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方某智库对中国的霹雳-15空空导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特别关注其“双脉冲”技术,结果令外界感到惊讶。霹雳-15的核心突破在于其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这一技术彻底改变了空空导弹的能量管理方式,与传统单脉冲导弹相比,双脉冲导弹在末端阶段具备更强的速度和机动能力。 传统单脉冲导弹通常采用“发射后猛推5秒”的设计,而霹雳-15的双脉冲发动机则通过两段推力的分配,即“发射后猛推2.4秒,命中目标前再猛推2.4秒”,大幅提升了导弹的末段速度和不可逃逸区。这使得霹雳-15的末端突防速度可达到4马赫,而美国AIM-120D在飞行120公里后速度降至2.5马赫。这意味着霹雳-15的不可逃逸区达到了令人惊讶的145公里,远超“流星”导弹的60公里。 此外,霹雳-15的外贸版(霹雳-15E)标称射程为145公里,然而,巴基斯坦空军在演习中创下了190公里的实战打击纪录。自用版霹雳-15的射程甚至接近200公里,使其成为全球现役射程最远的空空导弹之一。 更令西方军工界惊讶的是,霹雳-15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这是全球唯一已投入实战的先进制导系统。相比之下,美国军方的类似技术仍在测试阶段,凸显了中国在该领域的领先优势。 法国媒体试图为“阵风”战机的失利辩解,归咎于印度飞行员素质或维护问题,但技术数据对比显示,“阵风”机头直径仅为55厘米,其雷达探测距离比歼-10C短20%以上。最后,该智库无奈承认,美国在空空导弹领域陷入了恶性循环,研发中的装备已然落后,且不断延期。 总的来说,霹雳-15的技术突破,尤其是其双脉冲发动机和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标志着中国在空空导弹领域的巨大进步,令西方国家在这一技术竞争中感到压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