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8日晚间,国产AI芯片龙头寒武纪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营收暴增42倍,且连续两季度实现了盈利!
Q1实现净利润3.55亿元,已连续两季度盈利根据寒武纪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1.11亿元,同比暴增4230.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5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27亿元,实现同比扭亏为盈。

公司同日公告,2024年业绩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4.52亿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8.48亿元。公司2024年度拟不派发现金红利,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不送红股。
根据寒武纪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85亿元,归母净利润-7.24亿元。照此计算,去年第四季度,寒武纪营业收入为9.89亿元,同比上升约76%;归母净利润为2.72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4071万元成功扭亏,这也是寒武纪实现首个季度盈利,意味着寒武纪连续两季度实现了盈利!

2020年,寒武纪在科创板上市,头顶芯片、人工智能、AI大模型等高科技概念的光环。上市首日,即突破千亿元市值,成为国内AI芯片第一股。不过,寒武纪却一直难以实现盈利。
2021-2023年,寒武纪营收分别为7.21亿元、7.29亿元、7.0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25亿元、-12.57亿元,-8.48亿元。2024年的亏损虽有所收窄,但仍未扭转颓势。
就2024全年业绩表现,寒武纪表示,公司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使得报告期内收入规模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公司利润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及信用减值损失转回所致。

人工智能芯片行业是高投入、长周期的行业,需要持续大量研发投入,唯有通过技术突破建立竞争壁垒,才能在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占据先机。
历年来看,寒武纪始终保持着高投入,2021-2023年,该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1.36亿元、15.23亿元、11.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7.51%、208.91%、157.53%。
2024年,寒武纪持续保持高质量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为10.72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1.30%。虽然比例有所下降,但这一研发投入比例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目前,寒武纪拥有741人的研发团队,占员工总人数的75.61%,78.95%以上研发技术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申请的专利为,743项。
美对华芯片限制等推动国产替代,今年有望扭亏为盈作为中国AI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寒武纪自201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发高性能、低功耗的AI芯片,先后成功研发思元270、思元290、思元370等多款智能加速卡产品。
目前,寒武纪已推出的产品体系覆盖了云端、边缘端的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处理器IP及软件,可满足云、边、端不同规模的人工智能计算需求。公司产品广泛服务于大模型算法公司、服务器厂商、人工智能应用公司,辐射互联网、云计算、能源、教育、金融、电信、医疗等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支撑人工智能行业快速发展。

随着年初国产大模型DeepSeek大模型爆火,寒武纪作为国内稀缺的AI芯片厂商,其在国产替代中颇具潜力。此外,美国对高端AI芯片限制也加速了国产芯片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4月15日,英伟达披露美国政府通知,其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芯片H20被纳入出口管制清单,有望带动寒武纪、华为海思等国产AI芯片厂商需求增长。
此前,Wind数据显示,多家券商对寒武纪2025年营收与净利润做出预测。对其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指标的一致预测值分别约为31.7亿元、0.44亿元,有望实现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