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漳县,古代叫邺城,今天看来存在不是很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则不一样,邺城是战略要地,许多王朝或者“国”都把都城定在这里。
曹操将汉献帝安置在许昌,自己前往邺城建立基地,成就霸业。西晋时期,邺城是诸侯的封地,兵马众多。十六国时期,前燕定都这里。南北朝时期,邺城是东魏和北齐的战略要地。
魏晋南北朝,邺城见证了许多王朝、雄主的兴衰成败。杨坚、尉迟恭,在这里对决,隋朝得以建立。慕容垂与苻丕、刘牢之在这里激战,却2次被击败,这位战神的攻坚能力颇值得怀疑。
慕容垂,号称十六国时期的韩信,军事能力一流。枋头之战,慕容垂率8千精兵打垮了桓温的5万北伐军,让他没了加封九锡,取代东晋的资本。
襄阳之战,慕容垂的“一把火”,吓退桓冲十万兵马。至于脱离苻坚后,重新建立燕国的传奇故事,更是令人热血沸腾。当然,慕容垂的厉害,是使用计谋,是野外决战,至于攻坚战则一般。
临漳之战,慕容垂与苻丕、刘牢之对决,过程很精彩。刘牢之也算是猛将,却谈不上一流,但两次正面厮杀中击败慕容垂,且东晋士兵才2万,着实有意思。
383年,慕容垂从荆州前线回来,将3万兵马交给苻坚,然后自己前往河北。并州城内,苻丕两次打算处死慕容垂,却于心不忍,终究酿成大乱。
前秦内部不稳定,淝水之战后立刻崩盘,鲜卑、羌人、丁零、乌桓、匈奴等纷纷掀起复国运动。其中,丁零在河北、山西一带尤其活跃,苻坚便让慕容垂去讨伐。
384年初,慕容垂看见时机成熟,自己招募兵马,还联合翟斌的丁零、乌桓等兵马,与前秦决裂,正式复兴燕国。
起初,慕容垂打算攻打洛阳,后改变目标,杀向邺城。之所以选择邺城,原因两点。苻丕守卫邺城,他是苻坚的庶长子,拿下这里,前秦在河北的势力就算退出舞台。再则,邺城是“前燕”的都城,对鲜卑慕容而言意义很大。
《资治通鉴》对慕容垂此次攻城的兵马记载,大概40余万,阵容十分豪华。
慕容垂放弃攻打洛阳后,“率众二十余万,自石门济河,长驱向邺”。不久,慕容农率兵增援,步兵、骑兵都有,“众至数万,引兵与垂会于邺。”
慕容绍招抚王晏,得到数十万人,选择其中强壮十几万,前来邺城与慕容垂汇合,“发丁壮十余万,与王晏诣邺。垂大悦。”
前秦分崩离析,几乎没人来救援苻丕,他手中兵马不足4万。面对慕容垂的40万大军,苻丕选择放弃邺城外城,专门镇守内城,收缩防线,不轻易出战。
40万打4万,兵力优势明显,慕容垂信心十足。要知道,当年慕容垂在前秦效力时,与苻丕一起攻打襄阳,他很了解对方的水平,相信自己可以击败这位二流选手,然而现实打脸了。
慕容垂让丁零、乌桓士兵打头阵,利用飞车、冲车、云梯攻城,都被苻丕用强弩击退。接着,慕容垂挖掘地道,苻丕在城内对挖,并准备一堆木柴,烟熏坑道内的燕军。
传统的攻坚手段,对邺城作用不大,慕容垂多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此时,慕容垂干脆挖掘河堤,采取“水攻”,淹没邺城。苻丕加固城内工事,派兵夜袭燕军工事,水攻受挫。
40万大军攻城,每天粮食消耗众多,且没有什么东西能劫掠,许多丁零、乌桓士兵不满意,闹起情绪。对此,慕容垂并未察觉,且苻丕坚守不出,他决定采取围困战术,拼消耗获胜。
苻丕不出来,慕容垂也放松警惕,每天出去游猎,饮酒高歌。慕容垂麻痹,苻丕则时刻紧张,抓到机会就不会放过,他侦查到慕容垂的位置后,率兵袭击。
秦军箭如雨下,慕容垂身边的亲兵都阵亡,自己也处在包围之中。此时,若非慕容农、慕容隆率兵增援,鲜卑铁骑奋勇拼杀,慕容垂估计就报销了。
团团合围邺城,还能被苻丕袭击,差点丢了性命,慕容垂大意了。这次袭击,也让翟斌等丁零士兵轻视慕容垂,他们干脆与苻丕联络,毁坏河堤,水攻计划彻底没戏。
丁零、乌桓闹情绪,慕容垂处死翟斌,但翟真却率兵出走,攻打常山。慕容垂不能容忍丁零叛变,一度亲率大军去讨伐。
出征前,慕容垂解释原因:“苻丕不会投降,丁零才是心头大患,我考虑到苻坚的恩情,暂缓攻打邺城。”此种理由,估计慕容垂本人都不信。
慕容垂离开,慕容宝留守邺城,苻丕出城袭击,依然失败。但是,苻丕向东晋发出的求援得到回应:谢玄派刘牢之率2万北府兵北上,准备与慕容垂决战。
桓温病逝后,建康危机暂时得到解除,谢安深感朝廷无兵的困境,为了对付上游的压力,决定组建一支精兵,是为“北府兵”。此后,北府兵成为一支劲旅,让北方各国吃尽苦头。
