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首获人民文学奖:在直播间,他让文学成为千万人的“月光”

晓评天下 2025-04-19 19:11:36
一、一场颁奖礼,让文学回到人间

2025年4月,四川古蔺的春光里,董宇辉获得人民文学奖。

这个曾在直播间用诗意解读牛排和大米的“知识主播”,如今成了文学与大众之间的信使。

他说:“荣誉属于作家和读者,我只是个搬书的人。”

这句话背后,是一场关于文学与流量的“双向奔赴”。

二、1785万!他用四个小时,让严肃文学“破圈”

时间倒回2024年1月,北京冬夜寒风刺骨。

董宇辉的直播间里没有喧闹的“买它”,只有一张堆满《人民文学》的书桌。

他翻开杂志,从柳青笔下的旷野讲到梁晓声的《人世间》,从文字里的苦难讲到现实中的温暖。

当晚,直播间涌入895万人,弹幕里挤满普通人的故事:外卖小哥说“等单时读诗,时间有了诗意”,中学生留言“原来课本外的文学这么动人”。

四小时,8.26万套杂志被抢空,成交额1785万,90后、00后占比超60%。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感慨:“这是一场‘寻亲’——我们终于找到了年轻的读者。”

三、当莫言、梁晓声走进直播间,文学不再是“奢侈品”

如果说第一次直播是“破冰”,2024年12月的第二场直播则是“燎原”。

董宇辉请来莫言、梁晓声,与外卖骑手、宝妈、学生围坐聊天。

骑手分享“在电动车上读杂志”,宝妈用故事哄孩子入睡,网友晒出抄满金句的笔记本。

董宇辉将作家的思想翻译成“生活哲理”:“莫言老师写的苦难,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挣扎早有人懂。”

700万人观看的直播,成了一场文学聚会。弹幕里有人敲下:“原来经典离我们这么近。”

四、流量与文学,为何偏偏选中董宇辉?

他卖书的方式很特别——不讲销量,只讲故事。

读蔡崇达的《命运慢跑团》时,他声音哽咽;聊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他说“这本书塑造了我的性格”。

“文学不是奢侈品,是每个普通人心里的月光。”董宇辉用这句话,击中了屏幕前千万人的孤独与渴望。

在短视频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他让年轻人愿意花几小时听一段故事,让《人民文学》的订阅量创下十年新高。

五、文学需要董宇辉,还是董宇辉需要文学?

有人质疑:“直播卖书不过是流量游戏。”但数据背后藏着更深的真相:

年轻人需要文学:评论区里,有人因董宇辉告别无效社交,有人重启尘封的读书计划。

文学需要新舞台:创刊75年的《人民文学》通过直播间与读者“重逢”,订阅量暴涨印证了纯文学的生命力。

董宇辉的直播间,像一座桥——一头是作家的笔尖,一头是普通人的烟火。

尾声:月光永不落幕

颁奖礼的灯光渐暗,董宇辉的直播间依然亮着。

他说:“只要有人愿意讲、愿意听,经典永远不会过时。”

或许这就是答案:文学的魅力不在奖杯里,而在被文字打动的瞬间;而传播的意义,是让这些瞬间照亮更多人。

你最近一次被文字打动的瞬间,是因为哪本书?评论区聊聊吧!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0 阅读:21
晓评天下

晓评天下

看人生百态,阅世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