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下死命令“这任务干不成我辞职”,这任务是什么?有多难?

廖化聊历史 2023-02-24 07:13:01

2000年8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给中央带来一份完美的答卷,高速发展的经济让全国看到了广东省的活力,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但是,他也带来了一个大难题,那就是缺电,而且是非常缺电。

改革开放之后,广东省的发展日新月异,遍地崛起的民营企业耗电量十分大。而当时的广东省不仅要承担本省的用电,还要向香港、澳门供应部分电力,一边是不断扩大的用电量,另一边是如同挤牙膏式的新增发电量,这一下子就使广东陷入缺电危机中。

而在讨论如何解决广东省缺电时,朱镕基在会议上提出了“西电东送”的政策,并且在会议上下死命令“如果不能完成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任务,我总理辞职”!

完不成任务,总理辞职。如此大的决心可见朱镕基对西电东送的重视程度。那么为什么朱镕基要坚持西电东送?为什么不能让广东省就地解决?朱镕基坚持西电东送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考量?

我们一起来看看朱镕基要干的这件事有多难,同时也看看朱镕基为什么坚持西电东送。

经济发展的拦路虎

建国后,香港和澳门这些地区较为发达,一水之隔的广东则是相对较为贫困一些。巨大的落差让许多人不断逃离广东,当然,他们并不是往内地跑,而是往香港、澳门或者东南亚的一些发达地区跑。

大量的偷渡行为让广东边防的压力与日俱增,于是在1977年的时候,广东官员向南行的邓小平汇报了此事。在得知大量人逃港后,邓小平并没有大发雷霆,他很平静的说道:“人员外流是经济问题,经济搞好了,人员自然不会外流,逃过去的人还会重新跑回我们这边来。”

邓小平对此事看的十分透彻。为什么会有人员外流的情况发生?根本原因就在于经济落后香港,而人又恰恰是高处走的,长期的落后必然会催生大量的人员外流。如果广东省的经济搞上去了,那么这些人又回流回来,而这次邓小平南巡的目的就是为改革开放做准备。

邓小平1977年11月的广东之行,点燃了改开的“第一把火”,广东省的经济政策也开始发生巨大变化。随着“清远经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改革劳动合同以及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等一系列大动作之后,广东省的经济就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

1989年,广东省生产总值连年居全国第一位,同时广东省开始加快步伐,争取早日赶超亚洲四小龙。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广东省的经济结构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工业占比越来越大,尤其是1998年之后。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广东省发展多年的农业、纺织业、食品业等轻工业逐渐疲软,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不能有力提振全省经济发展。考虑到这一层面的因素,广东省政府开始逐渐“适度重型化”,也就是发展以化工、能源、汽车、装备为代表的重工业。

在这一阶段,惠州大亚湾引进了中海壳牌石油化工项目,日系三大巨头本田、日产、丰田相继落户广州,这些化工、汽车产业上接基础工业,下连配套产业,一下子就带动了广东省的装备制造工业。

但是我们都知道,重工企业的严重耗电的行业,这些企业可以提振广东省的经济,但是也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耗电量激增。

2000年广东省全省发电量为1353.5亿千瓦时,比1999年增长了18.72%,这个增速可以说是很快了,但是仍旧不能满足全省的用电需求。而且新增发电量并不多,与庞大的用电量相比,新增发电量简直就跟挤牙膏一样,根本满足不了广东省的需求。

频繁的拉闸限电就成了经济发展的拦路虎,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就要受到影响。比如在2000年的时候,广东省对20个城市实施了限电政策,一年损失工业产值200多亿元。如此严重到影响,让广东省的领导意识到电力的重要性,为此广东省省委书记要求中央批准广东省在“十五”期间新建1000万千瓦机组,以保障广东省的用电。

当时广东省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为3189.6万千瓦,新增1000万千瓦显然是一个庞大的数组,都快赶上本省的三分之一装机量了。面对这一项大工程,会上就产生了讨论,这也就有了上面的那一幕。

力主西电东送的朱镕基

广东省委书记认为应该在广东就地建设1000万千瓦时的机组,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全省的用电量,建设工程更是能提振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带动广东省的就业。但是时任人大委员长的李鹏和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都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时任人大委员长的李鹏认为云南、贵州等地区给广东输送1000万千瓦电力的任务有些难,很有可能达不到,那么可以兵分两路,一路是建设云贵地区到广东的西电东送线,另一路就是建设湖北三峡到广东的三广线,把原本三峡要输送华北地区的三百万千瓦的电力输送到广州。

