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不够好,也是一种差评
谁都听说过商家删差评,但商家主动要求删好评可不常见。
近日,一位女网友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条裙子,觉得十分满意,便给了商家五星好评,顺便晒出了自己的买家秀。
图源:黑猫投诉
但没想到的是,几天后商家竟然私信找她把买家秀删掉,理由是她的试穿效果让其他买家觉得“显肚子”。尽管商家的态度很诚恳,但她还是感到不爽,于是发到社交平台吐槽。
这件事传开后,不少网友都表示自己有相同的经历,明明是想夸赞商家,却因为拍出来的效果不好被嫌弃,令人心寒。也有网友表示,商家这是在制造身材焦虑,不同身材的消费者都应该有展示的权利。
表面上看,这件事只是商家和顾客之间的小矛盾,但其实暗含着平台规则变化带来的副作用。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当电商平台的“差评”消失后,好评里“不那么好”的评价也就变成了差评。
曾几何时,每个电商平台都有好评和差评之分,消费者只要点进差评区一看,就能知道商品的缺点在哪里,很容易“避雷”。
但渐渐地,一些电商平台取消了差评,只留下几个正面的标签展示;也有的把差评区藏了起来,费半天劲也只能找到几个不痛不痒的差评。
虽然差评渐渐消失了,但消费者看评价的需求仍然存在。所以商家“努力”的方向,从减少差评变成了让好评更好,于是一些真实的评价反而成了商家的眼中钉肉中刺,想方设法把它们去除。
从删差评到删好评,毫无疑问是一种标准的“内卷”。所谓内卷,就是每个人的付出和成本都提升了,但整体的收益没有任何变化,本质上是一种无用功。打个比方就是,电影院里第一排的人站了起来,后面每一排的人为了看到银幕也只能站起来,结果电影还是那个电影,但每个人的观影体验都变差了。
那么,差评机制为何会从电商行业消失?这种内卷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差评为何渐渐消失?
电商平台推出评价体系,大致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评价是消费者购物的重要参考标准,可以帮助消费者做出适当的决策,从而极大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另一方面,评价体系也是对商家的激励和震慑,让优秀的商家从好评中尝到甜头,让差劲的商家从差评中尝到苦头,从而筛选出优质商品。
然而,初衷虽然是好的,但在执行过程中问题越来越多,逐渐动摇了评价体系的根基。
首先,差评的存在让用户和商家的矛盾加剧,体验不增反降。
收到差评的商家,往往会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影响其生存。因此一些商家会迁怒于给差评的用户,甚至产生骚扰或威胁事件,想尽各种办法逼买家删差评。
2018年就发生过一起典型的差评纠纷事件。买家李某收到货后,发现几样产品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斤少两”,感觉到被欺骗后的他立刻给了商家差评。谁知商家马上贴出了李某的收货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并扬言:“已经买好了机票,如果不取消差评,就飞过来弄死你。”
像这样的矛盾事件,在电商行业几乎每天都会上演。原本是用来提升用户体验的机制,却让一部分用户承担了更大的精神损失,因此平台不得不改革评价体系以减少买卖双方的纠纷。
第二,评价体系催生出“职业差评师”,破坏了公平的环境。
有机制,就有钻机制空子的人。由于商家普遍害怕收到差评,一些不法分子开始用恶意差评来敲诈商家。还有一些商家会伪装成消费者,故意给竞争对手差评来打击他们。
这种恶意差评不仅会打击商家的经营信心,更会给平台带来更高的运营成本。毕竟要辨别每一个差评是否属于“恶意”并不容易,与其花心思“断案”,不如从根本上改变评价体系,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第三,刷好评、删差评泛滥,评价体系逐渐失去参考意义。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适应了评价体系的商家,“进化”出了一套应对方法,也就是删差评和刷好评。
删差评,即与买家沟通,许以现金红包请求删除差评;刷好评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商品包装中夹带“好评返现”的宣传单,买家给好评后即可领取奖励,另一种是请水军团队刷虚假好评。在商家看来,刷评的成本远小于收到差评的损失。
虽然电商平台一直致力于打击两种刷评,但纸包不住火,虚假的评价还是以燎原之势蔓延开来。到此,原有的评价体系已经失去了意义,变成商家“军备竞赛”的战场。
第四,倾向于消费者的售后规则,替代了差评的震慑功能。
既然评价体系是为了让用户购物更愉悦,那为什么不一步到位,直接强化售后环节呢?
于是,一些偏向消费者的售后规则陆续出现,“仅退款”就是其中之一。与其让消费者给差评“泄愤”,不如直接把钱退给他们,毕竟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对于商家来说,这种真金白银的处理方式也更具震慑力,不过副作用也是相当明显:仅退款遭到了严重的滥用。
所以,即使差评消失了,用户和商家之间的矛盾也不会消失,只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差评成为平台转移矛盾的工具
虽然电商平台的差评越来越少,但其他行业依然有很多被差评困扰的从业者。外卖员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4月10日,一位外卖员站在前一天送餐的某4S店大门前表示:“给了我一个差评,让我职级从王者直接干到青铜,我不想干了。”两天后,他再次登录自己的账户,发现配送账户已经被封禁。
5月14日,某商场内一外卖小哥围着两名女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而女子却连连摆手,应付了事。眼看二人就要离开,外卖小哥一着急,双脚跳到了女子面前,苦苦哀求着。原来他收到了顾客的差评,想协商让其删掉。
可见在外卖行业,差评已经成为平台转移矛盾的杀手锏——明明是平台派单不合理、售后不完善,却让外卖骑手背锅,平台在背后美美隐身,找不到平台的消费者只能拿外卖小骑手出气,甚至还给了平台“节约成本”的理由。
所以,“差评”本身是没错的,错的是不合理的使用方式。能否建立公正、稳定、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对平台运营能力的严峻考验。
作者 | 风清
其实闲鱼的双方评价显示信用分这些挺好的,没信用的可以选择不卖,卖家信用差可以不买,逃宝上综合评分4.8以下,说明这个店很差
现为拼多多出现了,淘宝为了留主商家,所以不展示差评了,我早就知道会删除好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