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因战功而受勋的帅将之中,有一人比较特别,他虽然是老革命,但没有亮眼的战绩,更没有显赫的战功,还是被授予少将军衔。此人就是汪东兴。
跟其他身经百战的将帅不同,汪东兴最大的功绩,不在前线而在后方。他的主要功劳是负责中央机关警卫和毛主席的安全工作。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他负责中央警卫工作,一直尽心尽力,深受毛主席信任。

一 在革命中成长
纵观汪东兴的履历,战争年代,他从事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政治工作,另一个是后勤工作。从参加第五次反“围剿”受伤之后,他担负的主要任务,就从前线打仗转移到后方保障。对他来说,这样的转变,也是特长发挥。
1932年秋,红军打了第3次反“围剿”,周恩来、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攻下了黎川、建宁等地,开辟了闽赣革命根据地。年底,红军在黎川举行了规模空前的誓师大会,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军领导发表讲话,鼓励全军团结一致,打破国民党军的第四次“围剿”。
1933年1月25日,赣东北红十军军长周建屏率部队抵达贵溪县上清镇,跟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当时红十军第八十二团团部宣传员,就入党一年多、参加红军半年多的汪东兴。他出身贫农,1929年开始干革命,先入团后入党,从此踏上红色革命之路。

2月24日,红十军赶赴光泽县,分兵三路包围了光泽县城,另有一路守住城门,同时成立突击队,率先进城,然后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县城。汪东兴就是突击队队员,他跟随队友趁乱进城,跟城外部队里应外合,不到1个小时就占领整个县城。
随后,红十军编入红十一军第十九师,由彭德怀指挥,配合中央红军参加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两军配合击退敌军,又陆续打下了资溪、金溪等几个县。中央决定把打下来的几个片区合并为闽赣省。7月,红军组建红七军,红十一军编入红七军,汪东兴调入第八十四团政治处担任干事。
1933年10月,国民党集结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五次“围剿”,红军发起反击,激战中红军打下的黎川、金溪再次失守。汪东兴跟随部队参加了金溪保卫战,冲锋陷阵身受重伤,而后在野战医院养伤。

出院后,他没有被派到前线,而是调入总兵站七军团办事处担任干事,兼任侦察排长,主要负责前线的后勤保障,包括物资补给,伤病员转移。由于表现出色,他被总兵站派到彭杨步兵学校进修,学成后留校担任指导员。他在政治和后勤工作方面的特长,从这时起被挖掘出来。
第五次反“围剿”打了一年多,红军反击失利。鉴于形势所迫,中央和红军主力于1934年10月开启长征。出发前,步兵学校改编成中央军委干部团,汪东兴跟随干部团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他的特长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 久经考验
抗战时期,汪东兴先后担任“两延”河防司令部组织科科长,八路军卫生部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白求恩国际和平总医院政治委员,中共中央社会部二室主任等职务,可以看出,他的工作主要还是政治和后勤两块。由于工作出色,他开始受到中央领导关注。
1947年,他调入中央机关,担任中共中央机关直属队三支队司令部副参谋长、党总支部书记、中央书记处办公处副处长兼警卫处处长,担负保卫党中央和毛泽东安全的重任。
对于中央机关的安保工作,毛主席的思路是,在外围部署一支警卫队以牵制敌军,具体方式是或者直接阻击,或者在后方袭扰,这样主力可以来去自如,确保中央机关安全转移。基于这个思路,在延安,汪东兴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中央机关的外围警戒工作。

到任后,汪东兴就跟中央警卫团一起研究如何加强警戒防御。当时中央机关所在地王家湾处在山坡上,他们顺势在山顶建造防御工事,部署岗哨,固定岗哨外加流动岗哨,昼夜监视周边情况。他的工作受到中央肯定。
3月,国民党派25万兵力进攻陕甘宁边区,其中胡宗南率14万大军向延安逼近,考虑到战场形势,中央机关准备撤出延安。撤出过程中,汪东兴做了四件事,受到中央领导赏识。