朱镕基经过慎重考虑,力主西电东送,认为云贵地区能够完成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人物,为了说服大家,朱镕基更是站起来下死命令:“如果不能完成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任务,我总理辞职。”而且还与参会的国家计委主任说:“你这个国家计委主任也辞职。”

一个任务完不成,国务院总理和国家计委主任都辞职,能够说出这种话,足以见朱镕基对西电东送的坚持。为什么朱镕基坚持西电东送?这和中国国情是密不可分的,当时有两大因素让中央十分头疼。

第一:资源分布不均

2000年广东省的电源结构十分不合理,在全省总装机容量中,燃油电厂总装机968.8万千瓦、常规煤电总装机1332.5万千瓦。煤电、油电占全省总装机的72.04%,所占比重太大,每年需要耗费大量的石油和煤炭,而且这两种大宗商品的价格还很容易受国际影响,安全可靠性较低。

而且广东省又不产油,也不产煤,每年发电所用的石油、煤炭往往都需要海外购买或者在国内的山西、东三省购买。且不说运输成本大,可靠性就是一个大问题。一旦遇见石油危机或者煤炭暴涨的行情,大量中小发电厂关闭,严重影响发电量,根本无法保障广东省的用电。

至于那些可循环的绿色能源,比如风电、光电,这些严重占用土地,而且还对选址有严格的要求,并不是想建设就能建设的,2000年广东省的水电装机只有468.2万千瓦时。

可能会有人问,能不能在广东开采煤炭、石油,这个问题其实相关部门也想过,在2000年的时候,相关部门统计了广东省的煤炭保有储量,全省只有5.97亿吨,而且质量较差,开采难度大,成本高昂,无法满足本省的需求;页岩油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热值较低,而且灰粉含量较大;至于南海的油气储量,虽然储量丰富,而且也有开发前景,但是受制于国家战略的影响,广东省无权支配。

当然,不止是煤炭、石油资源匮乏,就连水力资源、风力资源都有限。相关部门考察,全省水力资源可开发665万千瓦时、风力资源可开发容量大约为600万千瓦时,就算全部满负荷利用,也填补不了用电缺口。

广东省可开发的资源实在是有限,根本就满足不了庞大的用电需求。至于其他省,则是有着庞大的可开发资源,但是没有那么大的用电需求,比如当时的云贵川地区。

这些地区有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风力资源,但是由于地区发展迟缓,用电量并不高,所以当地的发电量经常会有余。这种现在至今都有,云贵川很多地区在丰水季的时候,水电非常便宜。

2000年,广东省全省发电量为1353.46亿千瓦时,云南省的全省发电量仅为297.84亿千瓦时,从发电量上就能看出广东省和云南省的差距。而且云南省的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可供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高达9795万千瓦。如果只让云南开发的话,那么这些水力资源完全用不完。如何合理的利用水力资源,不浪费天地福泽,就成了当地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地区发展差距大

中国有一条分界线叫“胡焕庸线”,这条线从东北的黑河一直到云南省的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这一条线把中国分成了两个区域,而根据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东南地区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3.8%,而人口则占全国人口的94.1%。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生活在这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内,而西北地区的广阔土地则是人烟稀少。

这种线自古就存在,而到了现代仍旧适用。大量的人口、经济活动都发生在东南地区,西北、西南、东北则是要少很多。人口少,人均可分配资源也就多了,如果不能合理的调配这些资源,那么很容易出现一边资源浪费、一边资源紧缺的情况。

而且这只是从资源方面的考量,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地区发展差距太大了。广东省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内地省份的发展则是要迟缓许多,尤其是云贵地区。不仅是内陆省,还是山区,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如果云贵地区发展好,那么用电量也会增加,但是云贵地区的发展比较迟缓,广东的工业搞得热火朝天,而云贵地区的农民则是贫苦交加。

2000年,朱镕基曾经到云贵地区考察慰问。在到了贵州之后,朱镕基才体会到“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句话形容贵州有多贴切。贵州的经济困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看到贵州农民的苦日子之后,朱镕基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如何帮助云贵地区脱贫致富就成了朱镕基心里的一件大事。

