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明
职业教育正迎来“黄金时代”。
2025年全国两会上,职业教育成为热议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职教改革指明了方向。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部长通道”上特别提到了职业教育,“我国现代制造业70%的人才来自职业教育培养。”这充分彰显了职业教育在支撑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202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职普有效融通、产教深度融合、科教创新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从国家到地方,均把职业教育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的位置。
当下的杭州,正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需要建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这对高端工程技术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储备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升级提供了契机。
4月26日,杭州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将正式启幕,我们一起盘点杭州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新变化。
推进两类试点班打破中考“一考定终身”
破解单向流动畅通“学习赛道”互转
过去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普高里有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适应不了普高的学习节奏;职高里也有部分学生,文化课成绩不错,当年因为中考发挥失利,对普高依然充满向往。能否打破中考“一考定终身”?
2025年,杭州市区各类高中招生又多了两种新类型——普职融通试点班和综合高中试点班。其中,中策职业学校和源清第二高级中学,人民职业学校和杭州第九中学将合作开设普职融通试点班;美术职业学校的绘画专业,将开设综合高中试点班。
“职普融通,去年已经率先在余杭区、临平区、富阳区、建德市开展试点,今年将首次在主城区开展探索。”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职普融通试点班将在集中统一第一段招生,第一学期先设在中职学校办学,普职两所学校互派教师,推进普职教育资源相互渗透和共享。
这些年,全国各地都在尝试推进“职普融通”。其中最大的难题是“融而不通”,存在普高和职高之间单向流动的情况。如何实现从“单向流动”向“双向奔赴”迈进,杭州努力“破题”。
一个重要举措便是“职普融通试点班的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愿提出转换学校申请”,这为普职学生的双向流动提供了制度性依据。“杭州普职融通的探索力度很大。”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学生有两次融通的机会。第一次是在第一学期末,学生提出申请,人数低于50%的,可全部融通到普高;高于50%的按一定规则进行融通,人数达到总人数的50%为止。第二次是在第二学期末,融通到普高的学生如果觉得不适应,可以再次融通回中职学校。
美术职校绘画专业开设综合高中试点班,同样是一种新的尝试。该班集中统一在第一段招生。试点班高一学年开设文化基础课程+艺术基础课程+职业类课程,到高一学年或高二学年结束时可根据自愿原则选择学习侧重方向。选择普高方向的学生,继续学习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类课程,参加全国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考试。选择职高方向的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程+职业类课程,参加浙江省单独招生考试。
“两种试点班的设立,让更多学生有了二次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利,并顺利实现‘学习赛道’的转换。”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拓宽升学通道长学制招生比例达到50%
家长变得更理性由“被迫分流”转向“主动选择”
过去说起职业教育,很多家长觉得是一种“被迫分流”。而当下,越来越多家长视职业教育为一种“主动选择”。
“中职与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招生”持续升温就是最好的印证。2024年像中策职业学校录取最高分614分,人民职业学校录取最高分613分,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录取最高分607分……不少中考高分的学生,纷纷选择职校。
对于“中本一体”,金洋洋很有发言权。她是2018年浙江探索“中本一体”招生的首届学生。当年,小金的中考分数可以读重高,但她却坚持要报考人民职校的“中本班”。“我的梦想是当幼师,与其高中拼三年文化课,还不如从职高就开始做师范的专业化训练。”在小金看来,如果参加普通高考,需要考进全省的前10%,才能被浙师大学前教育专业录取。而上人民职校的“中本班”,3年后直接可以上浙师大,这太划算了。2025年,金洋洋即将大学毕业,已进行7年专业化训练的她,凭借出色的基本功在幼儿园招考中脱颖而出,将顺利成为一名幼师,“回望当年的决定,太正确了。”
除了“中本一体”上本科,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2024年,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正式揭牌,宣告浙江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达到4所。同年8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一项公示,将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拟设立杭州职业技术大学、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拟设立宁波职业技术大学,未来本科职业教育规模将持续扩容。国家更是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
在杭州,各职高的“3+2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班”也很抢手。2025年中职升学再次传来利好:长学制招生将达到中职招生的50%,招生计划将达到12500余人。“五年制职业教育计划的增加,意味着有更多的中职学生可以越过高考,直接上大学。一体化长学制能更好培养适应行业、企业生产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善,家长最关心的职业教育升学率也逐年走高,2024年杭州市区中职学校(不含技校)毕业生的升学率已达94.8%,创历史新高。畅通的升学通道,也让家长们变得越来越理性。李先生的孩子成绩中等,2025年面临着升学,全家商议后决定报考中职。“过去觉得孩子上职高没面子,但面子哪有里子重要。与其在考分里卷,不如换个赛道,现在高技能人才很缺,也许孩子能闯出一片天地。”
紧盯新质生产力深度开展产教融合
专业全新升级覆盖杭州“三大产业”
你能想象高校博士来中职“招人”,一起参与前沿科技研究吗?电子信息职业学校的学生,就参与了西湖大学助理研究员曹路博士的“脑机接口”项目。
