阅读:20
茜冰评国际

茜冰评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