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笙歌 中科发现
01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次机遇的错失,或许就足以颠覆一个人的整个生命轨迹。
而河南洛阳宜阳县的张虎群便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证。
1976年,他获得了推荐上大学的机会,甚至已经手握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然而,就在他满怀憧憬地勾勒着未来绚丽蓝图时,残酷的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当他兴高采烈地拿着通知书去学校注册时,却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因未按时报到,已被视为退学”。
当时,张虎群还以为是自己的疏忽所致,直到22年后,他才惊愕地发现,自己当年竟是被他人冒名顶替了。
知道真相后,悔恨不已的张虎群将学校告上了法庭,提出了115万的赔偿要求。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时隔如此之久,这场诉讼又将迎来怎样的裁决呢?
02
1976年9月,在高考恢复前夕,张虎群所在的村庄接到了一则通知,村里将分配给石村公社六个工农兵学员名额,供他们进入专科学校深造。
获得这些名额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在公社中表现优异,二是必须具备高中毕业的学历。
在那个年代,高中生在村里都是凤毛麟角,再加上出身良好、表现优秀的更是寥寥无几。
而张虎群恰好符合这些条件,他甚至还拥有老兵家属和贫农等多重身份加持,这样的好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
经过一番努力争取,张虎群的名字出现在了公社推举的12名竞争者名单中。
经过体检和资格审核后,这个出类拔萃的年轻人脱颖而出,成功获得了一个推荐名额。
尽管都是专科学校,但这六个名额却有着明显的优劣之分——其中四个是进入中专学校的机会,而另外两个则是进入大专学校的宝贵名额。
名列前茅的张虎群自然被分配到了一个更好的学校,他幸运地获得了两个大专名额中的一个,进入了岳谭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学习。
在70年代,农业发展仍是我国的重要议题,而张虎群所学的专业更是备受瞩目,这方面的人才可谓凤毛麟角。
因此,一旦张虎群完成学业,他的未来可谓是一片坦途,甚至有望取得卓越的成就。
那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瞬间将张虎群与村里其他人的命运划开了一道鸿沟。
他成为了村里备受瞩目的新星,村民们望向他的眼神充满了羡慕之情。
就连张虎群的未婚妻也难免受到这种关注,甚至有村民当面向她道贺:
“你攀上了这位大学生,以后的日子可就舒坦了,再也不是我们这些只知道种地的苦命人了!”
虽然这话里带着几分酸意和嫉妒,但在那个时代,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当时的大学生身份极为尊贵,不仅毕业后工作无忧,而且未来的发展前景通常也十分广阔。
这无疑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一条重要途径。
怀着满腔的期待,张虎群一边继续劳动,一边焦急地等待着学校的开学通知。
他每天都会前往公社询问是否有开学通知书的消息,然而却总是失望而归。
时间一天天流逝,转眼到了1977年,几个月过去了,开学通知依然杳无音信。
张虎群开始感到不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开学通知书迟迟未到?”他整天念叨着这件事,几乎陷入了魔怔的状态。
原来,在名额确定后不久,张虎群就收到了岳谭农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然而,奇怪的是,这张通知书上并未注明具体的开学时间,只是简单地说明会在开学前另行通知。
当时激动不已的张虎群虽然对此感到有些疑惑,但他对大学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见通知书上写明了会再通知,也就没有多想,耐心地等待着开学通知的到来。
然而,左等右等却始终没有消息。
就在张虎群为此感到困惑不已时,一个令他心神不宁的消息传入了耳中:学校其实已经开学好几个月了!
这个消息不仅让张虎群感到焦虑,也让他的未婚妻倍感担忧。
当她听说村里有一位从岳潭农专毕业的返乡青年时,便忍不住前去询问情况。
不问还好,一问之下才知道,农专竟然早就开学了。而张虎群至今还未去报到,不知道是否还能顺利入学。
“这是何故?莫非学校疏忽了我?我还有机会入学吗?”
