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时节、阳光明媚,柔风轻拂、令人沉醉。路边的梧桐苍翠婆娑,枝头的鸟儿雀跃欢歌,花园里的繁花次第开放、又相继凋谢,而层层新绿却繁茂成荫、格外养眼。
面对春意阑珊,纳兰性德就曾感怀莺啼花乱落,风吹成锦茵;杜甫抱病在床时,更惆怅眼前一片空山楼阁暮春光。岁月匆匆,令人思绪万千;风吹落花,也由衷地怜惜每一片绚烂的花瓣。
北宋有一位词人也经常在他的庭院中赏花,有一次却举杯怅惘。下面分享晏殊的一首词,隐情于景,委婉细膩,结尾两句更显深衷曲意。
踏莎行
北宋: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晏殊,字同叔,年少时即以神童被荐入朝,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宰相。他平居好贤,凡当世知名人士,皆大力荐拔,一时名臣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都出其门下。
晏殊是宋初著名诗人,其文章赡丽,应用不穷,更闲雅有情思。他的词成就较高,所写内容主要是流连诗酒,娱宾遣兴之作,但遭辞造句清新典雅,音韵和谐,句法亦工整精巧,含情凄婉。
上阙描绘春景,路旁的花儿逐渐稀少,郊外却显得青翠欲滴,楼台掩现在茂密的树丛中,春风不懂如何管束杨花,飘飞的柳絮就仿佛蒙蒙细雨,乱扑人面。
花儿随着风儿飘逝,让词人感到有点惆怅。因为人生就像花儿一样无法永存,也似流星那般倏忽消失,所以晏殊便在暮春时感到了一种闲愁。
作者用“红稀、绿遍”进行对比,表现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暮春特有画面。然后又挑选了“杨花”这一典型意象,表达了一种失意和愁情。
作者不写绿意盎然,却说“树色阴阴见”,展现了一片幽深的场景,更凸显出浓浓的晚春气息。而“不解、乱扑”,则融入了主观色彩,也明确地传达出内心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下阕转而描绘周围的春景,也为抒发愁情作了铺垫。黄莺深藏在绿叶中,朱帘也将飞燕挡在门外;炉香如游丝一般,袅袅升腾。词人酒醒时,夕阳西坠,斜照着幽深的庭院。
春天里黄莺欢鸣,飞燕灵动,而此时一个不见踪影,另一个又不能穿庭入户,词人感觉自己仿佛与世隔绝。而屋内“炉香静逐游丝转”,显得闲静和单调,也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味道。
作者用“翠叶藏莺”,呼应前面的“树色阴阴”;而“愁梦酒醒”,则点出词人内心的郁闷。“静逐”二字,既彰显了幽静的居所环境,又细腻地描绘出烟气弥漫的场景。
春末夏初,睡意浓浓,词人独酌后酣睡,醒来时却发现斜阳晚照,落日余晖,更感到时不我待。词人不提自己为何而愁,却以景语结束全篇,令人遐想。
晏殊的这首踏莎行几乎全篇都是写景,一个“愁”字,只在结尾处点出,隐情于景,委婉细膩,确实达到不露痕迹的艺术境界。
春风不解、杨花扑面,其实所抒发的已是缭乱春愁如柳絮的心绪。炉香静逐游丝,体物也是如此细致。而一个“静”字,又引出下文的一场愁梦。最后斜阳却照深院,更是运化自然,更显深衷曲意。
尘世偷闲三两酒V情书随意几行诗
清夜歌幽,绿绮弹遍。蓬山此去难相见。云愁雨恨醉年华,春风犹梦桃花面。 陌上千花,檐前双燕。桐弦曲意千回转。相思唱尽不开门,香帘冷月梨花院。 ——踏莎行,次晏殊韵。
尘世偷闲三两酒V情书随意几行诗 回复 04-17 08:47
陈词滥调俺最擅长
stree
诗之为道,有情与理,有真与作,而统之于诗,情在元乾,四合乃正,正发其道,博大精深,缺一不可,就算是现代诗,白话文,散文,什么都是这样,此道例外者亦有,然则,如人弃大道而行于泥沼,确为极不入流,极反人性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