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1月,解放军给郏县的国军中将武庭麟送去劝降信,武庭麟下令将送信人杀掉。手下劝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这基本上就是一个共识,因为斩了来使,也就意味着彻底没有转圜的余地,所以武庭麟身边的将领都在劝说他不要做绝。 但武庭麟却是完全没有这个想法,毫不犹豫的就把我军派过去的人给杀了。 武庭麟确实也算是个人才,在领兵打仗上也有一手,而我军对于人才一向都是有优待的。 所以就想劝说武庭麟投降,一方面,是不希望有更多的伤亡,另一方面,也是想给武庭麟一个机会。 但武庭麟这个人,脑回路和其他人不一样,在他眼里,似乎只要是自己想杀,就可以随意杀人,尤为凶残。 在抗日战争时期,武庭麟也出了不少力,在忻口会战、豫中会战、豫西鄂北会战这些战役中都又不俗的表现。 尤其是1944年的洛阳保卫战,武庭麟也是出了大名了,从这一点来说的话,他也是个抗日名将。 但是对于他这个人,不说他的敌人了,就是和他一起共事的人,都对他是心生惧意。 因为武庭麟实在是太凶残了,他的凶残不只是面向敌人,也面向自己人,甚至就连一些百姓,他也可以毫不犹豫的挥起屠刀。 他的这种行事作风,其实也和他的上级刘镇华有关,刘镇华这个人,就是“以杀立威”,而武庭麟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武庭麟这里,就没有什么该不该杀,只有他想不想杀,在面对土匪的时候,武庭麟是无一例外,只要是被他遇上的,就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甚至有过为了将土匪赶尽杀绝,而将一个村子给屠尽的恶劣行为,而那其中,许多人都是无辜的,但他不管,或者说不在意。 即便是知道他杀的人里面有无辜之人,他也不觉得自己做错了,当地的百姓提起他的名字就恨的咬牙切齿。 因为他的杀人如麻,在民间还有了一个“五阎王”的称号,足以看出百姓对武庭麟的惧怕。 但还不止,武庭麟在对待共产党以及八路军的上和对那些土匪的态度是一样的,在他这里没有什么国共合作的想法。 即便是在双方合作抗日期间,武庭麟也依旧没有收敛,只要周围出现八路军或是共产党,他就会毫不犹豫的动手,完全不留手,只要动手,就是直接下死手。 一段时间不杀人,他就会手痒痒,想办法去找其他人的麻烦,与其说他是在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倒不如说他本质上就是杀人如麻。 不过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当时和武庭麟对阵的解放军旅长周希汉还是想要给他一个机会的,就派兵去送了劝降书。 谁知道武庭麟完全就没有这个意识,还毫不犹豫的就把派去的人给杀了,周希汉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直接下令进攻。 也是在这次的战争中,武庭麟被活捉,成为了俘虏。 如果武庭麟当时没有选择斩杀来使,而是接受降书,以他之前的所作所为,或许还是能保下一条命的。 只是这样的话,不说其他人,只怕百姓都会接受不了这个结果,武庭麟做的那些事,在民间影响极大,许多百姓都对他恨之入骨。 不只是武庭麟,就连他的亲人也没几个做好事的,仗着武庭麟的身份,不仅欺男霸女,更是疯狂敛财。 武庭麟的死也算是罪有应得,在抓到武庭麟之后,对于武庭麟的处置还是有些争议的。 因为我军一直以来都是优待俘虏的,关于他的处置,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确定的,而是要经过审判。 最终,在查出武庭麟的所作所为之后,中央军委的态度得到了统一,虽然我军有优待俘虏的政策,但是武庭麟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因此,在1952年的12月,对武庭麟进行了处决。 信息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洛阳保卫战》 百度百科|《郏县战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