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9年,张治中因家中困难,便让儿子去傅作义家借钱,傅作义听后立即拿出500银

1949年,张治中因家中困难,便让儿子去傅作义家借钱,傅作义听后立即拿出500银元,后来,周总理得知后,立即写了一封道歉信,并派人送去了6000元。   周总理跟张治中最初在黄埔军校时便结识了,那时的张治中担任教育长,周总理担任政治主任,当时两个人也常畅谈军校工作,畅谈内外忧患以及救国之方,在部分问题上,也是英雄所见略同。   那日,张治中在跟周总理谈话时,还开玩笑的说道“我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张治中因为跟国民党的左派人物关系匪浅,又跟军校中的部分共产党员关系又较为不错,就动了参加共产党的念头。   当时周总理考虑到毕竟张治中是国民党要员,而且他入党的话关系实在重大,所以便答复到“我们当然欢迎你入党,不过你的目标较大,两党有约,中共是不吸收国民党高级干部入党的。”   虽然并未因此入党,可是张治中跟周总理的联系仍然没有断,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张治中便为了不愿意跟中共开战,所以去欧美游历,后来又到军校中做教育工作,力图避开内战。   后来抗日战争发生,这位将军才站得出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主动向蒋介石请缨,要参加淞沪抗战,且立下了功绩。   在彼时的77事变后,国共自然开始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彼时的张治中也曾几次向蒋介石进谏,要联共,建议蒋介石一定程度上恢复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在和谈时期,周总理和张治中也曾成为两方和谈的代表团人物。直到后来焦土政策的执行,长沙市失陷时,其实周总理也在此地。(在1938年10月武汉失陷后,周总理叶剑英武汉撤退时便来到了长沙,彼时的张治中曾担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周总理也来此跟他畅谈合作抗日计划。)   直到那一夜,张治中突然收到了蒋介石的一个紧急命令,如果长沙失陷,务必将全城焚毁,焦土抗战命令至此下达,军令如山,张治中纵使不愿也不得不执行,他也曾几次下令,先放空袭警报,等人民逃离后再开始行动。可后来还是发生了长沙大火的惨剧,此事之后,张治中受冲击,也曾一度成为被落井下石的存在。   当时我党方面对此事所发表的评论,也是相对公正的。皖南事变发生后,已不再是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张治中也曾几次进言,让蒋介石以家国大事为重,抗日为重。直到1945年左右,那一年秋天,那一个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天,张治中即将要被派往新疆去处理民族矛盾,得知此事后,周总理和邓颖超就去与他见了一面。   嘱托他把被盛世才关押的共产党员营救出来,最后张治中也果然成功完成此事,不负所托,让这近百余名被囚禁的共产党员,最后得以释放。   在解放战争末期,百万雄师渡大江前,有过一次和谈,张治中也是和谈代表团成员之一,蒋介石已暂时下野,暂时当政的代总统的是李宗仁,组织内阁的是何应钦,两个人也是力主和谈的,可是后来在和谈完毕,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后,却迟迟不肯签字。   和谈自然是以失败告终,当时张治中也准备携代表团返回,离开前周总理特意前去看望,告知他渡江准备已经完成了,因为形式的转移可能有恢复和谈的可能。   但张治中他们身为代表团成员,回去后会面临不利局面,国民党的特务有可能对他们下手。周总理感慨的提到了曾经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提到了曾经的张学良和杨虎城,不愿意曾经的过往再次发生,张治中思考良久,打算留在北京。   没过多久,他便发现了一桩天降大喜,原来自己的妻女全部“从天而降”,岂能不是一桩泼天之喜?最初国民党曾派飞机来,要将张治中的夫人和子女接走,我方人员巧妙回绝,直接将他们送来了北平跟张治中团聚,张治中的后顾之忧彻底免除了。   张治中这一位和平将军这样留在了北平,周总理也曾几次称他是和平主义者,爱国主义者,可是他在北京待了没多久后,便出现了经济状况方面的问题,在经济捉襟见肘,生活实在维持不下去时,就让儿子去傅作义家借钱,恰好被周总理得知了,就直接派人写了一封道歉信,而后送去了6000元。   1969年张治中去世,周总理特意下了两道命令,一务必为张治中将军办一场隆重的葬礼,表彰他曾经的贡献,二,这场葬礼不仅要党内的同志踊跃参加,而且还要允许真诚来缅怀张治中的国军将领一同参加。这一场葬礼周总理也亲自出席,在党内的重要领导人和十大元帅的葬礼之外,周总理是很少出席其他人葬礼的,所以这次也算破例。   此次周总理出席张治中将军葬礼,不仅是过往两人交情的展现,也是周总理胸怀与人格,处事作风的展现。就像周总理曾经在南开所写的《我的人格观》中的文章中一句一样。“夫人格之造就,端赖良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道所在,正理趋之,处世接物,苟不背乎正理,则良心斯安,良心安,人格立矣。”   也正如冰心对他的赞叹“周总理是十亿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第一位完人,”也正如地质学家李四光所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胸怀宽阔,不计恩怨,广交朋友,用人唯贤,关心体贴,无微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