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前明降清的将领吴三桂带领原明朝最精锐的骑兵关宁铁骑血洗了陕西千年古城蒲城县,当时蒲城县内的军民全部被吴三桂下令屠杀殆尽,蒲城县的财物也被吴三桂所部军队洗劫一空,同时蒲城县城墙也被吴三桂下令拆毁,就这样始建于周宣王时期的千年古城蒲城县被毁为废墟。
由于清朝是少数民族女真族掌权,因此满洲贵族认为想以少数民族统治多数的汉人就必须用残酷手段震慑,所以在清初统一中国时期,清军经常制造屠城事件用以威慑反抗的汉人。
比如清朝的豫亲王多铎在统一江南时,就连续制造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的屠城惨案。还有英亲王阿济格在平定大同叛乱后,也制造了大同之屠的屠城惨案。
满洲王公贵族为了震慑汉人采取屠城手段还说得过去,而最让人想不通的是,吴三桂在没有满洲贵族下令的情况下,他居然自己下令屠杀汉人。要知道他吴三桂可是纯正的汉人,他本是前明宁远总兵,而他当时所部军队都是原归属于明朝的关宁铁骑也都是汉人,居然也做出了屠杀汉人的事情。
在明末清初时期,满汉矛盾激烈之下,吴三桂如此大肆屠戮汉人也让当时天下人无不对他愤恨不已。那么吴三桂在没有满清贵族下令的情况下,为何他自己要主动下令屠杀蒲城县全城军民?
吴三桂之所以会率军来到蒲城县,这一切还得从原明朝大同总兵姜瓖降清后再度反清复明的事情说起。
姜瓖家族本是明朝世袭的武官家族,在明朝末年他被明末帝崇祯帝任命为大同总兵,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率军攻打大同,姜瓖就献出大同投降了起义军,结果李自成在山海关外被清朝和吴三桂联军打败后,姜瓖又再次向清朝献出大同投降。
降清之后的姜瓖还被任命为大同总兵,但是清朝对他并不信任,派了英亲王阿济格带领八旗军驻扎在大同,名义上是协助防守大同,实际上就是监视控制姜瓖,这与当初姜瓖设想的会得到清朝厚待完全不同。
而阿济格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人,在大同实行高压统治,他不仅瞧不起姜瓖,还经常折辱姜瓖,并且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也对姜瓖十分猜忌,经常借故训斥姜瓖。
阿济格为人残暴好色,在大同期间经常强抢民女,姜瓖的侄子结婚,结果新娘的花轿过街正好遇到阿济格,在给阿济格行礼时,阿济格看到新娘貌美就将其抢回英亲王府,姜瓖去找阿济格要人,反而被阿济格一顿暴打赶了出去。
这件抢亲事件使得本就对清朝不满的姜瓖决定在大同举兵反清,顺治六年(1649年)时,姜瓖率领大同旧部攻入英亲王府,将英亲王府上下杀光,阿济格在亲卫的保护下拼死杀出血路翻墙逃跑。
随即姜瓖以大同为根据地,自称兴汉大将军,对外宣布归顺南明永历政权开始反清复明,史称“姜瓖大同反正”。
在姜瓖的带动下大同周边很多地区像他一样的受到清朝统治阶层猜忌的前明降清将领都开始举兵反清复明,很快大同周边十一个州县都宣布配合姜瓖反清复明。
前明降清的延安总兵王永强也是和姜瓖一样忍受不了清朝统治阶层的猜忌和折辱,在延安举兵反清响应姜瓖。王永强反清之后,又联合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残部将领高有才一起反清,两人联军后一路从延安南下到蒲城县,以蒲城县为据点反击清军。
为此清朝统治阶层也十分头疼,因为当时正赶上多铎去世,多尔衮因悲痛弟弟多铎之死身染重病,清朝的八旗军主力则被南明在南方拖住了,西北地区的八旗军则被阿济格带走去剿灭姜瓖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可抽调平定王永强和高有才的兵力非常有限。
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多尔衮只能抽调在锦州驻防的吴三桂及其所部关宁铁骑入关到西北去平定王永强和高有才。
吴三桂在降清之后处境也不是很好,他看到南明政权一度崛起,就暗中与南明联系,而清朝对他也很不放心,虽然对他高官厚禄还允许他继续统领关宁铁骑,但是清朝并不信任他,只让他负责追杀李自成的起义军,在李自成败亡后,清朝就把他调防回锦州,对他颇为防范。
吴三桂后来看到清朝在南方对阵南明取得的辉煌战果,他彻底明白南明大势已去,因此他果断与南明切断联系,并想方设法讨好清朝统治阶层,向清朝表忠心,以期获得重用。
这时候的清朝对吴三桂的思想转变很是满意,但是吴三桂光表忠心不行,清朝得看到他的实际行动,因此在西北地区发生以姜瓖为首的大规模反清复明事件之后,多尔衮在无兵可派的情况下决定把吴三桂及其所部关宁铁骑调到西北平叛,这也是对吴三桂的一次考验。
当然,多尔衮对吴三桂还是比较防备的,他也担心吴三桂与王永强等联合反清,于是派吴三桂到西北的同时,多尔衮还派了汉将李国翰率少量八旗军去协助吴三桂。
李国翰虽是汉人,但其家族属于是世居关外的汉人,早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他和父亲李继学就投奔了努尔哈赤,李国翰也是汉军镶蓝旗统领,可以说他算是满洲化的汉人,十分受清朝统治阶层信任。李国翰名为协助吴三桂,实际上是多尔衮派去监视制掣吴三桂的人,这就是吴三桂屠戮蒲城县的时代背景。
