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而言,我国东部的日本列岛上,只有一个日本这事似乎很正常,即便其文化和民族几乎单一,也不觉奇怪,毕竟“日本“列岛嘛。
但这并非偶然,日本能够统一日本列岛,除了其独特的地形之外,中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山多地少,内斗千年的农耕岛国日本列岛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岛,南北狭长,呈西南-东北走向,山多地少,地震频发,各区域气候差异大,几乎全部在季风区,日本列岛约75%属山地丘陵地带,山间盆地及平原散布,大多都是小规模的冲积平原、海岸平原和洪积台地在东亚几个农耕板块是比较差的。其最大平原是东京所在的关东平原,面积约1.3万km²(约为关中平原的1/3),其余均不足0.2万km²,大点的包括名古屋一带的浓尾平原,大阪及京都附近的近畿平原、本州东北部的仙台平原,以及北海道西部的石狩平原(纬度已经很高了)。天然具备“分裂性”,其地理环境并不支持其独自发展出集权政治。
日本地形图(图/网络)然而,三个纬度适中的平原(关东、浓尾平原、近畿平原)距离并不远,而处在南端的近畿平原最早成为日本的文明中心,京都、奈良等日本前期都城均在此处。日本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就是这几块平原间的争斗,毕竟地太少了,只要人口超出土地承载,那就得内斗和外侵,前期主要是内斗,并且持续了千年。日本列岛各个岛屿距离很近,可以在并不发达的航海条件下彼此勾连,这就让本州岛上的几块不大的农耕平原在缠斗的同时,还能不断的缓慢向四周扩张。
中原,促进了日本的统一同时,日本距离东亚大陆又很远,近的是朝鲜半岛南端,那里在古代是中原政权的势力边缘,长期有朝鲜人建立的政权统治半岛南端。在中原掌握远航技术前,大陆势力从陆地上与日本接触难度大,首先要突破/融合东北的渔猎政权(高句丽、渤海国等),还得“突破”藩属朝鲜政权(新罗、高丽、朝鲜等),这显然不是东方大国的做派,毕竟投入产出比太低了,元朝做了尝试,也被大海给挡了回来。即使大陆政权踏上日本列岛,也很难有所作为,因日本人口稠密地区并不在大陆/日本海一侧,前文提到的几个平原都在太平洋一侧,且东西两侧为高山所阻,古代的补给支撑海盗还行,支撑建制军队跨海投放就太难了。所以,日本在古代很“安全”,进可攻,退不用守,在古代低水平内斗再久也无人打扰
凭借着本州的几块优势平原,可缓慢蚕食附近更小的平原,把渔猎的山民逐步赶到山上、赶到北方…问题来了,既然日本孤悬海外,大陆帝国无法染指,那他怎么文明迭代呢?事实上,大陆政权无法进入,不代表大陆文明无法进入。朝鲜政权作为中原政权忠实的小弟,无论是被唐灭了百济(底层民族大都为早期三韩人),还是从了唐的新罗,都成了向日本宣传教化的二传手。特别是百济,中日第一次交战就是唐灭百济时,日本替百济出头,在白江口被唐军教训了一顿,日本一方面领略了中原的强悍
也接收了大量百济难民(文化人)…文化持续的输入,大陆成了日本的灯塔(唐朝最甚),遣唐使纷纷而至,来自中原的农耕文化和集权秩序迅速迎合了同为农耕的日本,日本开始向集权加速迭代。唐之后,东亚大陆的地缘关系从农耕与游牧的对抗关系,转化为农耕(宋、明)、渔猎(辽、金)、游牧(蒙古)的三角关系…,在这个大背景下,朝鲜政权向北部进行领土扩张(直抵鸭绿江和图们江),日本也有了几百年内化了中原秩序的机会……
明清对峙时期的东亚至明末,丰臣秀吉形式统一日本之后,开始对大陆帝国发起挑战,认为弓箭之日本,可吊打长袖之大明…,是为万历朝鲜战争,日本战败…借助孤悬海外地缘优势,日本并未迎来大陆方面的报复…,日本开始反思和修炼,对列岛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北海道在16世纪末被日本控制,1869年正式并入日本…近代史,不细说了,大陆帝国在近代持续落伍,醉心在大陆地缘的成功里,对海洋的崛起缺乏认知,日本以其更小的规模和生存压力,后来居上,给大陆帝国带来了近代无尽的屈辱…总之,东亚的地缘决定了,狭长的日本列岛,最终只有一个日本。
因为中国 日本京都地区接近中国 最早接触华夏文明 吸收了部分华夏文明后 对其它地区降维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