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消防采用“1+5+N”模式构建卫勤保障新体系

怒江消防 2023-06-26 11:35:43

近日,为贯彻落实总队《关于卫勤保障分队和消防救援站卫生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推进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地震灾害救援力量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方案》,怒江支队出台《怒江州消防救援支队卫勤保障分队建设方案》,健全完善全州卫勤保障工作机制,实现卫勤保障和应急救援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一体推进。

采用“新模式”强化卫勤保障职能。构建以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职责包干为架构的卫勤保障分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工作开展;全州共组建1支15人卫勤保障分队,5支3人卫勤保障小分队,结合辖区灾害形势和救援实际纳入指挥调度体系,同步开展日常训练、演练及救援现场院前急救工作;全州建立“N”个医疗联勤联动和医药物资保障点,畅通指战员绿色就医及特殊时期医疗物资优先保障渠道,进一步提升医消协作水平。

试行“新方法”强化业务培训。卫勤保障分队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培训模式建立岗前培训和巩固培训机制。与省、州级红十字会及全国知名第三方院前急救培训机构签订联学共建协议,建立岗前及日常培训工作机制。借助上海援助怒江联学共建平台,推荐优秀指战员担任全省乃至全国院前急救培训讲师,参加全省、全国院前急救重大培训演练。强化“派驻+跟班”“师傅+徒弟”等联合模式,进一步提升队员院前急救能力水平。

明晰“新职责”延伸卫勤服务触角。支队坚持从实战出发,紧盯训练及救援实际需求,拓展延伸院前急救服务职能,要求分队在救援或训练现场,有任何意外或急病发生时,在医护人员到达前,第一时间对现场伤情进行评估,按照医学护理原则,利用现场适用物资临时适当地为伤病者进行初步救援及护理,协助救援人员报医及伤病员转运,医护人员到达后移交现场,做好救援现场卫生防疫及消杀等工作。结合队伍内部卫生监督要求,做好指战员健康监护、健康教育、绿色就医和日常爱国卫生运动、卫生防疫、医药物资管理等工作,切实延伸卫勤工作服务“触角”。

构建“新体系”形成工作闭环。支队采用“1+5+N”的卫勤保障新模式,全力构建“布点更优化、力量更精干、编成更合理、机动更灵活”的卫勤保障力量体系,重点明确卫勤保障和卫生监督职责任务,规范指挥调度程序,充分整合社会医疗资源,着力化解卫勤保障能力及医疗物资储备难以满足当前重特大灾害应急救援实际需求的尴尬局面,切实弥补卫勤保障及应急救援工作短板,为怒江消防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0 阅读:1
怒江消防

怒江消防

关注消防 生命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