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卫恒在经历了当时书法的转变与成熟,在《四体书势》中记录了汉字起源与书体演变。从哲学思想和书法理论的角度,确立了书法艺术成立的正当性。
书法与文字如影随形,文字无论用何种工具书写,都存在书写方法的问题,文字在不断规范化当中也不断地向艺术化发展,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卫恒不仅博识古文,且精通各种书体,还是一位古文经学家和书法理论家,他的文章《四体书势》第一次将草书与其他三种书体并列于同一个位置,将文字学与书学相结合。而且卫恒《四体书势》出现在书法成为独立艺术之际,文章以古文经学和书法艺术为基础,记载了汉字起源以及书体演变。为以后书法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这不仅是目前我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论述了书体、书史和书论的著作,从内容中看,更是魏晋书法变革的转折点。
河东卫氏,四世家风而不坠卫恒,河东安邑人,生于儒学官宦世家,娶太原晋阳王浑女。惠帝时,遭贾后及楚王司马玮所杀害,后追赠长水校尉,兰陵贞世子。
中国古代的学术传承多为“父子相传,师徒相受”的家族式、师徒式模式,有着自我封闭性质。书法的传承亦是如此,影响书法传承的一种重要环节, 即为师承家法。
元代郑杓、刘有定《衍级》卷一内有一段记述:“魏晋间,卫氏三世能书,卫觊与其子瓘,及见胡召、韦诞、钟繇;瓘子恒,俱学于张芝;恒从妹卫夫人亲受与蔡琰。”
张怀瓘称卫氏家族“四世家风而不坠”,不过这“四世”中不包括卫夫人,因为卫夫人已经嫁人,是汝阴太守李矩的妻子,已非家门中人,但卫夫人作为卫氏宗族是以为十分重要的人物,是王羲之的启蒙老师,且她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所以卫夫人是卫氏不可或缺的人物。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传卫第八》中认为:“钟派盛于南,卫派盛于北”、“后世之书”皆此两派,只可称为“钟卫”。卫门书派为北方书家的代表,充分的肯定了卫门书派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卫恒便是出此卫家,不仅他自己善书,祖、父、兄弟及子侄均善书。他善做草、隶,特别是其隶书,运用飞白笔法,实为首创。张怀瑾《书断》卷中列卫恒古文、章草、草书入妙品,隶书如能品,可见其书法成就之高。
虽然卫恒生于儒学世家,但他所处于西晋初,正是魏晋玄学大发展的时代,文人在思想上有较大的解放。此时盛行清谈,从卫恒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此时玄学对他的文本所产生的影响。
卫恒本人的书法作品留存较少,仅在在北宋《淳化阁帖》卷二中被收录有书法作品《一日帖》和《往来帖》。但他的书法理论作品《四体书势》是他最重要的作品,文章不仅论述了书体的发展,还记录了大量史实,可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篇早期文献。
《四体书势》全文共两千七百余字,主要论述了古文、篆书、隶书、草书四种书体,卫恒在文中标注《篆势》为蔡邕所撰,《草势》为崔瑗所写,其他部分为自论。
另卫恒还有书法理论作品《古来能书人录》,现今已经失传,虞和《论书表》中有录:“臣见卫恒《古来能书人录》一卷,时有不通,今随事改正。”单从题目上看,内容可能是记录了历史上的著名书家。
何为书法中的“势”?汉魏时期,书法中出现“势” 这一观念,最早在蔡邕《篆势》和崔瑗《草势》被提及。
崔、蔡二氏之作均被卫恒收录,从语言风格,句式特征,以及韵脚使用等方面来看,与卫恒所作的其他两篇赞辞基本一致,如不是卫恒所作,也经过了卫恒后期的加工和修改,且蔡邕更善作隶书,有《熹平石经》这一经典,为何要做《篆势》一文,而不是《隶势》呢?因此,严格来说,“书势”这一词可谓是首推卫恒。而“势”成为早期书法理论中是十分重要的观念。
