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平台反爬及推荐功能引发用户困扰,大数据杀熟成消费升级论据

乒芯熬炉熏 2023-11-05 08:03:14

001

淘B这几年做的事,都不是正常人能做出来的事。

我用网页上淘B,稍微多点了几个页面就要滑块验证。你反爬我能理解,但你反爬反倒影响正常用户了,居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我对淘宝的建议是,直接关站,这样谁都爬不到你的数据,你说这种反爬强不强吧?

一直推荐买过的店铺,但是又没有拉黑功能,现在的拉黑只是拉黑聊天,推荐照样会出现。这就导致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我买到很烂的东西,给了差评。结果我下次搜类似商品的时候,这个被我差评的店居然排在推荐页前几位。

我就有次很尴尬的经历,买了一个东西,商品特别烂,我就去看店铺简介,越看越觉得眼熟,回去翻购买记录,发现差不多一年前买过,而且给差评了。

然后我就留意上这个店铺了,我发现我搜同类商品的时候,都会推荐买过的店,而且都很靠前,不管你是不是给了差评。

这真是正常人类做的出来的功能?

这个千人千面后来有一个更直观的说法——大数据杀熟。同样的东西,不同的价格,可能换用不同的描述页,就推给不同消费能力的人。而这导致了新的数据假象出现,竟然又成为其“消费升级”的论据。

002

张勇当年最为称道的是啥,千人千面。

可毫不客气的说,淘B的千人千面和D音以及Z乎的推荐算法比起来简直就是一坨答辩,而且是一坨越来越恶心的答辩。

D音16年出来,17年火了,然后就进入狂飙阶段,也带火了一个名词,就是现在各大互联网平台的核心利器——推荐算法。对互联网的影响不亚于一次小工业革命吧。

当然推荐算法肯定不是抖音一家在做,也肯定不是16年才有的东西,我不是这行业的人,也不可能说的多专业,只能从一个用户的角度说说当时的体验。

D音和Z乎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开始推荐算法不是特别成熟,然后有时候会给你推很多你感兴趣的以外的东西,但是后来大家都沉迷于推荐算法里了,就变成了一种依赖,比如我D音刷两个跳舞的之后,基本上你后面刷到的视频10个有8个都是跳舞的了,知乎你看了一两个和游戏相关的回答之后,后面基本刷出来的内容有一半以上都和游戏相关。然后你必须调整自己的口味,才会有新的口味加进来.

这种重度推荐让我特别不爽,一是再喜欢的东西看多了也会累啊,二是这特么我长此以往不就成井底之蛙了?好在抖音和知乎的这个阶段不太长,及时调整了算法,体验度就又上来了。

而张勇搞的千人千面,就真特么掉进钱眼子里出不来了。我搜个港风的男装,看了两三个链接之后,你特么就别想再看到其他风格的了,即使你搜了一下其他类型的风格,也很难改变他的推荐算法。即使到今天,淘宝还是这个鸟调性,完全没有考虑客户到底接受不接受,甚至更加变本加厉,你搜点其他类型的,最后给你出来的还是港风的。

完全把你的购买类型给锁死,就你很没购买欲望。

然后淘B以前有个按价格排名、按好评排名的功能,现在也特么就是个装饰品了。你点上去卵用没有,反正你就只能接受系统给你分配的商家排名,毕竟人家交了钱嘛。

就这两条,我觉得淘B就活该被P多多抢走市场,张勇也就该下课了。作为一个依靠用户起家的平台最后却走上了完全不尊重用户的道路,哪怕其他回答再把他吹的天花乱坠,那也是舍本逐末。

更何况张勇这个人任上,还做出了保蒋凡这种事情,也足见阿里的价值观崩塌的有多块了。

所以你觉得你可以不尊重用户只尊重资本,最后用户和资本都会无情的抛弃你。

003

阿里的淘B和天MAPP,从头到尾用户就没说过它们的好话,到现在都是如此。

像P多多这样的新APP,对用户来说,要重新注册,要适应新流程,新使用没有买过的店供选择;平台端还要新选品、拉新供应商,难度比T宝大了去了,但淘B就这样让他们起来了。

不能有效对比各卖家商品的情况,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你对用户体验也是很敏感的了。不过这个问题在其他平台的APP端也存在,淘B不让自己PC端和自己的APP抢,但问题是淘BAPP也没抢过其他平台啊。——这就成了淘BPC端赶人走,一部分赶去了自己的APP,还有很多赶去了其他平台的APP。典型的损害了整个公司的竞争力去完成一个部门的KPI了。

X鱼也是这样,以前2手货可以直接在电脑网页端购买,后来只能去手机X鱼客户端购买,这种故意恶心用户的操作也真是匪夷所思。包括搜索商品,无论是J东,还是以前的T宝,都是只要在搜索栏直接输入商品名就行,现在倒好,非要你登陆账号后才能搜索商品,感觉淘B就像有内奸,要故意搞垮淘B一样。

所以很多人腻歪阿里系,唯KPI论。为了一个指标不择手段。为了让蒸汽火车跑的更快,成本更低,他们要拆掉桌椅车箱,扔进锅炉里燃烧。至于以后怎么办,他们不care,反正今年KPI完成了,奖金有了。

我是新心芯达人,祝您能够成就初心,游览祖国层峦叠嶂的山河美景。

随手点关注,祝您月入十万。如有侵权,告知立删。

1 阅读:57

乒芯熬炉熏

简介: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的80后,个人对生活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