得知实情的张虎群霎时心乱如麻,于是急忙打点行装,攥着录取通知书便乘车急赴岳潭农专所在的偃师。
然而,此时距新生开学已时隔许久,加之张虎群手续不完备,缺少那张关键的开学时间通知书,学校方面坚决不为其办理入学手续。
张虎群在家与学校间往返奔波数次后,仍寻不到突破口,终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难道自己改变命运的希冀,就这样化为泡影了吗?
那是一个质朴无华的年代,尤其是村里辛勤劳作的农民们,都怀揣着强烈的责任感与荣誉感。
在被学校最终告知入学无望后,张虎群又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觉得是因自己的大意与疏忽才导致了这般遗憾的结局。
他只能独自咽下这苦果,黯然返回村中,在村民们窃窃私语与嘲讽的目光中,默默承受这一切。
03
“他们家当时的处境真是太艰难了,但贫农出身,父亲还是渡江战役的英勇战士,这样的家世在我看来确实是门难得的好亲事,更何况他本人也如此出类拔萃......”
张虎群的未婚妻是位邻村的美丽姑娘,她心高气傲,眼光也不低。因自己初中毕业的学历,她渴望寻得一位文化水平不低于自己的伴侣。
这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几乎可以淘汰掉绝大多数的青年人。
而就在此时,家庭背景优秀、高中毕业且已在大队担任干部职位的张虎群,在媒人的引荐下走进了姑娘的视野。
自初次接触起,这个勤劳、聪明且上进的男子便给她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们的婚事也正式敲定,只待着那正式成婚的日子了。
而在定亲之前,姑娘便已对张虎群的家庭与为人有了深入的了解。
这个男人出生在河南洛阳一个偏远的贫困家庭,因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在那个年代难以维系生计,所以张虎群在尚未懂事之时便被过继到姨妈家生活。
尽管生活境遇并未比在家时好上多少,甚至条件更为艰苦,但自小就勤奋、懂事、聪明的张虎群却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反而愈发努力。
他一有空闲便会放弃所有课余时间,投身到村里的生产队去劳作以贴补家用。
“那时候,我就想通过努力学习,提升自己,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这是十余岁的张虎群早已确立的志向。他渴望竭尽所能去照料患肺结核的姨妈,并助力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弟弟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言行一致,确实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正因如此,姨妈将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一人身上。
持续不断的辛勤耕耘,总会换来应有的回报。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张虎群,在家庭的鼎力支持和个人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完成了高中学业。
在那个年代,能高中毕业的人寥寥无几,他因此被视为乡村的瑰宝,声誉卓著的张虎群顺利进入生产大队,担任财政方面的会计职务。
就在谈婚论嫁之际,张虎群恰逢“工学兵学员”选拔的良机,并脱颖而出,成为“铁板钉钉”的准大学生,这也是他婚事如此顺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原本好事接连不断,美好的未来似乎已在向张虎群招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最终却是一场空欢喜。
因过程中的一个“小疏忽”,他不仅未能踏入大学校门,反而沦为村里的笑谈。
“因犯错被学校开除”等流言蜚语在村民中传播开来,每当听到这些闲言碎语,张虎群内心便感到难以名状的苦涩,泪水会不自觉地滑落。相信许多人都会心生疑问:
“既然已经到了1977年,而那年冬天全国就恢复了高考制度,即使错过了推荐上大学的机会,成绩出众的张虎群仍有机会重新振作,凭借自身实力再次考取一所更好的大学!”
