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2025驻济高校院所高价值技术成果市内转化提升行动暨济南大学服务济南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在山东科技大市场成功举办。活动现场,“济南市铌酸锂光电集成芯片概念验证中心”正式揭牌,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筹)获授牌。此外,8个校企合作项目签约,总金额达4000万元。
“济南市铌酸锂光电集成芯片概念验证中心”揭牌
活动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现场,由济南大学联合济南晶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恒元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济南市铌酸锂光电集成芯片概念验证中心”揭牌。该中心将围绕铌酸锂光电集成芯片全链条技术开展验证研究,推动产业成果转化。同时,济南大学牵头建设的山东省泛在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筹)获授牌,标志着济南大学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领域再添新平台。
在签约环节,8个校企合作项目签约总金额约4000万元。其中,“一种判定摄像头异常移动和场景内异物入侵的检测方法”以3000万元高价转让给山东鹰格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双方还将共建“济南大学—山东鹰格低空智能技术研究院”。此外,济南大学与多家企业签署了技术研发、平台共建协议,涵盖无人机分选、心电诊断、新材料研发等领域,展现了校地合作的丰硕成果。
校地协同再升级,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活动现场还启动了“驻济高校院所高价值技术成果市内转化提升行动”和“济南大学服务济南专项行动”,通过政策、资本、技术等要素联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山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宝立在致辞中表示,济南市在创新型城市排名中稳居全国前列,未来需进一步发挥高校“创新联合体上游”作用,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
在济南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家亮看来,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产教融合”“市校融合”双轮驱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济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庆国则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需求导向+技术攻关+成果孵化”全链条服务,为济南提供智力支撑。
山东探索“先使用后付费”等新模式
近年来,济南市出台“高校20条”(2025版)等政策,通过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校聘企用”等机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活力。活动现场还透露,山东省已遴选22家高校院所开展成果转化综合试点,探索“先使用后付费”等新模式,为全省提供可复制经验。
第二阶段活动中,济南大学6个高价值技术项目进行了路演,吸引多家企业对接。与会者表示,此次活动为校企合作搭建了高效平台,未来将加速推动“实验室成果”向“生产线产品”转化,为济南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