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需要海权陆权意识的整合,一带一路成为试金石

维达说 2019-04-23 12:39:33

在世界地缘政治学中,不同于强调某一陆地占领控制的陆权意识,海权意识特别强调对某一海洋的控制,进而由海洋向内陆渗透。近现代以来东方大国一直是陆权意识立国,自49年以前,领先世界上百年的古国衰落也是在于海权意识淡薄,没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而不远的将来,东方大国的复兴崛起在战略层面必将是海陆权意识的重新整合,而战术上则是海空军的强大成形,从浅海走向大洋。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面向海洋,是近代世界强国发展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而近代大国海洋意识的觉醒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古国自古以农立国,历朝历代基本上多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受到人为的阻碍;加上明、清两代推行“海禁”,使闭关自守、重陆轻海倾向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迟迟未能形成海权意识。直至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爆发,面对西方列强用武力叩关破门,才开始萌发了近代海防观念。

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武力叩关

对于海权观念,晚清的掌权者迟迟未能觉醒,对海洋国土、海洋资源、海上交通线、海上贸易的竞争完全处于懵懂状态,几乎一无所知。淡薄的海洋观念以及对海洋权益的漠视把清廷国防战略的制定引向了歧途,对现在大国维护海洋权力和利益的事业造成了长期的、消极的影响。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

鸦片战争前世界形势

而强调海权的同时也不能完全抛弃陆权,甚至是未来的太空权。1874年关于是否收复被阿古柏和沙俄侵占的新疆,清末海防代表李鸿章就与陆防代表左宗棠存在一番争论,最终结果证明左宗棠收复新疆功在千秋。当然此事并不是说海防不重要,而是大国作为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据了整个东亚的绝大部分,西北地区更是深入到亚欧大陆腹地;除却陆地,大国还是世界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将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海国土,决定了不能单纯强调单一理念,而应该是海陆权意识的整合。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地图

现如今海洋作为中华文明赖以成长、发展的一个要素,对海权的诉求不能完全局限在西方的《海权论》,毕竟在《海权论》诞生的两百多年后,仍然囿于传统的海权意识,只能证明我们仍然落后并将继续落后于西方,所以超越传统海权意识,整合合海陆权理念的“一带一路”应运而生。毕竟中华民族在造船航海方面曾取得伟大成就,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陆上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如今重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旨在将东西方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在于扩大经济交流范围,从“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绝非某些美国鹰派人物所说,

“一带一路”倡议是颇具野心的地缘政治扩张战略,全部落实后的“一带一路”将一举囊括麦金德“陆权论”、马汉“海权论”以及斯拜克曼“边缘地带论”等三大经典地缘政治理论中关注的全部地缘战略要点。

所以有此论断是出自狭隘的霸权和冷战对抗的老思想,完全没有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视角出发,只顾自身利益而枉顾数量众多的小国弱国合理诉求。共建共享共治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全球治理要各方共同参与。

南海海洋权益现状,来自百科

指日可待的将来,大国崛起将伴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落实和延伸而展开,被分割的海域和被侵占的岛礁,甚至是被掠夺的资源、未成实线的“九段线”都将随着海洋战略的实施和海空军实力的提升得到切实维护。甚至在国家统一的情况下,租借纳土纳群岛建海空军基地,南海就真的变成了“内湖”。但这只是战术效果,战略上大国的目标永远是星辰大海。

0 阅读:70

维达说

简介:执地史之笔,撰地缘世界,解纷繁万象,得蔚蔚大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