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达索公司对歼10CE击落自家的阵风战机非常不服,认为歼10CE靠超视距、雷达、预警500构成的体系作战,自己只负责发射霹雳15导弹,剩下的交给预警机引导,全程像个"甩手掌柜"。在他们眼里,阵风可是能单枪匹马搞定空战的全能选手,被"开外挂"的对手击败实在憋屈。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体系化作战和单机性能的路线之争。达索的委屈里藏着两条潜台词:第一,阵风战机硬件绝对能打,输在"不公平"的群殴战术;第二,隐身战机时代还搞预警机中继制导,属于技术倒退。但仔细想想,现代空战哪有什么"单挑擂台"?F-35的分布式杀伤链、歼-20的忠诚僚机战术,哪个不是把体系协同玩出花?达索强调阵风的"独立生存能力",反倒暴露了法国在战场物联网建设上的短板。
说到霹雳15配预警机这套组合拳,达索可能选择性忽视了关键细节。霹雳15那200公里射程配上双脉冲发动机,末端冲刺阶段预警机根本来不及反应,这时候还得靠歼-10CE自己的雷达补刀。阵风引以为傲的流星导弹虽然射程相当,但面对预警机编织的防空火网,突防效率怕是要打个问号。更别说预警500那数字阵列雷达能同时跟踪300个目标,这种上帝视角可不是靠阵风机载雷达能掰手腕的。
达索还有个说不出口的焦虑——他们引以为豪的"全频谱隐身"在实战中可能被撕开了口子。歼-10CE的相控阵雷达配合预警机的低频反隐身雷达,搞不好已经破解了阵风的隐身涂层。法国人总吹阵风是"欧洲最强四代半",可面对东方某国量身定制的反隐身体系,再强的单机性能也架不住降维打击。
话说回来,达索的抱怨倒给全球军火商提了个醒:未来战机再拼飞行包线意义不大,得看谁能把卫星、无人机、电子战飞机揉成面团。阵风那个"奥米茄"航电架构号称能融合16个传感器,真碰上全域感知的作战体系,照样抓瞎。这次空中对抗就像智能机对功能机的碾压,不是键盘耐磨不耐磨的问题,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代差。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