实际上,这个问题张虎群并非没有考虑过,但他的情况确实特殊。
当时高考复习时间紧迫,几乎没有多少准备的时间,而家庭的重担已经让他无法分心再去拼搏了。
据张虎群回忆,那一年正好是母亲病情严重的时候,她甚至下床都困难,家里连做饭的人都没有,因此张虎群才不得已放弃了这次机会。
而且,母亲希望在临终前能看到张虎群成家立业,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
在张虎群办完婚礼后不久,母亲便离世了。一生勤劳朴实、忠诚老实的父亲叮嘱他道:
“既然学校不收你,那就应该在家专心务农,好好地养家糊口。”
所有的压力都迫使张虎群彻底放弃大学梦想,尽快承担起家庭顶梁柱的重任。
直到自己的孩子出生,忙于生活的张虎群更无暇顾及大学,完全回到了原本的生活轨迹。
本以为上大学的那一页就此翻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尽管婚后的生活琐事使得张虎群不得不面对现实,但在闲暇之余,被岳潭农专拒之门外的事情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他始终无法释怀,总想弄清楚当年事件的真相。
正是这种执着,开启了他长达几十年的探寻之路。
04
1988年,张虎群错过大学梦想已然过去了十多个春秋。
在肩负家庭重任的同时,他也迎来了下一代,家中增添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四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尽管他在村里享有一定的声望和权利,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坚守在村里的他生活愈发艰难,这也让他对当年错失大学机会的遗憾更加深刻。
正是在他的不懈坚持下,最终从高中同学那里得知了一个震惊的消息:“你当年是被别人替代了!”
闻听此言,张虎群惊愕不已,愤怒与震惊交织。
在反复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后,他立刻从珍藏的盒子里取出那份录取通知书,再次踏上了前往洛阳农专(岳潭农专现已更名为洛阳农专)的征程。
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张虎群就从未放弃过对自己命运的探寻。
错过大学的那段经历已成为他的心结,每当手头宽裕些,他便会投入资金去追寻当年的真相,这也是他家境日渐窘迫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张虎群一直关注着当初公社里其他五位工农兵大学生的近况。
他们如今都已融入城市生活,享受着美好时光,有的甚至已身居要职。这一切让张虎群内心更加复杂:我本应与他们并肩!
怀着这种不甘与愤怒,张虎群孤身一人踏入了繁华的大学校园。
然而,这位年近半百、衣着朴素的典型农民突然造访,询问二十多年前的大学往事,让许多人感到匪夷所思,甚至将他视作疯子。
他不仅遭到冷遇,甚至在学校门卫的阻拦下连校门都难以进入。
积压在他心头二十多年的苦闷和冤屈在那一刻如洪水般汹涌而出,他毅然决然地立下誓言:
“无论如何,我都要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
教育部门不回应,那就直接向更高层申诉,于是张虎群毅然踏上了申冤之路。
他从教育厅信访办公室一路走访到高考招生办公室,再辗转至教育厅纪律检查组,逐级上告。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漫长的申诉过程中,他终于遇到了愿意为他伸张正义的领导——纪检组组长倪传忠。
倪传忠在了解了张虎群的遭遇后深感同情,作为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他深知历史错误给个人带来的苦难与不公。
他立刻致信学校纪委,严令洛阳农专务必对此事展开彻查。
随后,张虎群携带着这封举足轻重的信件再次造访洛阳农专。
有了纪检领导的明确指示,这次学校方面没有再为难他,党委办公室主任更是亲自出面接待,并承诺会对此事进行调查。
不久之后,洛阳农专的调查结果出炉,学校方面表示:
“这份录取通知书确实为我校当年所签发,张虎群被顶替上学的情况也基本属实。然而由于时间已过去二十多年,地方和学校的相关人员变动极大,具体细节已无法一一核实。”
这个结果终于为张虎群心中悬了22年之久的疑团画上了句号。得知自己并非因个人原因被学校退学而是遭人顶替后,他顿感如释重负。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被篡改的二十多年命运又该如何得到补偿呢?
仍然怀揣着大学梦想的张虎群首先想到的是恢复自己的学籍,重温一遍大学梦。
经过与学校方面的简短协商后,他的请求得到了批准,学校同意按照普通招生的标准为他恢复学籍。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这个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不再承诺毕业后包分配工作。
就这样,在2001年这个崭新的时代节点上,49岁的张虎群走进了大学课堂,开始认真聆听那些迟到了二十多年的课程。
然而此时的就业环境和学习氛围,都与他当年所熟悉的大相径庭。几乎当了半辈子农民的张虎群,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并改写自己的人生轨迹呢?
