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霸县驻军情况
小西水历史
2025-04-07 11:20:58
民国初年,绿营撤销。1915年秋,设营汛左右卫。左卫驻城内,有汛官1人,卫兵66人。右卫驻苏桥,有汛官1人,卫兵33人。属京兆右都尉指挥。不久撤销。
抗日战争以前,此地武装组织有行政队、保卫团和“联庄”武装。
行政队:即公安局下属的保安队,1928年改称“行政队”,有警长、警察、夫役95人,各种枪支93支。
保卫团:1915年成立,每三四村或五六村划为一团,设团总1人,由各村村长.副村长推荐y 1930年改组,总团下设7个分团,总团驻城内,分团分驻各要隘。·1931年分团增至8个,分团总改称分队长,官兵夫役共242人。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赠迫击炮两门。1934年改募丁为征丁,实行分期训练,在城内设教练所。
联庄:起初,各村枪户以村为单位联合防匪,后发展为各村联合联防,巡逻打更,武装自卫。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霸县地处平、津、保三角地带,长期为侵华日军占领和侵犯,并有各种伪军、皇协军、治安军为虎作伥,绿林武装不时出没,同时发展起人民自卫和抗日武装,境内有数十支队伍。时称“红”(抗日武装)、“黄”(日军)、“蓝”(伪治安军)、“白”(杂牌伪军)、“黑”(绿林武装)五色俱全。
这一时期,当地发展起来的抗日部队有:
二十七支队:1937年冬,魏大光从天津携手枪一支,回到故乡大韩家堡村,动员地主出枪支,组成百余人的抗日游击队。进驻堂二里后,队伍扩大。1938年2月,该部在永清县吴家场痛歼日军,声威大震,队伍很快发展到4000多人。3月,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编为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第二十七支队。7月,开赴大清河南,10月,改编为冀中军区第五支队。1939年1月,又改编为一二〇师独立二旅,魏大光任旅长,廖汉生为副旅长,王同安为政治委员。
独一团:1937年冬,朱占魁于安次、永清组织了一支抗日游击队,吕正操将其编为人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亦称人民自卫军抗日先锋队),朱为团长。1938年2月,独一团收复霸县城,在当地组织霸县抗日县政府,举办“一二五军政干部学校”,培养抗日干部,发展抗日队伍。同年4月,建立冀中第五军分区,独一团扩大为两个大队、3个团和3个游击团,朱任司令员。
五路一团:七.七事变后,黄久征(黄庄子村人)在苏桥一带组织了两干余人的治安团,河北民军司令张荫吾委任他为旅长。1938年初,编入高士一领导的河北游击军第五路第一团。1939年,又编人一二〇师独一旅,黄仍为团长。
县大队:1938年,以城内第一乡团为基础,建立城防队,共百余人,后编为县大队,按冀中军区统一番号,称四十三大队,各区设区小队。1939年,县大队全部上调,军分区便衣队改为霸县县大队,后改称三十一大队。1941年9月,霸县被分别划人二、三联合县,霸县县大队取消。1945年,日本投降后,各联县取消,又重建县大队,共220余人,另有5个区小队。
警备三营:1937年,郑敬智在辛店组织百十人的保卫团,坚持抗日斗争。翌年夏,被编为五分区游击三团,后为十分区警备三营。
新固霸支队:1942年秋,大柏林庄张永福(原是我军战士,战斗负伤失去左臂,退役)组织30余人的抗日义勇队,冀中十分区委以“新固霸抗日先锋队”。曾争取了固安县彭村20多名伪军反正,编入该队,分区又委以“新固霸抗日先锋支队”,张任支队长,队伍发展到二百人左右。
外围武装有:
武安永支队:1940年,以县东部绿林武装为主,组成400人的武安永游击队,十分区任命刘凤泉为副支队长,并派去一批政工干部。1941年环境恶化后,刘率部投敌,潜居信安,杀害群众和地方干部多人。
东进支队:冀中十分区将组织有百余人的绿林武装,委以东进支队番号,任命黄久征为支队长。活动在霸县中部和大清河两岸。1942年夏,在白洋淀采蒲台遭日军重创,对敌进行了英勇抗击。因该部纪律很差,引起群众不满又不接受教育,1943年秋被军分区缴械遣散。
群众武装有:
自卫总队:起初,在抗日动员会设立武装部,负责武装群众工作。1938年,因正式建政而撤销。1939年建立霸县自卫队总队部,设总队长1人,政治指导员1人,副总队长1人。各区设自卫大队,置正、‘副大队长和政治指导员各1人。各村设自卫队,抗日堡垒村以土枪、独出、大抬杆等为武器,组织游击小组,后改为青年抗日先锋队。
日本侵略军驻守霸县的有:
桑木师团山口精春中队:兵力100人,于1938年9月侵占胜芳,修筑岗楼15个,1944年7月撤走。
本间师团: 1938年12月占领县城后,‘派宫升联队驻守,在石沟、南楼、王圪垯、后两间、黄庄子、辛店、南孟、马坊、披甲营、北洛店、 西粉营、金各庄、赵家务、高庄、下岔河、前狄庄、老堤等村修筑岗楼盘踞。县城日军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才全部撤走。
山口部队:驻守堂二里、信安、煎茶铺三处,兵力270多人,自1938年10月进驻,1945年1月才最后从堂二里撤出。
日军侵华期间,在本县先后共修建岗楼37处。1941年时其兵员最多,达1099人。
1
阅读: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