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的儿子小明正值青春期,对走亲访友的活动并不热衷。在他看来,与其去听亲戚们无休止地询问成绩、比较学习,不如在家舒舒服服地玩游戏。面对儿子的抵触情绪,小芳也感到无奈。她何尝不想享受难得的假期时光呢?可是,传统的人情世故让她难以拒绝亲戚们的热情邀请。
这不,大姑的电话刚打来,就热情地安排了元旦第一天的家庭聚餐。盛情难却之下,小芳一家只得答应。原本计划带小明去动物园、丈夫期盼已久的钓鱼计划,以及小芳渴望的睡懒觉,都不得不统统取消。更让人头疼的是,第二天叔叔也打来电话,邀请他们一家提前过节。就这样,三天的元旦假期,还没开始就已经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小芳不禁回想起自己小时候,过节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新衣服、压岁钱、美味佳肴,还有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热闹场景,都让她记忆犹新。如今的节日却变了味,成了一种负担,一种人情债。
为了准备走亲访友的礼物,小芳一家一大早就起床了。两瓶上好的白酒、新鲜的水果、进口牛奶……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面子工程”。小芳一边在纸上计算着开销,一边忍不住叹气。仅仅三家亲戚,礼物的费用就高达一千多元,相当于全家一个月的伙食费了。虽然心疼钱,但小芳深知,在他们当地,送礼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不去不行,礼物少了也不行。
小芳的大姑和姑父都是退休职工,每月有着丰厚的退休金,生活过得轻松自在。他们喜欢热闹,每逢节假日都会把亲戚们召集到一起。他们或许并不了解,对于像小芳一家这样还在为生活打拼的人来说,假期是多么宝贵。
来到大姑家,一进门,各种比较和“关心”就开始了。“你看看你表姐家的孩子,今年考上了重点高中!”“现在工资多少啊?听说你老公在那个厂里干得不错?”七大姑八大姨你一言我一语,让小芳疲于应付。说多了怕招人嫉妒,说少了又显得自己混得不好,这种场合,真是让人如履薄冰。
在厨房帮忙的时候,小芳听着客厅里此起彼伏的麻将声,思绪万千。作为一名全职妈妈,她没有固定收入,全家的经济来源都依靠丈夫。为了维持家用,她平时精打细算,甚至在家里种菜来补贴家用。一到节假日,这些积蓄就显得捉襟见肘。送礼、应酬、人情往来,每次过完节,钱包都像被洗劫一空。
更让小芳感到心酸的是,舅妈一边搓着麻将,一边“好心”地劝她要懂得节省。“现在赚钱不容易啊,你们年轻人要学会精打细算。”听着这番话,小芳只能苦笑。他们哪里知道,自己平时已经省吃俭用到了极致,丈夫为了多赚些钱,每个周末都在加班。
三天假期转瞬即逝,回到家后,小芳和丈夫都累得瘫倒在沙发上。这时,小明突然提议:“下次过节,我们出去旅游吧!”一句话点醒了小芳夫妇。是啊,节日本来就应该是家人团聚、放松身心的时候,何必把自己搞得如此疲惫不堪呢?与其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无意义的应酬上,不如带着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体验不同的生活。
改变并非易事。在传统的人情社会中,不走亲戚会被认为不懂事,去了又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就像被一张无形的网束缚着,进退两难。经过一番思考,小芳的丈夫提议:“以后我们每次只去一家亲戚,其他时间留给自己。”这或许是一个折中的办法,既能维系亲情,又能给自己留一些喘息的空间。
夜深了,小芳躺在床上,开始计划着下一个节日的安排。或许可以带小明去他心心念念的海洋馆,陪丈夫去郊外垂钓,一家人享受难得的亲子时光。这才是节日该有的样子啊!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重视时间和效率,然而传统的人情往来却依然根深蒂固。如何在维系亲情与个人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或许,答案就在于“适度”二字。学会取舍,才能让生活更加轻松自在。毕竟,节日的意义在于快乐和放松,而不是变成一种负担。就像一艘船,如果装载过重,就容易倾覆;只有轻装上阵,才能行驶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