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有两位心腹宦官:文有高力士,武有杨思勖!

情怀历史 2025-01-19 19:24:56

在古代历史上,提到宦官得势的朝代,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东汉和明朝。不过,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唐朝,也是宦官比较猖狂的历史阶段。其中,就唐玄宗李隆基来说,有两位心腹宦官:文有高力士,武有杨思勖。一定程度上,正是通过宦官来平衡朝廷的各方势力,这促使唐玄宗可以长期坐稳皇帝的宝座。

一、高力士

一方面,高力士(684年~762年),原名冯元一,祖籍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市)。唐代宦官大臣。冯盎的曾孙。高力士入宫后,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高延福出自武三思家,高力士于是往来于武三思第宅。在此基础上,高力士得以来到武则天麾下,被授为官宫闱丞。

景龙年间,李隆基在藩国,高力士倾心侍奉,获得李隆基恩宠相待。到唐隆年间(710年),因平定韦后之乱有功,李隆基便表奏高力士进入太子内坊局,每日侍奉左右。李隆基即位后,高力士参与诛杀萧至忠、岑羲等人有功,破格授官银青光禄大夫,任内侍省同正员。开元初年,兼任右监门卫将军,执掌内侍省事务。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正是因为和李隆基生死与共,这促使高力士成为后者的心腹。天宝初年,高力士加官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晋爵渤海郡公。天宝七载(748年),高力士加官骠骑大将军。当时,每有四方进呈上奏文表,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后进奉御前,小事便自行裁决。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太子李瑛被废,李林甫等人谋立武惠妃子寿王李瑁。当时,高力士劝唐玄宗推长而立,遂立忠王李玙为太子,这充分体现出高力士在朝政上的话语权。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反叛,高力士跟随唐玄宗入蜀。后还京师,为宦官李辅国诬陷,流放巫州。

当然,此时唐玄宗已经被架空了。后来,高力士遇赦归还,途中听闻唐玄宗已经去世,呕血而亡。高力士去世后,被朝廷追赠为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二、杨思勖

杨思勖(654年-740年),本姓苏,字祐之,唐代罗州(今广东廉江)石城人。作为唐朝将领、宦官,杨思勖是罗州大首领苏历之子,母为雷州大首领陈玄之女。

杨思勖少蒙家难,净身进宫,为内官杨氏所养,从事内侍省。后来,因平定景龙兵变有功,杨思勖被授内侍监。在唐玄宗即位之前,杨思勖就主动和他结交。在此基础上,因为参与平定韦后之乱,杨思勖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被唐玄宗视为心腹,并得以晋升为右监门卫将军。

和协助唐玄宗处理朝政的高力士不同,杨思勖勇猛凶狠,颇有膂力,残忍好杀,所以执掌征伐之事,先后平定了安南梅叔鸾、五溪覃行章、邕州梁大海、泷州陈行范的叛乱,维护了岭南地区稳定,建立赫赫的战功,官至骠骑大将军兼左骁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上柱国、虢国公。

正是因为屡立战功,杨思勖的地位和宠信甚至超过了高力士,成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得力帮手,又在龙门石窟为唐玄宗造像纪念。开元二十八年三月壬寅,杨思勖因病卒于长安翊善里私宅,时年八十七岁。相对于高力士,杨思勖的结局也是比较圆满的。

总的来说,杨思勖南征北战,新旧《唐书》均将其载入史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太监领兵出征的先河。邢璹在《杨思勖墓志铭》中说“海岳降气,生此武臣”,杨思勖由灭族之遗孤而位骠骑大将军,一生沙场征战,无一败绩,盛唐一代名将杨思勖当之无愧,非侥幸者可比。

并且,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杨思勖对唐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在执掌兵权后没有居功自傲,攫取大权,因而也算是一个好宦官。

0 阅读:4
情怀历史

情怀历史

往事如风,一座城、一段历史、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