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看见路边小店里面煮着的肥肠,香味顺着暖气飘过来,闻着就让人想起小时候在各个地方尝过的美味,那个时候肥肠还便宜得很,现在倒是贵得吓人,可还是挡不住想吃的心思。
四川盆地的肥肠让人感觉特别香,尤其是江油那块,早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肥肠配上白米饭就能吃得满头大汗,街边小店的老板手艺特别好,把肥肠煮得软烂入味又不会太腻。
江油的红烧肥肠跟别的地方不太一样,锅气很重但是一点都不会觉得腻,配上一碗醋汤简直绝了,那个味道很难形容但就是特别开胃。
街边小店的老板都有自己的秘方,有人说是因为用了特殊的调料,也有人说是因为火候掌握得好,反正每家店的味道都不太一样但都很香。
南部的肥肠跟江油的完全不一样,清汤煮出来的肥肠特别清爽,搭配上酸菜干饭让人感觉特别舒服,这两种风格就像是阴阳两面却都让人欲罢不能。
北京的卤煮火烧里面放着肥肠和猪肺,加上底下的死面火烧,这一碗下去能让人浑身暖和起来,尤其是冬天吃特别舒服。
老北京人都知道卤煮火烧以前是穷人的食物,用最便宜的食材做出来的美味,现在反倒成了特色小吃,价格也涨了不少。
肥肠炖豆腐是另一种风味,白嫩的豆腐配上油香的肥肠,再加上韭菜花和酱豆腐的味道,吃起来特别温和又舒服。
炖吊子跟卤煮不一样,主要是炖肥肠的,用砂锅或者铁锅慢慢炖煮,味道特别醇厚,很多人都爱点这个下酒。
广东人最喜欢把肥肠油炸,外面炸得酥脆里面还是嫩的,咬一口那个声音特别过瘾,跟东北的烤蚕蛹有点像。
泉州的德化大肠羹是另一种风味,猪血和肥肠配上浓汤,用地瓜粉勾芡让汤变得浓稠,配上咸饭特别够味。
套肠是闽系肥肠的特色,把肥肠层层套在一起,每一层都特别入味,这种做法已经有很长历史了。
罗山的大肠汤加了猪血和辣椒面,喝起来特别过瘾,冬天来一碗能暖和好久,夏天配上冰啤酒也很爽。
内黄的血肠做法比较粗犷,跟东北的有点像但是用的是猪大肠,煎出来油香四溢特别下酒。
这两种风格一个温柔一个豪放,但都特别受欢迎,也算是河南特色了。
九转大肠的做法特别复杂,光是处理干净就要花很多功夫,还要肠套肠最后才能做成能立起来的样子。
这道菜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每个步骤都要特别仔细,最后做出来的味道特别均衡,不会太咸也不会太淡。
现在的肥肠都变得很贵了,一只猪能出的量很少,加上处理起来特别麻烦,所以价格越来越高。
虽然价格贵了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吃,可能是因为这个味道让人怀念,也可能是因为现在的人更愿意为美食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