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冷知识——冬天的苏州园林

张济选 2025-02-08 16:33:32

苏州园林冬日里的美,不是人山人海的热闹,而是一种静谧的优雅。这个季节,游客少了,园林的意境反而更浓了,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让人能真正沉浸其中,感受江南园林的精髓。

拙政园的宜两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梅花亭,最近重新开放了。这个亭子的窗户可有意思了,用的是明代的明瓦窗,就是用贝壳啊蚌壳啊云母啊之类的东西做的。阳光照进来的时候,窗户上的冰梅纹就会在地上投下梅花的影子,美得让人心都跟着颤了。

这种明瓦窗在古代可是奢侈品,制作起来特别麻烦。据说最早是宋代就有了,在江南一带特别流行。到了明代,园林里的窗户要么用明瓦,要么就贴纸。后来西方的平板玻璃传进来,明瓦窗才慢慢没落了。

拙政园的管理处花了好几年功夫,总算把明瓦窗的制作技艺给复原了。现在游客们可以看到和五百年前一模一样的梅花亭了,这感觉,啧啧,真是妙不可言。

跟梅花亭的明瓦窗不一样,卅六鸳鸯馆用的是西洋的蓝色琉璃。这两种窗户放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明瓦窗温润内敛,琉璃窗则清澈透明,阳光一照,炫目得很,有种浪漫的感觉。

拙政园里的光影,真是变幻莫测。有时候,你会看到树影婆娑,斑驳的光影洒在地上,像是一幅会动的画。有时候,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画出精美的图案,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冬天的拙政园,少了夏天的喧嚣,多了几分宁静。你可以慢慢地走,细细地看,感受这座园林四百多年来积淀的文化底蕴。园子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它的故事。

在拙政园里,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小细节。比如说,有些假山上的石头,看起来像是随意堆砌的,其实每一块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摆放。再比如,园子里的一些小径,弯弯曲曲的,走起来像是在迷宫里,其实是为了让人走得慢一些,更好地欣赏周围的景色。

说起苏州的茶馆,虎丘冷香阁可是个不得了的地方。这个茶馆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苏州的文人茶馆里算是顶级的存在。它坐落在虎丘山上,周围种了好多梅树,每到早春,梅花盛开的时候,那叫一个美啊。

冷香阁的由来也挺有意思。据说是1918年元宵节那天,有个叫金松岑的国学大师,带着两个儿子骑着驴子,踏着雪来到虎丘。他看到拥翠山庄北边特别幽静,就萌生了在这里种梅建阁的想法。后来他和一些文化名人一起,把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

现在的冷香阁,虽然内部装修是后来整修的,但是满屋子的书画匾额楹联,布置得很雅致,还保留着古韵。你坐在里面喝茶,仿佛穿越回了一百年前,感受那个时代文人雅士的生活。

苏州人喜欢把泡茶馆孵茶用得真妙,就像母鸡孵蛋一样,一坐就是半天。你点上一杯碧螺春,要么看看报纸听听曲,要么跟朋友聊聊天,要么就闭着眼睛晒晒太阳,这种悠闲自在的感觉,才是真正的苏州生活。

冷香阁周围种了几百棵梅树,每到早春,梅花盛开的时候,那场景真是美不胜收。你站在阁楼上,看着满园的梅花,闻着淡淡的梅香,再喝上一口热茶,那种感觉,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在冷香阁里,你还可以欣赏到很多书画作品。这些作品有些是名家的,有些是本地文人的,每一幅都有它的故事。你一边喝茶,一边欣赏这些作品,仿佛在跟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思想和情怀。

虎丘山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景点,比如憨憨泉、真娘墓、千人石等等。每个景点都有它的传说和故事。你可以一边喝茶,一边听茶馆里的老人讲这些故事,感受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艺圃是苏州众多园林中很特别的一个,它藏在小巷子里,不像其他园林那么大,但是它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跟它的历代园主有很大关系。

艺圃最早是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的孙子文震孟买下来的,当药徵明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不仅书画厉害,还精通园林设计。他参与设计了拙政园,还在自己家旁边建了个玉磬山房。

在苏州的园林里,艺圃保留了很多明代园林的特点。可以说,它是苏州现存的最具明代文人园林特征孤本在里面走走,就像穿越回了明代,感受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

