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的奇迹:杨承岐,小儿麻痹症患者如何成为乡村医疗的守护神

老程聊几句 2024-11-04 16:15:06

杨承岐,这位乡村医生的故事,可以说是个传奇。他不是那种在大城市医院里挂满头衔的名医,而是在河北行唐县,用一根拐杖走遍千家万户,给老百姓看病的普通医生。他的故事,让人不得不感叹:生命的韧性和意志的力量,真是无穷无尽。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杨承岐这样说起自己的童年。他不到两岁就得了小儿麻痹症,左腿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那时候,他的世界里充满了同伴的嘲笑和大人的同情,但这些并没有让他屈服,反而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一股力量——他要成为一名医生,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还记得,12岁那年,父亲带着我去找村里的中医王维周先生,希望他能收我为徒。”杨承岐回忆道。王维周先生看着眼前这个眼神坚定的孩子,被他的诚意和决心所打动,决定收他为徒,并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了“为医不悔”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成为了杨承岐一生的座右铭。

从那以后,杨承岐就像变了一个人,他开始努力学习医学知识,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他16岁就开始在村里行医,虽然年纪小,但他的医术却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随着治愈的病人越来越多,他也开始接触到更多复杂的病例,这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还远远不够。

“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杨承岐说。于是,他开始了自学的旅程。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阅读了大量的医书,四处投师访友,不断充实自己。

1986年,政策放宽,他终于有机会报考河北中医学院函授班,成为了杨牧祥、薛芳等知名专家教授的学生。

“那时候,我就像是一块海绵,拼命地吸收着知识的水分。”杨承岐笑着说。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名字,开始在行唐县的乡间传开,成为了村民们心中的“神医”。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和人开玩笑。2010年,杨承岐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延髓梗死”,这让他不得不暂时离开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那段时间,他的生活陷入了低谷,他甚至一度失去了语言和行动的能力。

“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被命运抛弃了。”杨承岐说。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开始用中药调理自己的身体,用各种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半年后,他的上肢功能基本恢复,下肢也可以借助双拐行走,语言功能也逐渐恢复。

“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放弃,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杨承岐坚定地说。于是,他开始着手整理自己一生的治学心得和临床经验,他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传承下去。

“写作对我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杨承岐坦言。他的双手活动不便,每分钟只能打十几个字,有时候一句话还没打完,就已经忘记了后面要写什么。但他没有放弃,他用尽了所有的力气,终于完成了一部近20万字的专著草稿。

“当我收到出版社寄来的样书时,我感觉自己就像是重生了一样。”杨承岐激动地说。他的书《三十年基层临证得失录》出版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他的故事,他的经验,他的坚持,都通过这本书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我希望能通过我的故事,激励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帮助更多的人。”杨承岐说。这就是杨承岐的故事,一个关于坚韧、毅力和爱的故事。

他的生命虽然平凡,但他的精神却伟大。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生命的无限可能。他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思考。

0 阅读:0

老程聊几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