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四位武将去世后,都被追谥为“忠武”!

情怀历史 2025-01-01 20:25:51

在古代历史上,谥号是用来评价皇帝、诸侯、大臣等重要人物的生平,也即不是人人都能获得的。同时,在谥号中,也有美谥、平谥、恶谥等。其中,“忠”和“武”都是规格极高的美谥,用来肯定武将的忠心和功绩。在此基础上,“忠武”二字更是被很多人视为最高的荣誉。比如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就获得了“忠武”这一谥号。而到了唐朝时期,也有四位武将获得了这一荣誉。

一、尉迟恭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5日),名恭,字敬德,本名尉迟融(《新唐书》作尉迟恭)朔州善阳(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末唐初大将。隋朝大业末年,尉迟敬德参加起义,击破永安王李孝基,活捉独孤怀恩。武德三年(620年),尉迟敬德兵败归顺唐朝,赐名尉迟恭。

自此之后,尉迟恭在李世民麾下屡立战功,比如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等势力。更为关键的是,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恭力主先发制人,后在玄武门外射死齐王李元吉,协助秦王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因此,尉迟恭自然获得了唐太宗的厚待。

贞观元年(627年),授右武侯大将军,封吴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授开府仪同三司,致仕还家,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七名。贞观十九年(645年),尉迟恭随唐太宗征高丽。显庆三年十一月甲辰日(658年12月25日),尉迟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谥号忠武,陪葬昭陵。

二、浑瑊

浑瑊是唐朝中期名将,朔方节度留后浑释之之子。浑瑊早年随父于朔方军征战,十一岁参加防秋时便立下跳荡功。后随军击破贺鲁部,参与石堡城之战,收复龙驹岛,大破葛逻禄部,“勇冠诸军”,累迁至中郎将。

安史之乱爆发后,浑瑊先后为李光弼、郭子仪、仆固怀恩的部将,大小数十战,军功最盛。唐德宗即位后,浑瑊入朝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泾原兵变时,浑瑊于奉天力战,大破数万叛军。后率军收复咸阳,任奉天行营兵马副元帅,封咸宁郡王。因此,后世亦有将其与李晟、马燧并称为唐德宗时三大名将之说。

贞元十二年(796年),浑瑊升任检校司徒兼中书令。贞元十五年十二月(800年1月),浑瑊去世。在此基础上,浑瑊获赠太师,谥号“忠武”。并且,元和九年(814年),浑瑊配飨唐德宗庙廷。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名气不大,但是,浑瑊能够保持功名终身,这在古代历史上是比较难得的。

三、李晟

和浑瑊一样,李晟也是唐朝中期名将。作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之子,李晟以良家子身份从军,跟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号称“万人敌”。当时,李晟镇守西陲,屡立战功,册封合川郡王。建中二年(781年),李晟率军平定河朔三镇叛乱。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之后,李晟亲往奉天勤王。 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拜司徒兼中书令,领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册封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

到了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时年六十七岁,被朝廷追赠太师,谥号为忠武,配飨唐德宗庙廷。史书称他“器伟雄才”,“长于应变”,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郭子仪

相对于以上三位,郭子仪的名气有过之而无不及。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代国公。宝应元年(762年),郭子仪平定河中兵变有功,进封汾阳郡王。永泰元年(765年),吐蕃、回纥联兵入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兼中书令。

建中二年六月辛丑日(781年7月9日),郭子仪病逝,获得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并且,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郭子仪。

2 阅读:55
情怀历史

情怀历史

往事如风,一座城、一段历史、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