艺圃虽然小,但是该有的都有。你可以到乳鱼亭坐坐,静静地观察自己的内心。也可以到延光阁的茶室喝喝茶,聊聊天。冬天的时候,东莱草堂的玉兰花蕾含苞待放,那景象真是美极了。

在艺圃里,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比如说,园子里的假山,看起来很自然,其实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再比如,园子里的一些小景,每个都有它的寓意,反映了园主的思想和情怀。

艺圃虽然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在里面转一圈,就能看到江南园林的所有元素。水、山、花、树、亭台楼阁,应有尽有。这就是苏州园林的魅力,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景致。

冬天的艺圃,少了夏天的繁华,多了几分清冷。但是这种清冷,反而更能体现园林的意境。你可以慢慢地走,细细地看,感受园主们留下的那份高洁清远的情怀。

北寺塔,也就是报恩寺塔,是苏州古城里最高的建筑。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经历了多次重建和修缮。现在你看到的这座塔,下面六层是南宋的,上面是明代重修的,外面的木构和栏杆是清代的。

为了保护古城风貌,苏州规定古城区的建筑不能超过北寺塔的第三层,也就是24米。所以,你在古城里转悠,抬头就能看到北寺塔。有人尬未进苏州城,先见北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北寺塔虽然是个地标,而且还免费开放,但是平时游客并不多。特别是在塔的最深处,有一个连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的小园子,叫梅圃。这里真是个清静的好地方。

梅圃里有古桥,有亭台楼阁,还有一池碧水。水边种了很多梅树,到了冬末春初,梅花开了,那叫一个香啊。你站在飞英堂的茶室里,看着窗外的梅花,喝着热茶,那感觉,真是美极了。

北寺塔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说,北宋的时候,苏东坡就在这里放了个铜龟,里面藏了舍利子。他还写了篇文章,叫《铜龟子文》,专门记这件事。你在塔里转悠的时候,说不定就踩到苏东坡当年站过的地方呢。

梅圃里的茶室,平时人很少。就算有人在那儿喝茶聊天,也都会很自觉地压低声音,生怕打扰了这里的清静。你要是喜欢安静,可以带本书来这里看,或者就坐着发发呆,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冬天的梅圃,虽然看起来有点萧条,但是那种萧条中的美,是夏天感受不到的。特别是下过雪的时候,梅花、积雪、古桥,构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美得让人窒息。

说起苏州,就不能不提昆曲。苏州人常尬林是凝固的昆曲,昆曲是流动的这两个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在苏州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昆曲起源于昆山,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它被戏之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有人说,昆曲就是一个字:美。唱腔美,身段美,词藻美,集音乐、舞蹈、文学于一身,真是美得不可方物。

在苏州,听昆曲的地方很多。你可以去专业的剧院,也可以去茶馆会所,甚至还有以昆曲为主题的咖啡馆。有时候,你在街头还能碰到昆曲快闪,那感觉,真是让人惊喜。

说到听昆曲,状元府可是个好地方。状元府是清朝状元潘世恩的故居,现在是苏州状元文化博物馆。这里不仅可以了解苏州的状元文化,还能欣赏到园林实景版的《牡丹亭·游园惊梦》。

想象一下,在这座两百年的老宅里,看着园林里的亭台楼阁,听着优美的昆曲,仿佛自己也成了戏中人。这种体验,恐怕只有在苏州才能有。

状元府不仅是个看昆曲的好地方,还是了解苏州文化的窗口。你可以在这里看到很多与状元相关的文物,了解古代科举制度,感受那个时代读书人的生活和追求。

冬天的状元府,少了夏天的喧嚣,多了几分宁静。你可以慢慢地走,细细地看,感受这座老宅两百多年来积淀的文化底蕴。园子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它的故事。

畅园可能是苏州最小的园林了,才一亩地。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江南园林该有的元素,这里都不缺。难怪民国的建筑学家童寯尬中尚有小园,以畅园、壶园为最。园藏在庙堂巷里,这条巷子还是作家杨绛的故居所在地。杨绛曾经说过,在庙堂巷的日子是她一生最回味无穷的。你走在这条巷子里,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悠闲、清净、丰富、温馨的生活。

畅园现在不对外开放,每个月只开放两天,还得提前预约。不过,这里藏着一个秘密——有熊酒店。是的,你没听错,现在你可以住在畅园里。酒店只有10个房间,圆了很多人住进园林的梦想。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