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最大贡献,就是成功压制了日本,让这个国家没能成为超级大国的霸主。从1968年开始,日本人口过亿,智囊团的计划是在2030年之前人口翻倍,变成超级大国,仅次于美国自己。可谁料美国从1979年便开始筹划打击日本。 1968 年的日本,正处于战后经济腾飞的巅峰期。凭借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日本不仅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口也突破 1 亿大关。 当时日本的智囊团制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到 2030 年让人口翻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这个计划并非空想 —— 日本当时的经济增速、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国民教育水平,都让世界看到了其潜力。 然而,美国却在暗中布局。1979 年,美国盯上了日本的汽车产业。彼时石油危机爆发,日本生产的省油汽车迅速占领美国市场,底特律的汽车巨头们叫苦不迭。 美国政府以 “保护本国产业” 为由,对日本汽车发起贸易战,强迫日本 “自愿限制出口”。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美国对日本的打压手段层出不穷。 美国的第一步棋是发动贸易战。从纺织品到钢铁,从家电到半导体,美国几乎对日本所有优势产业都发起了攻击。1974 年,美国通过《贸易法》中的 “301 条款”,以 “不公平贸易” 为由,对日本发起多次调查。 例如,1986 年的半导体协议,美国要求日本保证美国芯片在日本市场的份额不低于 20%,并限制日本芯片的出口价格。这种赤裸裸的干预,直接削弱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 如果说贸易战是 “明枪”,那么《广场协议》就是 “暗箭”。1985 年,美国联合英法德等国,迫使日本签署《广场协议》,要求日元大幅升值。 协议签订后,日元对美元汇率从 230:1 飙升至 120:1。这看似让日本 “一夜暴富”,实则是一场灾难。 日元升值导致日本出口企业成本激增,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资金涌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催生了巨大的泡沫。 1989 年,日本央行开始加息,试图遏制泡沫。但为时已晚,1990 年股市崩盘,1991 年房地产泡沫破裂,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进入 “失去的二十年”。 企业破产潮席卷全国,1990-1997 年每年破产企业超过 1.4 万家,银行不良资产高达 13 万亿日元。失业率攀升,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中年员工被裁员,社会陷入恐慌。 美国的打压不仅针对经济,还涉及人口政策。日本原本计划在 2030 年人口翻倍,但由于经济停滞和少子化加剧,2022 年日本出生人口已跌破 80 万,人口老龄化严重。曾经的 “人口红利” 变成了 “人口负担”,日本的超级大国梦彻底破灭。 美国的压制让日本付出了惨重代价。曾经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今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影响力下降。而美国则通过一系列手段,巩固了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