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冬至阳历是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初七。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它就像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天起,黑夜渐短,白昼渐长。
冬至开启了一年中最冷时节的序幕,此节气过后,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就到了。
由于从这天开始,太阳北上,理论上我们北方的气温从此都要高于冬至这天,越来越暖,但实际上由于之前聚积的大量寒气继续被地表吸收,所以气温会继续下降,直到冬至后的一个月左右气温才会上升,冬至这天开始数九,三九二十七天,所以说冬至这天不是最冷的天,三九天才是。
冬至后,阳气会逐渐回升,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所以古时冬至也喻意为新生命的开始。
因为冬至这天阳气回升,有春生冬至时之说,即真正的一年轮回从冬至这天开始,所以才有了俗语:冬至大如年。
冬至的意义如此重大,中国从古代便很重视这个日子,也有很多活动。冬至在我国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把冬至看得与过年同等重要。其节日习俗传承已近3000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就是说汉朝时期,冬至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好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节在唐宋时最盛,明清时期逐渐冷却,到民国之后,由于国家战乱不断,时局动荡,内忧外患各种交织,这种传统习俗已不再被宣扬,一方面失去国家支持,一方面西方文化进入,冬至的庆祝习俗逐渐沉寂。
在河北保定我家乡这块,近些年又重新兴起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之前的很多年里都没吃过,一个是原因是冬至节的沉寂,另一个原因是八十年代以前百姓生活贫困,吃不起饺子。小时候一年之中吃几顿饺子有数,就从来没有听说过冬至这天要吃饺子。
网上看看,如今全国各地都兴过冬至,有吃饺子的,有吃混沌的,有吃汤圆的,还有吃面、吃米团的……五花八门。
冬至习俗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贺冬至。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上天赐予的福气,这一天是个吉祥的日子,预示否极泰来,值得庆贺。包括臣子对君主的祝贺、弟子对师长的祝贺、幼者对尊长的祝贺。
二是开始数九。冬至一到,开始数“九”。冬至是一九头,每9天数一九,81天后,天气才开始转暖。
三是祭天祭祖。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古人过冬至时,习惯北吃饺子南吃汤圆。北方每逢冬至,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在江南,冬至盛行吃汤圆。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此外,冬至养生也特别重要:要藏阳气,冬天阳气藏得好,春阳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要学会“躲”:躲暴饮暴食、躲过咸过辣、躲大汗。食谱要突出补:补对一天,健康一年。
今日冬至,多滋补,忌寒凉,愿我们“冬至始滋补,来年无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