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炮”比主炮还猛的意式战列舰
埃琳娜女王级战列舰,是意大利建造的最后一型前无畏舰,同级共4艘。该舰最终的设计目标,是比英法同期战列舰更快、比两国装甲巡洋舰更强。
首舰埃琳娜女王号,于1901年开工,1904年下水,1907年服役;二号舰维托里奥·伊曼纽尔号,于1901年开工,1904年下水,1908年服役;三号舰罗马号,于1903年开工,1907年下水,1908年服役;四号舰那不勒斯号,于1903年开工,1905年下水,1908年服役。
埃琳娜女王级的主要武器,包括两座单装305毫米一级主炮及六座双联装203毫米二级主炮。从主炮的构成来看,其属于典型的前无畏舰后期(“准无畏”阶段)配置。
不过,其一级主炮的数量仅为同期前无畏舰的一半左右。相比之下,其二级主炮的配置堪称强悍。由于两舷各有三座以品字形布置的二级主炮塔,因此全舰共有四座双联装二级主炮塔能够向前开火。这样的火力布局,使该舰成为少数舰艏火力超越舷侧火力的战舰。
埃琳娜女王级的前向火力达到了8+1门(四座双联装203毫米二级主炮外加一座单装305毫米一级主炮)的水平,舷侧火力则为6+2门(三座双联装203毫米二级主炮及两座单装305毫米主炮),这样的配置在一战前虽远不及无畏舰,但用于对付当时仍遍布四海的装甲巡洋舰已是绰绰有余。
动力方面,埃琳娜女王级的最高航速可达22.2节(那不勒斯号),是当时航速最快的战列舰之一,甚至超过了英国划时代的无畏号。
不过,由于其建成时间较晚,此时无畏舰与战列巡洋舰均已称霸大洋,这导致埃琳娜女王级与同期建成的其它准无畏舰,面临着服役即落后的尴尬境地。
该舰参加了1911-1912年间的意土战争,用于支援北非和东地中海岛屿的意军作战。一战期间,由于意大利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战略,四舰并未同奥匈帝国的主力舰交手,因此相对完好地留存到了战后。
由于意大利建成的无畏舰数量相对有限,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时,同级四舰再次被幸运地保留下来,1920年代中后期,四舰才逐渐退役拆解。
阅读:98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