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的天炉战法,因何在第四次长沙保卫战中被日军破解?

北街老酒 2024-09-04 12:37:58

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历史画卷中,长沙保卫战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从 1939 年到 1944 年,这座英雄的城市历经四次大规模会战,见证了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与不屈精神。曾经,长沙城在战火中屹立不倒,坚守长达五年之久,然而,在第四次长沙保卫战中却一败涂地,仅仅四天便失守。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反思。

一,长沙保卫战的辉煌过往

长沙,这座既是港口城市又是铁路枢纽的重要战略之地,在抗日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军先后占领武汉和广州后,长沙成为其必争之地,而对于中国而言,湖南是重要的产粮地,长沙的背后就是中国西南大后方,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1939 年,第一次长沙会战打响前夕,面对日军的凌厉攻势,蒋介石及国民党高层中许多人主张保存主力,放弃长沙。然而,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执意坚持,凭借对地形的巧妙利用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成功守住了长沙。

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日军总指挥冈村宁次,企图以 12 万人兵分几路速战速决,却被薛岳率领的 40 多万兵力打得丢盔弃甲,丢下 3 万具尸体狼狈逃窜。 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总指挥换成阿南惟几。虽然日军曾短暂占领长沙,但因战线过长、后勤得不到保障而撤退。国军在防守和追击战中又消灭了日军几万人。

1942 年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更是薛岳将军的高光时刻。他凭借著名的天炉战法,大败日军第 11 军,歼灭日军十万余人,取得重大胜利。彼时,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在东南亚战场势如破竹,英美盟友被打得惨不忍睹,世界反法西斯阵营阴云密布。长沙大捷成为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同盟国战场的首场胜利,引起巨大反响。大洋彼岸的罗斯福总统向薛岳遥授独立勋章,天炉战法作为成功案例被广泛传播和研究,薛岳将军一时声名大噪。

二、天炉战法的奥秘与成功

天炉战法,是薛岳将军基于长沙周边地形开创的独特战术。从岳阳到长沙沿湘江南下,通道西边是水,东边是山,山里还有河。这种地形对日军的机械化部队而言是天然的阻碍,也不利于运输重武器。 天炉战法的核心战略思想是争取外翼,后退决战。

前边层层布防,边打边退,逐步消耗日军,撤至纵深有利地区再行决战,并且在两翼施展侧击,对日军形成合围。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冈村宁次对中国军队士气的错误判断,以及兵分几路的战术失误,让天炉战法初露锋芒。

第二次长沙会战,虽然日军曾占领长沙,但最终因后勤问题撤退,也让薛岳将军进一步总结出真正的天炉战法。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总指挥阿南惟几尽管做了准备,但面对薛岳的天炉战法仍显不足。按照中国方面的报告,日军伤亡 3 万余人。天炉战法的成功,不仅在于对地形的巧妙利用,更在于中国军民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灵活的战术运用。

三、第四次长沙保卫战的惨败

谁能想到,英勇的第九战区守军会在两年后的第四次长沙保卫战中一败涂地。从 1944 年 6 月 16 日日军向长沙城区发起进攻,到 19 日长沙失陷,仅仅四天时间,坚守五年的长沙城便轻易失守。

1. 大势已去,日军 1 号作战发起最后反扑 1944 年,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苏德战场上形势逆转,德意法西斯逐渐溃败。非洲战场也以盟军的胜利而结束,之后墨索里尼倒台,意大利反水,使得轴心国面临瓦解的危机。太平洋战场上,随着美军的反攻,日军逐渐失去制海制空权,战局形势急速恶化,失败的命运已基本注定。 日军急切寻求突破,于 1944 年 3 月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中方称之为豫湘桂会战。

对于这场关系帝国命运的作战计划,日方极为重视,投入了中国派遣军 80%的兵力,作战部队高达 50 万。在湖南地区,日军的作战重点是长沙和衡阳,兵力投入高达 20 万。 这次的日军指挥官是横山勇,他带领的兵力多,后勤准备充足。而且经过分析,他还采取了专门针对天炉战法的打法。天炉战法是诱敌深入,横山勇的应对之策是把军队分为两个梯队进攻。

