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湘云对宝钗“欣赏”,我觉得并不准确,应该是“依赖”、甚至“依恋”才对。“欣赏”嘛,有点儿居高临下,最起码也是平等;但湘云对宝钗的态度呢,“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为什么会这样依恋宝钗?当然是因为湘云父母双亡、叔婶不体贴,家常有多少“烦难事”。而宝钗,特别乐于助人,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她缺乏的、需要的,正是她拥有的、擅长的,结果就是一拍即合。
但,如果只是这样,湘云对宝钗还不至于如此依恋。
宝钗帮助过的人很多。年轻的姊妹们里,她也曾帮助过黛玉、岫烟,也收获了黛玉岫烟的感激与感情。并且,黛玉也是父母双亡,岫烟的父母则是“酒糟透之人,于女儿分中平常”,她们也处于感情的饥渴状态。可是得到宝钗的帮助之后,她们对宝钗,并不像湘云那样全身心的投入。为什么?
(说到这里,我要插一句:说钗黛友谊,是指“金兰契”之后的事,而不是钗黛处于情敌状态。如果你从根本上就否定钗黛之间存在友谊,或者说宝钗全是机心、黛玉像雪白的小绵羊一样受了骗,甚至认为宝钗在燕窝里下了慢性毒药害死了黛玉,那请出门左转——这篇文章并不适合你,咱们还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好了。)
湘云对宝钗的依恋,还有宝玉的刺激作用。
宝玉说黛玉“你先来”、宝钗“他是才来的”,其实湘云比黛玉来得更早。“襁褓之中父母违”,“咱们在西边暖阁住着,晚上你同我说的话儿?那会子不害臊,这会子怎么又害臊了?”“后来我们太太没了,我家云住了一程子”,把这些联系起来看,湘云几乎是在“襁褓之中”就在经常在贾府小住了。她和宝玉的感情,也是从那时候培养起来的。
宝玉身边姐妹很多。但元春比他大,兼有“姐弟”、“母子”、“师生”的情意;探春则不被他视为亲妹,“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迎春惜春更加疏远。所以在黛玉来之前,他反倒是跟湘云最为亲厚。这一点在梳头说珍珠等情节中,也有体现。
“我们太太没了”之后,湘云回自己家去住。再来贾府,风云突变,宝玉身边多了个林黛玉,而且“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难免有受冷落之感。
前面说了,湘云本来就有“感情饥渴”症,这时宝玉的冷淡,对她的刺激很深。据张爱玲说,她对黛玉“有一种儿童妒忌新生弟妹夺宠的心理”,虽然不涉及情爱,也一定很敌意。
正好宝钗也是宝黛爱情的局外人,也有被忽视的冷落感。于是湘云与宝钗之间,很容易有同病相怜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基础。在同情心的基础上,再加上宝钗的体贴周到与帮助,湘云才毫无保留地依恋起宝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