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喝啤酒好处多?能预防骨质疏松,还能抗癌?

伍科普 2025-02-23 11:06:5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一听这话,估计不少人都乐了——这不正是给自己找借口吗?但凡对啤酒有点感情的朋友,可能已经开始盘算着今晚再开一瓶。

能喝得心安理得,谁不愿意呢?咱们先别急着举杯,今天咱们就把这个说法掰开了、揉碎了,看看它到底有没有道理,还是纯粹的“自我安慰”。

酒精,真能“补钙”?

关于“喝啤酒能预防骨质疏松”这个说法,主要是因为啤酒里含有一种叫硅的微量元素。这东西对骨骼健康确实有点帮助,能促进骨密度的维持。

但问题是,想靠喝啤酒补硅,代价可能有点大。

研究发现,每升啤酒大概含有20-50毫克的硅,而成年人每天的硅推荐摄入量大概是20-40毫克(不同地区标准稍有不同)。听起来好像喝一两瓶啤酒就能满足需求?但别忘了,啤酒里可不只是硅,还有酒精。

酒精对骨骼的影响,可远比硅大得多。长期过量饮酒,会干扰钙的吸收,抑制骨细胞的正常功能,反而加速骨质流失。

换句话说,靠啤酒补钙,可能还没补上,先亏了一笔。

真想保护骨骼,还是得靠正经办法: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牛奶、豆制品、深色绿叶蔬菜,再加上适量的户外运动,晒晒太阳,这才是靠谱的“护骨三件套”。

啤酒,真能抗癌?

“啤酒抗癌”这个说法,倒不是完全瞎编,主要是基于啤酒中某些成分的潜在作用,比如啤酒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尤其是异黄腐酚(Xanthohumol),在实验室研究中显示出了一定的抗氧化、抗炎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但这里有两个问题:

实验室研究≠现实生活研究主要是在细胞实验或动物模型中进行的,剂量往往远高于人们日常喝啤酒能摄入的量。你一天喝个几瓶啤酒,能不能达到实验中的有效剂量?基本不可能。

酒精本身可是明确的一级致癌物,喝多了反而增加患癌风险。

和酒精的“拉锯战”啤酒里有一些可能有益健康的成分,但它的“主角”——酒精,却是明确的健康风险因素。酒精会增加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这就像你往火里倒水的又往里面添柴,指望它自己灭掉,显然不现实。

靠喝啤酒防癌,跟“喝糖水治糖尿病”差不多,听起来有点荒唐。

那啤酒就一无是处了?

也不能这么说。

适量喝酒(强调:适量!)确实能让人放松,社交场合也能增添点氛围感。啤酒本身热量不算太高(一瓶500毫升的啤酒大约180大卡),比起高糖饮料,算是稍微“友好”一点的选择。

关键在于:别贪杯,别靠它养生。

如果真想喝得健康点,可以参考“低风险饮酒”的标准:

· 男性:每天不超过25克酒精(约750ml啤酒)

· 女性:每天不超过15克酒精(约450ml啤酒)

· 每周至少有2天不饮酒,让身体“喘口气”

但如果你本身有心血管疾病、肝病、胃病,或者家族里有酒精不耐受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少喝甚至不喝。

喝酒这件事,别自欺欺人

很多人喜欢给喝酒找理由,什么“少量喝酒对心血管好”“红酒养生”“啤酒补骨”“白酒杀菌”……但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就明确:任何剂量的酒精都会对健康产生影响,没有“安全剂量”。

你偶尔小酌怡情,问题不大,但指望它“治病救命”,就有点过于美好了。

如果真的关心健康,与其琢磨怎么“健康喝酒”,不如直接减少喝酒的频率。啤酒不是毒药,但也绝对不是保健品。

养生这事儿,还是得交给靠谱的吃喝和规律的生活,而不是一瓶酒。

总结:喝还是不喝?

想喝?可以,但别拿它当“养生神器”。

小酌无妨,但别过量,别自欺欺人。

不喝?恭喜你,健康这条路上,你已经比很多人领先了一步。

想养生?还是老老实实吃好、睡好、动好,别指望酒精能给你带来什么“额外收益”。

至于“啤酒能补钙抗癌”这回事?你要是愿意信,倒也没人拦着,但事实是——它更像是个“美丽的误会”。

0 阅读:9
伍科普

伍科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