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房价可能真的要涨了?新一波救市来了,开发商在欢呼,中介在刷屏。
"去库存"三个字,翻译成人话就是:让老百姓把开发商手里压着的房子买光。
前两年用降利率、松限购勉强吊着市场,现在直接开出了收库存这张底牌,地方城投公司带着钱进场扫货,先把开发商从ICU里抬出来。
但这里藏着个悖论,如果真能把库存买光,房价自然要涨。可要是老百姓不跟着接盘,这批房子迟早还得吐回市场。
房价涨不涨?要看三个硬指标
土拍是房地产市场的晴雨表,最近苏州、杭州拍地又现流拍,开发商宁可交违约金也不敢高价拿地。这帮在楼市混了二十年的老江湖,比谁都清楚面粉贵过面包的后果。
二手房市场:深圳南山有房东一夜跳价50万,郑州金水区同户型却挂半年没人看。现在判断行情别听中介忽悠,就看套老破小的行情,它要是能原价卖掉,市场才算真回暖。
库存周期生死线:北上广深库存降到12个月是安全线,但现在平均还有18个月。翻译成买菜大妈都懂的话:超市囤的米两年都吃不完,老板会急着涨价吗?
这次救市最狠的一招,是让市场自己选优等生。深圳湾的豪宅开始收茶水费,鹤岗的房子白送都没人缴暖气费。核心区叫优质资产,远郊盘叫居住消费品。
有组数据很扎心:2025年前三个月,上海内环成交量涨了22%,但平均成交价只微涨3%。这说明有钱人在偷偷换仓,把三套外环房换成一套静安学区房。而刚需族盯着降价的远郊盘,殊不知这些房子正在变成不动产。
如果是首套刚需族,记住小阳春后必有深坑。等开发商年中冲业绩,地方补贴真正到账时,才是砍价的好时机。
如果是改善家庭,盯紧那些急着回款的现房项目。广州有楼盘为保交付,现房比期房每平便宜3000,这种漏比等政策实在。
投资买房?除非能拿下陆家嘴、深圳湾的稀缺户型,否则别碰。某温州炒房团去年抄底某二线新区,现在每平倒贴2000都找不到接盘侠。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
于是"定向救市"出现了,给核心区发糖,让边缘区自生自灭。
有个细节值得玩味,这轮政策特别强调城中村改造。翻译过来就是:让老破小居民到郊区住新房,腾出市中心地块盖豪宅。
既解决了库存,又保住了地价。
当房子褪去暴富神话的外衣,真正的游戏规则才浮出水面,以前闭着眼买都赚,现在比炒股还难。
在分化的时代,买错比不买更可怕。与其问房价还能不能涨,不如问自己需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