说来也巧,电子职校双桥校区投用后,与西湖大学/西湖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仅一街之隔。曹路是基地入驻企业某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带领团队正聚焦医学领域,研究通过芯片和算法协作,让患者大脑内的“脑电波”转化成文本,并让它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但此时团队缺一些基础技术人员,曹路就主动找到了“街坊”求助,校企之间一拍即合。
这个科研团队分工明确,曹路带着科研人员用算法“捕捉”脑电波,电子职校的学生则制作、调试芯片和电路板,把脑电波放大,让它具有形成文本的“能量”。过程中,曹路发现学生们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真是找对了,如果让我们自己做,未必能比这些学生做得好。”因为相互之间形成良好互补,电子职校和该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成为脑机接口产教研融合实践基地。
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职业教育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核心纽带,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战略价值。而杭州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例子屡见不鲜。
比如,前不久建设职业学校就携手一家科技公司和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共建中高职一体化实验班,聚焦建筑空间智能设计、数字空间设计人才的培养;中策职业学校钱塘学校则直接把学校“开到了产业园”里,学校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三方联办的“杭职院信息安全产业学院”,精准对标钱塘区产业培养专项人才;杭州文汇学校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下沙院区实现双向联动,师生可以到医院实训,医生可以来学校做培训、办论坛;西湖职高校内建有对外经营的高星级酒店,这也是学校与西湖文旅集团共建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这里跟岗实训,获得更深层次的职业体验……目前杭州已确定第一批市级市域产教联合体2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4个、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19个。
在产教融合的推动下,杭州各中职学校正紧盯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不断更新专业设置:2025年,杭州中职又将新增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服务机器人装配与维护等20个专业。目前,全市中职学校专业布点总数达到346个,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规模与杭州“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结构、人才需求契合度极高。
技能竞赛摘金夺银奖牌数位居全国前列
扩大职业教育覆盖面让更多人“学技终身”
2024年11月,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的获奖名单出炉,在26个专业类别46个赛项中,杭州中职学校共获14金12银6铜。
“职教出海”成为热词后,2024年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也就是师生口中的“国赛”,升级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邀请了国外选手参赛,难度增加了不少。这更彰显了奖牌的含金量。
回顾激烈的比赛,旅游职业学校代表队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周陈俊记忆犹新。他所在的队伍参与的是酒店服务赛项,与以往一间宴会厅、几张桌子,参赛队伍一起按指定项目比不同,这次的比赛更像是“情景剧”:一间房一队人马,在规定时间呈现前厅接待、客房布置和宴会服务等酒店服务情境。
“每个环节都设计得很考究,如餐巾花的样式创意来自秋天的六个节气、客房的小景设计以及前厅接待融入了非遗元素。”带队的孙老师说,主题和创意是学生和老师一起定的,“赛会之城”是杭州的城市定位之一,这次的主题是面向某国际赛事参会成员展示中华文化,这样的设计也让评委们眼前一亮,最终在争夺赛中一举夺金。
“和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参赛者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通过比赛对学习成果进行全面检验。”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以赛促成长,对于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杭州是怎么做的?近年来,“1+X”证书制度改革在杭州中职教育中深入推广。“1”代表学历证书,“X”代表若干职业技能或素质能力证书。这些证书,代表学生在某些职业技能上达到了一定的层级,未来进入社会,可以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目前,杭城30所中职学校已全部参与试点工作,涉及70余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试点学生累计达两万余人次。
“职业教育并不局限于高中和大学,而是应该贯穿人的一生,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每年从4月下旬开始,杭州市区中职学校再度面向市区中小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每个学校都拿出了自己的王牌专业,活动设计结合了学生年龄特点,以专业知识讲解、职场情境体验、专业操作实践等环节为重点,开设了丰富的体验项目。“我们希望在学生孩童时代,开展丰富的职业启蒙,为其未来的职业选择提供更多的方向。”
除了向下对接中小学生,职业教育也在向上不断拓宽辐射面,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和家政服务人员等群体,积极开展社会培训。仅2024年全市职业教育培训(32学时以上)完成151417人次,推动社会从业人员从“一技在手”转变为“学技终身”。
“希望通过将职业教育在横向的社会面和纵向的各年龄段进行延伸,不断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覆盖面,更好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积极助力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早晨金色的阳光
我们学校和家长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对孩子做人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只有扎下做人的根,才能避免孩子沉迷堕落、走上邪路、违法犯罪,孩子才能真正成才! 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好书《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了凡四训》、《寿康宝鉴》、《百病寻源记》等;传统文化光碟巜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是做人的根,是重中之重的经典和好书,值得用来教育孩子,受用一生。可在网上搜看,也可以在网上各种购物平台上购买并送到家。 孩子学了做人的道理,扎下道德品行的根,就会懂得因果关系(明因识果),知道干坏事、违法犯罪后,就会产生不好的果报,从而自觉断除恶因,避免恶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