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诉土耳其电动汽车和其他车辆进口限制措施世贸争端案作出回应,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土两国在多个领域的互动与摩擦,正深刻影响着双边关系走向,以下将对相关情况展开深入剖析。
首先聚焦于贸易争端领域。自2023年伊始,土耳其多次针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及其他车辆,实施加征关税、设置进口许可证等限制举措。此类行为公然违背世贸组织规则,严重破坏了中土两国长期以来构建的稳定经贸关系。2024年10月8日,鉴于土耳其相关措施对中国产业造成的损害,中方依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正式将该问题诉诸世贸组织。
在与土方进行多轮磋商后,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2025年1月16日,中方果断向世贸组织提出设立专家组的请求。这一行动表明,中方将严格遵循世贸组织规则,稳步推进诉讼程序,坚决维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权益。土耳其的贸易限制措施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对自身的贸易形象和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中方在世贸组织的积极行动,彰显了中国维护多边贸易秩序、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坚定决心。
稀土(资料图)
在纺织服装领域,局势同样引人关注。国际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发布的年度《时尚状况》报告呈现出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欧盟从中国采购服装和纺织品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从疫情前的34%降至2023年的31%,并且研究预测,到2030年这一比例可能进一步下滑至26%。与此同时,土耳其作为新兴的服装和纺织品供应方,其市场占有率正逐步攀升。然而,土耳其纺织业在发展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市场萎缩和成本上涨等诸多挑战。
自2022年起,全球成衣制品市场需求持续萎缩,这一趋势对土耳其的纺织相关行业产生了直接且显著的影响。2023年,土耳其成衣出口量相较于上一年度下降了9.2%。进入2024年,这一不利趋势仍在延续,仅前7个月,该行业的跌幅就达到了10.2%。据行业代表预估,2024年全年土耳其成衣行业将出现约10%的亏损。
成本上升是土耳其纺织服装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受国内高通胀以及全球能源价格持续走高的影响,以美元计算,土耳其成衣制品行业的成本平均比亚洲竞争对手高出40%至50%,即便与欧洲部分国家相比,也高出15%至20%。此外,欧盟作为土耳其成衣的主要出口市场,其需求的萎缩也对土耳其纺织业造成了沉重打击。
土耳其能源和自然资源部长阿尔帕斯兰·巴伊拉克塔尔(资料图)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土耳其纺织业也在积极寻求发展路径。相关行业代表认为,在成本和价格方面,土耳其难以与亚洲国家竞争,但其可以凭借高附加值产品提升竞争力,如注重生产质量、加强设计创新以及利用与欧盟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联系等。然而,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等因素,土耳其纺织业的竞争力已不及临近的埃及,并且在成本方面也无法与中国、埃及、巴基斯坦等国企业相抗衡。
在行业困境之下,土耳其行业代表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希望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投资。部分土耳其企业认为,中国企业倾向于通过投资或收购成衣品牌的方式,更好地开拓欧洲市场。事实上,中土两国在服装产业链上的联系颇为紧密,面料辅料是土耳其自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这主要是因为土耳其纺织品成本和动力价格较高,且批量生产能力不及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中土两国在纺织领域还存在着潜在的合作机会,尤其是在纺织机器贸易方面。随着中国纺机产品性能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土耳其纺织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纺机产品。在2024年10月举行的上海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土耳其采购团携带大量订单到场,众多中国企业从中获益颇丰。
土耳其战机(资料图)
中国在全球纺织机械市场中占据亚太地区最大的市场份额,并且中国纺织行业正迅速采用自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实践等先进技术。目前,由青岛生产的喷水织机已被土耳其纺织工厂引入生产线,一家总部位于武汉的智能棉花清分机也成功将产品销往土耳其。
