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气之情”嘛,白天晚上在一起生活了好几年了,说一点儿感情也没有,那是假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为了自己。
袭人不同于晴雯,遇事儿首先是考虑自己的利益。这已经成了一种本能。宝玉和晴雯拌嘴这件事儿,表面看起来和袭人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细究起来,关系匪浅。
拌嘴的起因是晴雯跌坏了扇子。一把扇子嘛,跌坏就跌坏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偏偏赶上宝玉心情不好,就顺嘴抱怨了两句:“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儿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客观来说,哪怕不以主仆的身份,就以朋友的情谊来看,这两句抱怨也很平常,根本没有什么严重的。可是其中的含义不能细想。“明儿你自己当家立事”,显然是准备过几年把晴雯放出去,让她自己成家立业。而晴雯的理想是“大家横竖在一处”,绝对不想“出去”,哪怕是脱离奴籍、恢复自由身也不行。
所以宝玉看似平常、温和的话,在晴雯这里也是一语刺心,于是立刻顶撞回去。
这是袭人赶来,本意是劝和,但是不了解状况,随口说出“我们”。这更深深的刺激了晴雯:“我是过两年就要被打发出去的,你们却是‘我们’、要长长久久的!”于是才“夹枪带棒”地大闹起来。
总结一下吧:宝玉和晴雯对彼此的定位、对未来的打算有错位,这是他俩发生争执的根本原因。袭人本想息事宁人,而客观上加剧了宝玉和晴雯的争吵。
站在袭人的角度上,宝玉晴雯为啥争吵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也参与其中了。而一旦参与其中,就与她平时极力营造的人设不符,就会让人有“原来你也不过如此”之诮。
再加上“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之类,更让袭人害怕:她和宝玉的私情,在怡红院里是公开的秘密,但出了怡红院,还真是秘密。如果让贾母贾政王夫人知道了,她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别说这时还没博得王夫人的激赏,就是到了好几年后的七十七回,“有人指宝玉为由,说他大了,已解人事,都由屋里的丫头们不长进,教习坏了”,在王夫人看来,“这事更比晴雯一人较甚”,才引起了大动干戈的逐晴、逐芳官、逐四儿。
吵架本身,已经对袭人的形象有损;吵架的内容,更让袭人担心泄露。用不着多想,当下只有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别让人知道是最好的——对晴雯好不好,那无所谓,只要对袭人有利就好。
袭人这一跪,看似在替晴雯求情,其实千兜百转,最终还是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