刘牢之也是名将,虽说整体实力不如慕容垂,但北府兵很能打仗。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惨败,谢安、谢玄能扭转乾坤,主要是北府兵的功劳。
383年,北府兵、秦军还相互厮杀,在淝水对决。385年,刘牢之就带着北府兵增援苻坚的儿子苻丕,与秦军联手对付燕军。历史,就是这么有趣:敌军从来就不是固定的,朋友也是如此。
史载:“玄乃遣刘牢之、滕恬之等帅众二万救邺。丕告饥,玄水陆运米二千斛以馈之。”
刘牢之来了,不但率2万兵马帮忙,还送来急需的粮食、物资。如此,苻丕有了坚守下去的信心。
刘牢之抵达黎阳,威胁燕军囤粮基地。慕容垂让慕容农留下来围困邺城,监视苻丕,自己率主力前往黎阳,迎战刘牢之,双方是阵地战,直接拼杀。
史载:“刘牢之与垂战,不胜,退守黎阳,垂复还邺。”
黎阳城下交战,双方都在试探对手实力。此战,刘牢之没有获胜,慕容垂也回到邺城,应该算是平手。
刘牢之整顿兵马后,研究慕容垂的作战风格,再次杀向邺城。这一次,双方还是正面厮杀,北府兵人数不多,却异常勇猛,慕容垂正面被击败,暂时撤离邺城。
史载:“刘牢之进兵至邺,燕王垂逆战而败,遂撤围。”
刘牢之乘势攻打新城,这里也是燕军的粮草储存基地。慕容垂继续交战,还是被北府兵击败,只能撤离城池,“退屯新城,乙卯,自新城北遁。”
两次获胜,刘牢之信心满满,却被胜利冲昏头脑。刘牢之没有告诉苻丕,他独自率兵追击,连杀200多里,燕军连战连败,却遭了殃。
慕容垂一边撤退,一边策划反击,他对将士说:“秦军、晋军不配合,一旦一方遭遇挫败,必然崩盘,应该在他们联合前各个击破。”
诱敌深入,突然反击,这是慕容垂的拿手好戏,刘牢之栽了。当然,刘牢之最终战败,不是因为燕军有多猛,而是北府兵的“缺点”暴露了出来:能打仗,却没纪律,不喜欢被约束。
北府兵是来救援邺城,自然不会白来一趟,他们一边追击,一边抢劫燕军抛弃的财宝、物资,结果被慕容垂抓住机会,突然杀个回马枪,纷纷败落。
史载:“行二百里,至五桥泽中,争辎重,稍乱,为垂所击,牢之败绩。”
刘牢之战败,苻丕的援军也到来,将他带回邺城。慕容垂获胜后,再次将邺城包围起来,但北府兵战斗力很强,燕军也不强攻。
北府兵长期在外,东晋朝廷也不放心,且没有多余兵力增援邺城,干脆将刘牢之调回朝廷。如此,苻丕只能独自坚守,再也没有人来救他,但慕容垂依然无法拿下。
围攻邺城将近2年,燕军屯兵坚城之下,数十万大军的粮草补给出了问题,将士们都要饿着肚子。如此,慕容垂下令邺城周边民众禁止养蚕,用桑椹充饥,战况胶着。
史载:“燕之军士多饿死;燕王垂禁民养蚕,以桑椹为军粮。”
秦军、燕军都陷入困境,但苻丕的情况更加糟糕。385年冬,苻丕带着秦军以及三万户民众撤离邺城,慕容垂这才夺取城池,代价不可谓不大。
纵观邺城之战,慕容垂的指挥艺术并不高明,先是被苻丕袭击,差点报销,后则两次在正面拼杀中输给刘牢之。如果不是北府兵抢夺物资,自乱阵脚,慕容垂还真的要放弃邺城。
从这场战争中也能看出,慕容垂的整体军事能力有欠缺,虽说他很强悍。如果跟刘裕对比,慕容垂应该差一点。二十多年后,刘裕北伐南燕,围攻广固,指挥艺术炉火纯青,慕容超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苻丕突袭慕容垂,差点得手。公孙五楼率精锐出击,鲜卑骑兵准备充分,结果连刘裕都见不到,就被晋军暴揍一顿。
参考书目:《资治通鉴》
慕容垂八千击退桓温五万?桓温哪有这么弱,前秦也派了邓羌支援前燕(割地为条件)
扯这么多就不能说一下战争结果? 结果是慕容垂最终攻下邺城 刘牢之被慕容垂打成光杆司令一个人跑了[笑着哭][笑着哭]
慕容复老祖宗。慕容家男人长的帅,又白,曾被称白奴。
所以慕容恪和慕容垂都有吹过了得因素。两人因为是慕容鲜卑王公贵族太宰和后主太王而名气大于实力,他两虽都没有大败,但都有小败(尤其慕容垂能被刘牢之以少胜多[笑着哭])。
北府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是那个时代最强的步兵,基本无法在正面战场被击败。慕容垂善于有谋略,屡次剿灭北府兵,确实名将。
慕容垂手下都是新招募的乌合之众,能建国就不错了
只看到杨坚、尉迟恭,在这里对决就看不下去了,根本就是两个时代的人,怎么对决的?
慕容垂刚创业军队没什么战斗力他也没什么好办法
尉迟迥,不是恭
慕容垂军事能力不错,但是比作当时韩信就吹牛了,没有那么厉害
慕容垂是那时的战神。
[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