这显然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毕竟此时的张虎群已年近半百,家中还有一大群人需要他的照顾和支持。
无论是精力还是物质条件都不允许他去创造什么奇迹。
“现在上学已经不包分配工作了,家里的事情也总让我牵挂。再加上这么多年过去了,高中的知识我几乎都忘光了。我既没有信心也没有动力去学习。”张虎群坦言道。
在洛阳农专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他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面对一个已经无法保证就业前景的大学环境他根本无法与那些比他年轻二三十岁的同学们竞争。
更糟糕的是在大学就读期间,他的老家遭遇了连续的暴雨袭击,家中的窑洞被冲塌了,父亲和两个孩子都险些遇难。
幸亏及时发现并得以逃脱他们才幸免于难。
张虎群得知消息后心如刀绞根本无法集中精力上课。一个学期后他选择了休学回家。
而由于缺课过多他也无法达到毕业要求最终只拿到了一张结业证书。
“倘若当年我踏进了大学校门,现如今的生活定会截然不同,至少也能谋个一官半职。”
05
面对着手中那张似乎毫无实际意义的结业证书,张虎群内心的苦闷无以言表。
经过深思熟虑,他认定当年的岳潭农专理应为自己这几十年来的坎坷命运承担责任,作出相应的赔偿。
因此,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诉讼的征途。
由于囊中羞涩,无法承担高昂的律师费用,张虎群决定自学法律知识。
他从曾考过公务员的外甥那里借来一大堆学习资料,又自行购置了一些法律书籍,开始刻苦钻研。
皇天不负苦心人,暂且不论他的官司最终胜负如何,凭借所学到的法律知识,他确实为周遭的许多人解决了不少棘手难题。
然而,在张虎群的诉讼之路上,却充满了艰难险阻。
此时的洛阳农专已经并入河南科技大学,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当年的事情已难以查证。
再加上大学经过多次整合,不少资料和责任人已难觅踪影,这使得他的诉讼之路更加步履维艰。
当他最初提起诉讼时,就因时间跨度太大、问题特殊且责任人难以明确,河南科技大学所在地的涧西区法院甚至拒绝立案。
诉讼之路困难重重,而家庭琐事也接踵而至。就在此时,张虎群的大儿子女友怀了身孕。
由于张家经济条件窘迫,女方家庭在看清张家境况后,毅然决定搁置这场婚事。
孩子出生后,女方便带着女儿回到了娘家,与张虎群的儿子断绝了往来。
如今抚养孩子的开销巨大,家中又添了一张小嘴,这让张虎群倍感压力。
“我已别无选择,唯有将官司继续打下去。”
为了赢得赔偿以改善家庭生活,张虎群已做好破釜沉舟的准备。在诉讼过程中,他更是提出了高达115万元的索赔要求,以弥补自己近37年来的损失。
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张虎群的事迹终于引起了相关领导的关注。在政府的介入下,他的案件于2011年在涧西区法院正式立案。
然而,由于时间间隔太长,此类案件取证和裁判难度极大。
在一审过程中,法官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驳回了他的诉求;
而在二审中,经过严谨的辩论,法官又认为此案涉及侵犯教育权,不属于民事诉讼的受理范围,再次予以驳回。
在整个过程中,河南科技大学方面始终坚持不承担此类责任,这使得庭下调解的道路被彻底堵死,案件的审理陷入了一个难以理清的死循环。
时至今日,张虎群仍未等到最终的判决结果。
事实上,对于类似的顶替事件,虽然现在已经不太可能大规模发生,但在一些阳光无法照耀到的阴暗角落,尤其是在信息闭塞的边远山区和农村,仍然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毕竟对于那些被顶替者来说,他们的人生或许已经再也无法得到真正的补偿。
对此,大家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新闻源:河南报业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来源:中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