由于魏晋时期, 大一统形式的瓦解, 社会一直处于一种四分五裂的状态, 而此时玄学兴起, 促使美学这一精神崛起, “势” 这一兵法中的思维方式在此时被应用到书法艺术中, 纵观书法理论文献, 最早将“势” 运用于书论的是汉代蔡邕作有《九势》,但现今经学者考证认为《九势》 一文为伪作。故,卫恒《四体书势》 是第一篇将书势于书论中的文章。
卫恒以“势”为文章命名,如《字势》、《篆势》、《隶势》及《草势》这里的“势”是一种体势,表示一种具体而生动的状态。每篇赞辞部分,卫恒都使用物象或动或静的状态来形容书体的艺术特征,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书法艺术生动的状态。用笔是书法艺术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书法之美就美再用笔中,在用笔中,可以呈现趋向和势态,从而影响字体的美感。
《四体书势》中还讲“笔势”:“观其错笔缀墨,用心精专,势和体均,发指无间。”、这里描绘的是在下笔蘸墨的时候,用心要精纯专一,笔势平和、形体均匀,在行止之间没有间隙。“鹄之用笔,尽其势也”、“崔氏用笔甚得笔势”书法中的笔势,可以说是毛笔的一种运动状态,表明了力量在运作中的变化生成,论述了线条、结字的趋向和态势。这其中的美感就是因为笔运动的状态。
书法家在作书时,其实会产生两种势,在写字的时候产生了笔势,而写出来的字会折射出字势,如果书家运笔之势能够彼此呼应,且不呆滞,则字势就会蕴含着一种生气和活力,而且这种“势”不会是可以形成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如卫恒所说:“就而察之,有若自然。”
从书之一体到书之四体《四体书势》以前的书论,大多就书之一体,或择其一法,发表一得之见,其中自然也有一些视野比较宽阔的论述。但《四体书势》从范围和内容上,第一次系统全面的论述了各类书体的发展源流、形式美特征等有关问题。
从书之一体到书之四体,不仅仅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飞越,这也说明《四体书势》的视野已经从局部转向全体,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侧面视角转向全方位视角。
再从其论述次序看,它依次论述了古文、篆书、隶书、草书,即按照书体出现的先后次序,并且论述了依次出现的时间和缘由,可见其清晰的书体发展脉络观念。四种书体到汉末已经基本成熟,经三国至西晋,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了。因此,《四体书势》可以说是对四种书体全面的总结。为此,《四体书势》还专门完整引述了崔瑗和蔡邕的两篇书论,构成更加全面的系统。此间,行书虽也已流行,但出现既晚,社会上论者亦鲜。
自秦汉以来,便有多种书体出现,《四体书势》中就记录了不止四体:“自秦坏古文,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八曰隶书。”这里已经讲述了八种书体,而卫恒为何在数种字体下中论述了这四种字体呢?
古文、隶书、篆书和草书在此时都是主流书体,卫恒将蝌蚪文分为古文;大篆和小篆归为一类,八分、隶书、行书归为一类;显然,是根据书体形态相似的特征来分体归类的。正如卫恒所说,具有一种“籀、篆蓋其子孙,隶、草乃其曾玄。”的“血缘关系”。如“大篆”和“小篆”的母子关系,“八分”和“隶书” 的兄弟关系。
纵观《四体书势》全文,卫恒陈述书体,每段几乎都使从文字的起源说起,书法本就依附于文字,与文字的紧密相连,但从《四体书势》中却可以明显的感受其对于书法这一艺术的欣赏,文字不只具有实用功能,同时也具有了审美的概念。
这一时期,书体审美认知的出现,更是体现了书法的觉醒,体现了卫恒《四体书势》的转折点意义。
结语:
《四体书势》是一篇证明了文字由实用功能转而具有审美功能的一篇文章,文章中不仅有论理的方面,确立了书法艺术的正当性,且伴随着书法理论的成熟,影响了而后书法理论的发展,《四体书势》中所蕴含的观念都对后世的书法及理论影响深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