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不得不给贸易战降温之后,美媒声称,如果说美中这出关税大戏告诉了我们什么,那就是这两个世界大国是多么容易误判对方的筹码和弱点。
5月18日,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媒认为,这一次贸易战,中美双方都对彼此有误判,川普频频低估中国对他发起的每一轮关税行动进行反击的决心,之后又常常因为市场和经济压力而不得不后撤。
中美这场打了七年的贸易战,就像两个高手过招,本以为能一招制敌,结果却发现对方的底牌比自己想象的硬得多。
华尔街日报说得没错,这出关税大戏最荒诞的地方,就是双方都在不断误判对方的筹码和弱点,最后把自己逼到了墙角。
先说美国这边,特朗普 2018 年刚挑起贸易战的时候,算盘打得叮当响。他觉得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对美顺差那么大,只要加征关税,中国肯定会像日本当年签广场协议一样乖乖妥协。
可他没想到,中国根本不吃这一套。你对我 340 亿美元商品加税,我就对美国大豆、汽车、飞机反制;你升级到 2000 亿美元,我就扩大到 600 亿美元;你把关税提到 25%,我就奉陪到底。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当时说得很清楚:“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 这种硬气让美国人大跌眼镜。
更让美国没想到的是,中国的经济韧性远超预期,原本以为加税会让中国出口暴跌,结果 2018 年中国对美出口反而增长了 11.3%。美国农业州这下惨了,大豆价格腰斩,农民破产的新闻满天飞。
爱荷华州的农场主们急得直跳脚,因为中国买走了他们 60% 的大豆,突然没了这个市场,粮仓都堆不下了。
特朗普没办法,只能给农民发 120 亿美元补贴,但这只是杯水车薪。到 2025 年,美国开心果种植户的出口损失高达 8.42 亿美元,加州中央谷地的农场主们不得不裁员四分之一。
美国在稀土问题上的误判更离谱,他们以为中国离不开美国的高科技,却忘了美国的 F-35 战斗机、弗吉尼亚级潜艇都得靠中国稀土。
中国一宣布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美国军工企业瞬间慌了神。每架 F-35 需要 900 磅稀土,每艘潜艇需要 9200 磅,而中国几乎垄断了全球重稀土加工。
美国想找替代品,可澳大利亚、巴西的产能加起来还不到中国的 10%,就算现在开始建生产线,至少也得十年。五角大楼的官员私下承认,这等于卡住了美国军事优势的脖子。
再看中国这边,也不是完全没走眼,一开始可能低估了美国打持久战的决心。2019 年第十一轮谈判,双方都快达成协议了,美国突然变卦,要求重新修改文本,还把 2000 亿美元商品关税从 10% 提到 25%。
这让中国意识到,美国根本不是真心想谈,而是想通过极限施压榨取更多利益。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当时就怒了:“美方出尔反尔、不讲诚信,谈判严重受挫的责任完全在美方。”
在科技战上,中国也有意外,美国对华为的制裁一开始确实让华为很疼,5G 芯片断供,手机业务下滑。但华为硬是憋出了鸿蒙系统,还在 5G-A 领域实现了反超。
2025 年华为发布的全球首个 5.5G 产品解决方案,连美国专家都承认技术领先。这说明美国的技术封锁反而激发了中国的自主创新,就像当年 “两弹一星” 的精神又回来了。
最有意思的是双方在谈判桌上的博弈,美国总以为中国离不开美国市场,却忘了美国消费者更离不开中国商品。
2025 年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 145% 关税后,沃尔玛的货架空了,家得宝的建材涨价 30%,普通老百姓怨声载道。亚马逊甚至在商品标价旁标注关税成本,直接把特朗普的 “美国优先” 政策架在火上烤。
没办法,美国只能在日内瓦会谈中妥协,把关税从 145% 降到 10%,暂停 24% 的 “对等关税”。中国也投桃报李,暂停了稀土出口管制等非关税措施。
这场贸易战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两个大国的傲慢与偏见,美国误判了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也低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科技的爆发力;中国则误判了美国在全球化时代还能如此任性地开历史倒车。
最终,双方都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因为现实压力比任何政治口号都更有说服力。
正如华尔街日报说的,这场关税大戏最宝贵的教训,就是两个大国都该学会尊重对方的筹码,别再把误判当策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