由于之前清朝派阿济格总管山西和陕西两省,上面说过阿济格为人残暴,阿济格在山西和陕西实行高压统治,让两省人民十分不满,王永强和高有才举出反清复明旗帜之后,立刻受到了蒲城县老百姓的欢迎和拥护。
王永强为了凝聚人心,到蒲城县之后就在文庙大肆祭奠自缢殉国的明末帝崇祯帝,这场祭奠活动更是凝聚了蒲城县军民抗清到底的决心。
因此当吴三桂所部军队抵达蒲城县后,就遭到了蒲城县军民的强烈抵抗,王永强本为明朝延安总兵,其麾下军队是明朝的主力边军三边劲旅,战斗力十分强悍,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与三边劲旅初一交锋就被打败了。
眼看硬打打不过三边劲旅,吴三桂就想了个诱敌之策。第二天再打仗时,吴三桂让关宁铁骑佯装战败,丢弃盔甲和物资逃跑,王永强的部队由于常年缺乏军饷,一看关宁铁骑被打得丢弃物资而逃,根本也不去追击,而是直接开始就地捡物资。
正当王永强的部队高兴地捡物资时,吴三桂果断命关宁铁骑杀了一个回马枪,关宁铁骑都是骑兵,移动速度很快,这个回马枪杀了王永强所部一个措手不及,很快王永强的部队就被关宁铁骑冲的溃不成军。
王永强只得下令撤退,在撤退过程中王永强在乱军中被战马踩死,王永强所部三边劲旅彻底被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击溃。
这边王永强战死其部队覆灭,那边李国翰则带领八旗军趁夜突袭了高有才的农民起义军大营,农民起义军本就是乌合之众,还被精锐的八旗军偷袭,所以直接就团灭了,高有才被李国翰当场斩杀。
就这样王永强和高有才全部被杀,其所部军队也被击溃,但是二人的残部跑回蒲城县城,在统帅都阵亡的情况下,继续组织蒲城县军民奋勇抵抗吴三桂。
吴三桂在击杀王永强和高有才后,就亲自率军督阵围攻蒲城县,当时蒲城县有一门原来明朝给三边劲旅的土炮,在吴三桂的军队发动攻城后,蒲城县军民就把土炮搬出来炮轰吴三桂的攻城军队,这导致吴三桂的军队损失惨重,而且吴三桂本人还被土炮击中受伤,险些当场阵亡。
被蒲城县土炮轰伤后的吴三桂就恼羞成怒了,他命令军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攻破蒲城县,因此不到三天就攻克了蒲城县。
攻克蒲城县后,吴三桂没有请示清朝统治阶层,只是派人告知了李国翰一声,随即就下达了屠城命令。吴三桂要求将蒲城县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诛杀,还下令拆毁蒲城县城墙,就这样建城在当时已经多达2000多年的蒲城被毁为废墟,全县军民全都被杀无一幸免。
从这些能看出来吴三桂屠戮蒲城县的因素主要有三点:其一是蒲城县军民宁死不降,负隅顽抗,还用土炮差点炸死吴三桂;其二是吴三桂想做戏给李国翰看,正好借李国翰之口让清朝看到他能对汉人下死手,以此证明他对清朝的忠心;其三是吴三桂要负责平定整个陕西的反清复明势力,屠戮蒲城县正好可以威慑其他反清复明势力,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康熙年间修订的《蒲城县志》中记载吴三桂的屠城行为:(吴三桂)遂屠之,杀戮万余人,匕筋无遗。
而吴三桂对蒲城县的屠城手段果然震慑了周边的反清势力,吴三桂和李国翰联手很顺利的就平定了宜君、同官、宜川、安塞、清涧等县城。此后吴三桂为了向清朝表忠心,开始在陕西地区疯狂捕杀前明宗室成员,陕西地区的前明宗室成员几乎被吴三桂屠杀殆尽。
吴三桂这种残酷手段也终于获得了清朝的认可,西北平定之后,清朝又把他调到四川去剿灭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残部,平定四川后吴三桂又带军到云南追击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最终将永历政权击溃,朱由榔被迫逃入缅甸,吴三桂又带兵深入缅甸活捉了朱由榔,并在云南昆明亲自将朱由榔绞死。至此清朝彻底认可了吴三桂的表现,最终将他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他也成了清朝开国初期为数不多的异姓王之一。
被吴三桂屠毁的蒲城县直到顺治亲政之后,顺治下旨重建蒲城县城,并将周边村镇居民迁居到蒲城县城居住,这才使得蒲城县又有人重新居住,而直到康熙中后期,蒲城县才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因此吴三桂屠灭蒲城县不光是为了向清朝表忠心,也是为发泄个人私愤,毕竟蒲城县的土炮差点炸死他。
当时阿济格攻克大同之后,不仅下令屠灭了姜瓖整个家族的人,也下达了屠城命令,可以说吴三桂当时不过是跟着满清统治阶层有样学样罢了,后来他还跟着清军对其他城市也进行过屠城,这才使得他越发受到清朝的器重和信任。可以说他是用无辜平民的鲜血换来了平西王爵位,当然,这也使得后来他起兵反清,很少有汉人积极响应配合他的原因。
而清军屠城的事情直到顺治亲政之后,顺治叫停了这种惨无人道的手段,顺治采用了更加高明的安抚拉拢手段,这才让清朝入关统一全国后能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