能不能在广东省新建1000万千瓦时的机组?能,这个任务广东省肯定能完成,同时也能带动广东省的经济。但是云贵地区怎么办?谁来解决云贵地区的经济问题?如果让广东新建机组了,那么还怎么开发云贵地区的水力资源?发出来的电怎么办?白白浪费掉吗?这种资源浪费是肯定不可以的,所以朱镕基在会议上力主西电东送。

朱镕基本身就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而且学习的方向就是电气方向,他对电气很了解。他知道,如果在广东新建机组,那么就需要从海外购买石油,或者从山西等地区购买煤炭,这些石油、煤炭运到广东也是需要巨大的运输成本的。而电力运输的成本则是要小一些,如果把云贵地区的水力资源利用起来,那么既可以解决广东省的缺电情况,也可以带动云贵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关键的是水电还要比火电绿色环保。

中国有三大问题,一是因为工业发展导致污染严重;二是石油大量依赖进口,经常会受制于人;三是地区发展不均衡。西电东送这个工程则是一举多得的事,可以解决广东省的用电,也可以保住中国的绿水蓝天,而且不会因为石油的问题受制于人,更能带动云贵地区的发展。

所以,在朱镕基的坚持下,中国政府开始搞西电东送项目。

“西电东送”工程

西电东送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中工程量最大、投资金额最多的一个项目,从2001年开始,一直到2010年,仅仅十余年的时间国家就投入了5200亿元。这个项目是史无前例的,规模之大也是十分罕见的。

根据统计,在“十五”期间,西电东送开工总规模约为5800万千瓦,装机容量占我国当前总装机量的17%。其中有许多水电工程都是世界级的,比如云南沧澜江上的小湾水发电站、糯扎渡水电站(规模超过400万千瓦)。

另外,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需要新建2.8万公里长的500千伏交直流线路,500千伏交流变电容量4000万千伏安,直流输电容量2000万千瓦。如此浩大的工程大大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让西部获利巨大。

我们就拿就业和经济增长来说。根据当时的计算,龙滩电站每投资100元,广西经济就获得132元的增量。因为龙滩电站直接带动了5.8万个就业机会,而围绕着5.8万个就业岗位又提供了许多就业资源。最简单的说,这五六万人吃喝拉撒那都能带动广西省的经济,衍生的就业岗位更多。

在国家的投资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始大大增长,云南地区更是引领全国的水电发展。如果没有西电东送,没有国家的这笔投资,那么云南的水电行业肯定要重创。因为云南省根本用不了这么多电,也没必要建设这么多水电站。如今云贵地区的电力行业已经成为了当地的支柱行业,上缴的财政税收入占有很高的比例,而这一切都要感谢当年朱镕基的坚持,也要感谢党中央对西部开发的重视。

在朱镕基的主导下,西电东送项目取得了成功,即使之后朱镕基退休了,国家也没有停止西电东送项目,而且国家还搞了一系列类似的项目,比如西气东输、东数西算等等。这些项目的主旨都是根据地区资源不均的情况来统筹全国区域的调动,尽可能的避免资源浪费,同时也要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

诚然,西电东送项目也是十分艰巨的,因为要克服一系列的困难,不仅是各地区电网调配的问题,还要克服大自然的困难。因为许多水电站都是建设在人烟稀少甚至可以说是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工人们需要忍受长期的寂寞,同时也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对工程组织者、施工工人都是巨大的考验。而且西电东送项目需要多个点、线同时并进,有一个点或线出了问题,那都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展。

而且建设电力工程要涉及到征地、拆迁、移民、环保等多方面问题,几十个地区同时铺开,涉及到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可以说是大半个中国都涉及到了。最关键的是,有的时候一个工程需要跨越多个省份,如果做好协调工作,那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么大的工程时时刻刻考验工程组织者的统一指挥能力、协调、调度能力,不仅工程组织者需要面临巨大的压力,整个国家政府都要面临压力。但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工人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完成了项目建设,朱镕基也完成了当年许下的任务。

现如今,西电东送项目顺利进行着,不仅让西部地区收益颇丰,更是大大减轻了东部的发电压力。如此宏伟的手笔,让全世界为之侧目,更是在中国电力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色彩,谱写了一个重要篇章。

参考资料:

张国宝著:《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电力行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人民之声期刊:《"西电东送"具有战略意义》

曾培炎著:《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

0 阅读:2

廖化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