天炉战法是埋伏好军队,攻打敌人侧翼,他计划让精锐军团兵分两路,打击国军的侧翼部队,把天炉战法的主力炮兵位置摸清,一开战就把中国的炮兵打掉。国军失去火力支援,这样一来,运动部队也失去了用武之地。可以说日军这次是集中兵力优势,做好充分准备,发起绝地反击。

2. 主帅轻敌,布防失当,战争一开始便失先机 中国守军方面与日军恰恰相反,第九战区从上到下,很多人包括司令长官薛岳,还沉浸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喜悦中,对战场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

从 5 月 6 日起,就陆续有日军正在向武汉地区大量集结,准备向长沙方向大举进攻的情报传来,但薛岳始终没有重视起来。一方面是出于战略判断,他认为日军目前在太平洋的战事正紧,北边还在进攻豫中平原,根本没有兵力向武汉集结。所谓的各种情报骚动,不过是害怕他们增援,所以虚张声势牵制南岸部队的障眼法。

另一方面,薛岳在思想上也过于轻敌。在部下提出异议时,他批评其作为高级军官要沉得住气,不应被敌人迷惑,大惊小怪。甚至傲慢地说自第三次长沙会战后,日军还敢向我战区进攻吗? 直到 5 月 14 日,接到蒋介石的电报以及收到日军向南集结的确切情报,薛岳才警觉起来,开始制定作战计划。

薛岳对天炉战法十分自信,在部分将领提出需研究和确定新的作战方案时,仍坚持第三次长沙会战的部署。 5 月 27 日,日军兵分三路,开始进犯第九战区。薛岳调集 47 个师约 30 万人迎敌。但日军这次显然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制定了一举纵深突破的指导思想,集中主力于两翼,保证中路部队突进。

这样一来,薛岳的侧翼迂回攻势根本无法奏效。而且由于这次日军兵力雄厚,到了原先的决战地长沙附近,战力远没达到极限,消耗日军的目的也没达到。一周之后,日军稳扎稳打,突破沩水防线,逐渐逼近长沙外围。薛岳此次对敌情判断失误,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3. 指挥权难统一,长沙城四天即失守 浏阳围歼失败后,薛岳撤到了耒阳指挥部。

此时长沙城里的最高军事长官是参谋长赵子立。赵子立认为,此次与第三次长沙会战情况不同,应该以重兵防守岳麓山制高点,把长沙城作为一个持久的防御线,来迟滞消耗敌军,以利于而后的衡阳决战。 但此时长沙城的守军第四军,是薛岳一直带在身边的嫡系部队。

军长张德能是大名鼎鼎的张发奎的侄子。张德能作为薛岳的亲信、下属外加子侄小辈,哪里会把赵子立放在眼里。赵子立想让第四军调整战略部署,张德能以薛长官未让我等变更指挥为由,拒不接受,仍然按照薛岳原先的指示,将主力集中在市区。

6 月 16 日日军开始进攻长沙,17 日中午,日军航空部队对岳麓山进行大规模轰炸,岳麓山很快失守。日军在岳麓山制高点上架起大炮,猛轰市区。18 日长沙守军第四军只能弃城突围,19 日长沙被攻陷。第四次长沙保卫战以惨败告终。

四、失败的反思与启示

第四次长沙保卫战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国守军在思想上的轻敌、战术上的僵化以及指挥权的不统一所导致的。 所谓哀兵必胜,骄兵必败。薛岳及第九战区的部分将领在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后,过于沉浸在喜悦之中,对日军的进攻规模判断失误,战术上照搬老一套,从一开始就落了下风。在战争中,任何的轻敌和麻痹大意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同时,天炉战法在面对日军的针对性打法时,未能及时调整战略部署,随机应变。这也提醒我们,在战争中,没有一种战术是永远有效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创新。 此外,指挥权难统一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军事长官互不统属,各执己见,未能形成有效的指挥体系,无法及时调整战略部署,最终导致失败得如此彻底。

长沙保卫战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在战争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分析形势,不断创新战术,加强指挥体系的建设,确保各部队之间的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尊严。

长沙保卫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中国军民在这场战争中所表现出的顽强抵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激励着我们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0 阅读:55

北街老酒

简介:简简单单的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