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领土被占,我国与俄罗斯的边境线很早就固化了,而我国与印度的边境线至今没有完全敲定,为什么会有区别?关键就在于双方战略需求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先看中俄这边,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国内经济濒临崩溃,国际上又被西方制裁得举步维艰,恰似一个刚被揍趴下的壮汉,急需找个靠谱的伙伴扶一把。 中国彼时正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同样需要一个稳定的北方边境,避免发展进程中腹背受敌。 双方一拍即合,都希望先解决边境问题,为合作扫清障碍,2001 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4 年达成边界协定,彻底划定边境线。 这背后是俄罗斯对中国经济支持的需求,以及中国对俄罗斯资源和战略协作的需要,双方都不愿因领土争端影响大局,就像两个生意人,都想赚钱,自然愿意坐下来好好谈。 再看印度,其算盘打得叮当响,印度自视为南亚霸主,在边境问题上野心勃勃,试图扩张领土,历史上印度吞并锡金、控制不丹,长期主张对阿克赛钦和藏南地区的主权,甚至在 1962 年提出将西藏全境、青海、四川、云南部分地区划归印度的无理要求。 印度国内政治复杂,党派为争夺选票,常以边境问题为工具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例如,印度人民党执政后大幅增加国防开支,组建第十七山地打击军,发展核武,通过强化边境军事存在转移国内矛盾。 此外,印度还在国际上寻求支持,与美国在中印边境附近举行联合军演,试图借助外部力量制衡中国,这种将边境问题政治化、国际化的做法,使得问题更加复杂。 从战略需求看,俄罗斯与印度存在本质差异,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国力衰退,急需稳定的外部环境发展经济,因此在边境问题上愿意让步。 而印度自视为崛起中的大国,试图通过边境强硬姿态提升国际地位,同时将边境问题作为凝聚国内共识的手段,印度国内经济面临增长乏力、外汇储备下降等问题,却将资源投入边境军事建设,形成 “宁要‘主权’帽子,不要民生裤子” 的畸形逻辑。 中俄边境线之所以能早早固化,是因为双方战略需求契合,经济合作紧密,且通过谈判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而中印边境问题迟迟未决,根源在于印度的扩张野心、国内政治操弄以及地缘政治博弈。 不过,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印边境问题最终将在平等协商的框架下得到妥善解决。 参考信源:环球网《国防部用“持续落实”回应中印边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