再看稀土资源领域,2022年夏天,土耳其宣布在埃斯基谢希尔省发现世界第二大稀土矿,这一消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该稀土矿储量超过6.94亿吨,涵盖17种已知稀土金属中的10种,其中包括稀有的钍。这一重大发现对于土耳其发展半导体相关技术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意味着土耳其的稀土资源不仅能够满足自身需求,还有望实现出口,从而在全球稀土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土耳其能源和自然资源部长阿尔帕斯兰·巴伊拉克塔尔对外宣称,土耳其愿意与中国公司在稀土金属领域展开合作,并表示有几家中国公司有意向土耳其转让相关技术。然而,这一说法与事实严重不符。中国在稀土加工技术方面一直实施严格的监管政策,未经相关部门授权,任何技术都严禁对外提供。并且,中国官方从未提及所谓的“两国技术合作”事项,因此可以明确,土耳其能源部长的言论缺乏事实依据。
土耳其(资料图)
土耳其之所以极力寻求与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合作,主要源于中国在全球稀土加工业的主导地位。目前,中国公司掌控着全球约90%的稀有金属加工产能,在钴、镍和锂三个关键加工领域拥有绝对优势,积累了丰富的加工经验,能够高效地处理相关矿产资源。同时,中国作为全球稀土资源出口大国,在相关行业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出口稀土及其制品总量超过11.4万吨,总金额高达44亿美元。
稀土金属作为17种金属的统称,广泛应用于芯片、手机、电脑、电视等民用高科技设备,以及雷达、导弹、军用通信设备、发动机、激光设备、制导设备等国防技术产品。这些领域与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息息相关,容不得半点马虎。鉴于稀土资源在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2023年7月,中国政府出台了《稀土管理条例》,明确加强对广泛应用于高科技产品的稀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自2023年12月起,中国政府对一系列与稀土开采加工有关的技术实施了出口限制。
土耳其积极发展半导体产业,与其军工计划密切相关。自中国五代机歼-20首飞后,土耳其便提出了自己的五代机研制计划。然而,如今中国的六代机已成功首飞,土耳其的“可汗”TF-X战机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完全成熟。尽管该战机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首飞,土耳其宣称其为第五代隐身战机,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它仍存在诸多技术问题,未来的研发之路依然漫长。即使该战机最终能够定型,在缺乏半导体技术支撑的情况下,土耳其也难以实现大规模量产。因此,土耳其急需在稀土领域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以获取关键技术和资源支持。
稀土(资料图)
需要注意的是,土耳其在稀土开采方面的合作对象并非仅中国一家,还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并且,土耳其是美欧主导的“矿安全联盟”成员,该组织的核心目标是减少对中国稀土供应的依赖。因此,土耳其提出的技术转让要求背后,极有可能掺杂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动机。一旦中国转让稀土技术,土耳其很可能将这些技术分享给西方国家,这不仅会损害中国技术的独特性,还可能助力西方阵营在稀土产业链上加强对华竞争,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构成潜在威胁。
综上所述,中土两国在贸易、纺织、稀土等多个领域的关系正面临着复杂的局面。在贸易领域,中方已就土耳其的贸易限制措施在世贸组织采取行动,坚决维护自身权益;在纺织领域,双方既有合作的潜力,也存在各自的发展困境;在稀土资源领域,土耳其渴望获取中国的技术支持,但中国基于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考虑,对技术转让持谨慎态度。
稀土(资料图)
对于中国而言,与土耳其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有助于加强双方的经济联系,进一步扩大中国在全球相关市场的影响力。然而,这种合作必须建立在互信和共赢的基础之上。如果土耳其仅仅以合作之名,行服务美欧阵营之实,中方绝不会轻易妥协。特别是在稀土技术转让问题上,中国需保持高度的清醒和警惕,确保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此次中方在世贸组织针对土耳其贸易限制措施的行动,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将坚定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绝不允许任何国家随意破坏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秩序。未来,中土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关系将如何发展,双方又将如何应对彼此之间的分歧与合作,值得国际社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