第一件事,对中央领导撤退的安排考虑周密。他先确认领导撤出的交通方式,是坐车还是骑马,得到坐车的答复后,又让人提前跟相关单位沟通好,确保预留一条汽车通道。第二件事,他受周恩来委派,检查撤退前的坚壁清野工作,尤其是检查机密文件是否全部销毁。
后面两件事,是受毛主席下达的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在中央机关撤走后,带一个加强排外加五个骑兵断后,而且要埋伏起来伏击敌军,痛打一下再撤。
而汪东兴超标准完成任务,他率小队杀伐果断,三次击退敌军,然后悄悄撤出,吓得敌军不敢轻举妄动,追击行动推迟了半天。此举让毛主席赞不绝口。

第二个任务是,尾随追击部队,伺机袭扰,让敌军因为搞不清楚状况,打得缩手缩脚,确保中央机关安全无虞。汪东兴带着一个连,尾随敌军,搞游击战术,消灭不少敌人,还缴获一个密码本,对破译敌军情报起到重要作用。任务圆满完成,他又受到毛主席表扬。
交代的任务都出色完成,进入中央机关的汪东兴,逐渐获得了毛主席的信任。
三 主席信任他
从1947年进中央机关后,汪东兴就一直负责中共中央机关的警卫工作,同时还负责毛主席的日常安保工作。不仅如此,毛主席还委派他代表自己接待贵宾。比如,北京和平解放后,傅作义去西柏坡见毛主席,就由汪东兴负责接送。期间还有一个小故事。

傅作义跟毛主席会面结束,由汪东兴护送回北京。路过滹沱河时,见河面上有一群大雁,这位傅将军来了兴致,让汪东兴拿枪打,汪东兴开枪还真的打中了。傅将军连连点赞。
建国前夕,中共中央进北京,从西柏坡到香山,再到中南海,一路上都是汪东兴负责安保工作。建国后,中南海的警卫工作还是由他负责,包括把关筛选一般服务人员,像医护人员、服务员等。
此外,毛主席访问苏联,亲自指定由汪东兴负责他的安保工作。汪东兴也不辱使命,把安保工作安排的细致周到,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确认,确保毛主席安全。
得益于他的严谨细致,中央机关的警卫工作没出现过重大纰漏,这些毛主席都看在眼里。毛主席对他的信任和保护也是有目共睹的。

一方面,虽然主要任务是中央机关警卫工作和毛主席的安保,但他的职务不断提升。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局长、政务院秘书厅副主任兼警卫处处长、国务院公安部八局副局长、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局长、公安部副部长、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局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常委等职务。
此外,他还被授予少将军衔,还是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及中共八大代表。
另一方面,自1967年之后,汪东兴多次受到打击,毛主席总是保护他。1970年,有人提出撤掉汪东兴的职务,毛主席直接拒绝:不经过同的批准,谁也不能换。对于他的工作,毛主席的态度很明确:“他是一直要跟我走的,别人我用起来不放心,东兴在我的身边,我习惯了,人还是旧的好。”

而汪东兴对毛主席,对党和国家也是忠诚的。毛主席逝世后,他跟叶剑英等中央领导精诚合作,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正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他辞去中央职务,深居简出。除了几个熟识的老友,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家乡编史修志工作上。
晚年的他依旧感念毛主席,对主席的思念之情体现在很多细节上,他家里一直挂着毛主席亲笔书赠的墨宝,王勃的《送别》;每到毛主席的生辰、忌日,他都会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献上花圈。
西方有媒体请他出回忆录,许以丰厚的稿酬,但他一口回绝了。他的书都交由中央书记处下属出版单位负责出版,对于这个原则,他说了一条理由:以后要有脸见毛主席他老人家。2015年,汪东兴因病去世,享年100岁。
参考文献
陈立旭.毛泽东与汪东兴[J].党史博采(纪实),2015,(19):19-24.
汪东兴同志生平[N].人民日报,2015-08-28(004).
梁俊英.汪东兴的传奇人生[J].党史文苑,2014,(19):24-26.
罗时来.1933年,汪东兴参加攻打光泽战斗[J].福建党史月刊,2008,(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