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韩信会被杀张良对他的短短4字评价,准确道明真实原因

行走的娱儿 2020-08-15 13:40:23

古代有为君之道,君者,天下之主也,为君者,善领袖,善政治。

那么为臣之道呢?为臣者,替君分忧罢了。身为臣子,一旦越界,影响到了君王,反而会引来杀身之祸。

为臣子,宜韬光养晦,而非锋芒毕露。

三国杨修便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仗着自己才思敏捷,聪颖过人,便肆意猜测曹操的心思,曹操一句“鸡肋”,杨修便想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转眼便猜出曹操想要收兵回师,竟然在曹操还未下令的时候,吩咐士兵收拾行装,毫不顾忌君王的心思,这样的锋芒毕露,使得曹操毫不犹豫杀了他。

而这样的教训,在历史上出现过不止一次,韩信亦是如此。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韩信这般人物身上,实在可惜。

韩信的军事才能,有多厉害?在从未带过兵的情况下,短短几年之内,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全歼楚军,居然无一败绩,这种战绩,令人称奇。刘邦曾赞叹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纵观中国上下历史,都少有能出其右者,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他有着神鬼莫测、令人惊叹的战术天赋。可惜老天不会把所有的才华都加诸在一个人身上,韩信拥有卓绝的军事才华,却没有足够的政治才华。

当初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说他国士无双,《刺客列传》中有一句名言:“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萧何说韩信是国士,韩信便一直做着国士,士要为知己者死,韩信也为刘邦死。

但是韩信和樊哙一类又不相同,他并不单纯只想做刘邦的手下,完全听从他的吩咐,当初刘邦让韩信攻打项羽,韩信不愿意,于是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许诺封地,韩信相信了。韩信一直觉得,自己的功劳那么大,汉朝不会坑他,他为刘邦杀敌攻城,刘邦却拼命想完全收服他。

可见韩信他在打仗以外的事情上,甚至有些难以置信的天真。他或许没有想到,刘邦平定天下,第一要改的就是封建制度,绝不允许异姓王出现,权力只能掌握在君王一个人手中。也或许韩信想到了,但是他不相信,他不信刘邦会杀了他这个大功臣。只是刘邦从始至终想要的就是君王独权,不重蹈覆辙秦始皇的后路,而韩信封王的这种想法,直接踩在了刘邦的逆鳞上。

龙之逆鳞,触之则死。

韩信不服,想要恢复异姓王的身份,刘邦直接设计将韩信骗入宫中,一代名将,没有死在充满硝烟的战场上,而是死在了冰冷阴暗的后宫之中,实在是让人觉得讽刺。

张良曾评价韩信“锋芒毕露”,也确实如他所言,锋芒毕露者,就像杨修,就像韩信,不得善终。倘若韩信有张良一般的政治才能,也不至于走到那样的地步。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中国通史》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无风却起念、无风起念

0 阅读:1

行走的娱儿

简介:用最犀利的语言,穿透社会的种种丑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