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梦回2020?

路财才 2025-03-23 09:44:35

“东升西降”的说法,如今震耳欲聋。

其中,2025年以来港股的表现可谓是惊艳全球,从1月2日开市,到今天的3月18日,港股的恒生指数涨幅达到了26%,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幅29.4%,而恒生科技指数的涨幅更是达到了40%——相比之下,“永远涨”的美股,其主要指数开年以来全部是跌的。

从和A股相伴的粪坑双雄到一骑绝尘,只需要2个月时间,特别是港股的大型科技股,过去2个月如果涨幅小于50%,你都不好意思说出来。

去年还是牛夫人,2025年一开年,就成了小甜甜了。

想起来,过去两年时间里,每次写到港股,都是因为极低估值,都是建议大家买入,就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有个朋友还问我,说你认为恒生科技的合理价格是多少?

我当时还回答他说:至少再涨一倍吧!

当时的恒生科技指数,刚刚从2月初不到3000点爬起来,我说能再涨一倍,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但时至今日,大多数人已经不再怀疑这个。

投资这事儿,别说一年,即使一两个月时间,都足以物是人非。

涨了这么多之后,目前的港股估值,特别是恒生科技的估值,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这个,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从短期来说,其实不管是价格还是估值,港股已经明显涨过头了,各项技术指标也都显示了超买的特征。

比方说,拿宽基指数最常用的市盈率PE指标来衡量,目前不管是恒生指数10.6的PE还是恒生中国企业指数9.8的PE,都已经达到了过去3年最高峰,只有2023年年初以及去年10月初的估值可与之媲美。

当然,这个PE估值用过去3年的眼光来看绝对是高点了,如果你观察2022年之前的估值情况,那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比方说,从2020年下半年一直到2021年全年,恒生指数的PE基本都维持在10.5以上,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PE估值,也大部分时间维持在10以上。

从市净率PB估值上来看,也是会得到和PE一样的结果——目前恒生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估值,都是过去3年来的高峰位置,但都又明显低于2020-2021年。

所以——

港股这是打算回到2020年么?

如果能回到2020-2021年的估值,那意味着港股还有相当大的涨幅,如果不可能回到2020-2021年乃至以前的估值的话,那意味着港股可能已经涨到了非常高的位置了。

具体到港股中的科技股,则需要更进一步的分析。

在圈子里,有人问过我怎么对恒生科技指数来进行估值。

请注意,如果与美国的M7这样的大型科技股相比,恒生科技指数权重最大的那些企业,其实就是典型的盈利偏弱但现金流很优秀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鉴于其他的估值方式对科技股的局限性,我们简化一些,不妨就直接用市销率PS来给恒生科技指数估值。

详细看这个PS估值,我们居然得到了和恒生指数以及恒生国企指数完全同样的结果——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是过去3年中的最高峰,但又明显低于2020-2021年的估值。

很显然,如果按照过去3年A股以及港股的逻辑,当前的港股估值那绝对是高了的,如果港股的估值会奔着2020-2021年的情况,那当前的港股还大有可为。

那么,港股有没有可能回到2020年的情况呢?

我们需要想一下,2020年港股为什么估值可以大幅度抬升?

香港上市的80%以上的企业,都是在中国内地经营的企业,其营收基本都在内地,在2020年疫情全球蔓延之后,全世界都陷入了物资紧缺,而中国,由于有效的管控,在疫情中保持了强大生产能力,让企业的经营利润有可能实现快速增长,也就是说,虽然当时看起来估值很高,但随着营收和利润的快速增加,估值很快就会降下来……

说到底,市场对于企业收入和利润高增长的憧憬和预期,导致了市场对2020年的港股给出了远比现在高的估值。

回到现在,在美帝大统领特没谱的折腾之下,关税政策朝令夕改,对盟友肆意侮辱,各种政策反复无常,二战以来由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秩序和基本价值观也被其一手打翻,各种骚操作以及不要脸言论层出不穷,美国、美元乃至美股的信用都在迅速缩水。

市场已经认为:

东升西落之下,中国的企业生产,也会像2020-2021年那样攻陷全球市场(除美国),所以,港股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对应着估值中的市销率)和营业利润(对应着估值中的市盈率)都会在未来一年大幅度增长……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现在的这个估值,倒真的说不上有多高。

可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我们的大A股也应该跟随港股暴涨才对,因为A股的上市企业才是中国经济的主体——港股这一波的确是很猛,但A股为什么没有跟上呢?

看文章一开始的那个表格,A股只是象征性的“陪跑”一下,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也就在5%左右,创业板在8%左右,相比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30%和恒生科技指数的40%,太弱了。

很明显,A股不相信“东升西落”这个逻辑已经坐稳。

也正是因为A股这一波没有跟随港股暴涨,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那些同时在香港和内地上市的企业,A股相对于港股的流动性溢价大幅度降低。

低到什么地步呢?

恒生AH股溢价指数,过去4年基本保持在140以上,而在3月18日大涨之后,恒生AH溢价指数降低到了128这样的低位。

实际上,过去4年时间里,AH股溢价指数,只有1个交易日的价格比今天低——2024年10月7日,而那天的A股是不交易的。

更进一步,过去4年间任何一个AH股溢价指数低于135的时间点,都是此前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港股的最高点。

这不是个什么好信号。

即便我在某种程度上相信东升西落的说法,也认为未来的港股可能还有继续上涨的空间,但就短期来看,现在这个价位,我是不大可能会看多的。

另外,最近中金公司还做了一个研究,认为本轮港股反弹主要由沪港通、深港通的所带来的南向资金快速流入所致,在此基础上中金公司研究认为,南向资金流入最高峰的月度,也大概率就是港股短期的最高点。

在此基础上,中金公司还推断后续可能的南向资金规模:

年初以来,南向资金累计流入3,755.3亿港元,日均流入81.6亿港元,是2024年日均34.7亿港元的两倍以上,后续还有多少空间?我们自上而下估算各类投资者(险资、公募、私募与个人),测算流入空间约6,000-8,000亿港元。

0 阅读:0
路财才

路财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