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细看老版《红楼梦》电视剧,有了新版《红楼梦》的对比,我才体会到老版的难能可贵。虽然老版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后六集的处理比较仓促,但瑕不掩玉,真算是成功之作,经典大剧。

首先,剧本写得好,懂得取舍,善于剪裁,重点突出,又注重细节(如贾母屋里的梯子)。重头戏精彩,从不拖泥带水,很有表现力。这才是写剧本呢!再看看新版剧本完全照搬照抄,丝毫没有再创作,小说里人物对话变台词,其他文字变旁白,这样写谁不会?简直是懒惰不负责任的行为。五分钟就响一次旁白来解释,生怕观众看不懂似的,也难怪,本来剧本就没表现力,演员演技又差,不解释着就完不成任务了。这就罢了,还总出错,如贾琏的拔火罐,这些编剧水平真够可以。
其次,场景道具都是用心准备的。荣国府在正定,大观园在北京。其中贾母的荣庆堂、王夫人的荣禧堂及三间耳房、凤姐院,怡红院,潇湘馆,衡芜苑,秋爽斋等主要人物活动场所都是完全照书中描写铺陈的。看完老版,我欣赏了清朝家具,也了解了他们的起居习惯。房子都有前后窗户前后门,三间或五间的屋子里都是用帐幔做隔断。边上一间隔开做卧房,陈设些床,小几,梳妆台,脸盆架,衣柜,临窗设着坐榻。另外边上一间隔开做起坐间,也是临窗下设坐榻,墙上贴着中堂画,画两边是一副对联,画下大几案上摆着古董玩器烛台等。又有书架书桌,博古架上满满的书籍古玩。中间一间有前后门,一般放着或圆或方一桌四椅,屏风之类。我真是喜欢,照着电视上把各处房子里的陈设画成了平面示意图。还琢磨着自己也买个博古架请王氏夫帮买些假古玩之类摆摆呢!真的太贵。哈哈!
另外,服装化妆也不错,夏季是各色绫纱做的长袄折裙,冬季是带风毛的各色绵棉衣棉裙,外罩各色缎面的斗篷。发髻头饰也漂亮,不似新版人物铜钱头,千人一面,衣服全无飘逸之美,像披了棉被。


老版《红楼梦》最突出的优点是演员选得好。书上说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演员的脸必须饱满圆润,新版宝玉脸都太瘦了。欧阳奋强的宝玉很传神。陈晓旭的黛玉最经典,小女儿情态十足,模样又可人,真是眉尖若蹙,弱柳扶风,出尘脱俗,神仙似的妹妹。张莉版薛宝钗外貌也如书中描写,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眉翠唇红,沉稳大方。只是一点不足,缺少宝钗冰冷的气质,笑得太多些。


邓婕版王熙凤,柳叶吊梢眉,丹凤眼,配上昭君套,不用演就是个凤姐儿,邓婕演出了凤姐的干练和厉害样子,八面玲珑,百事周到,“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姚迪人漂亮,但她演得凤姐儿,我都看不下去。只会做作地傻笑,一句话说不完也要笑三回。老版探春也挺美,只是有些微胖,不符合书中描写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牟一比金莉莉在气质上更像迎春。不喜欢老版史湘云,感觉史湘云更多的是豪爽大气,中性美,像个假小子,可那个演员演得太闹腾了。

这些演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包括红学知识,琴棋书画,形体,表演。个个姿态娴雅,古典韵味十足,颇有大家闺秀的气质。一个个优美得像古典侍女画上的美人。连丫鬟也个个漂亮(坠儿除外)。

红楼爷们不能说帅,只能说美,像戏曲节目里女扮的小生一样俊美。最美的是贾琏和柳湘涟,贾蔷贾芸也不错,贾蓉这个不肖子弟很传神,一脸的不正经。演薛蟠的演员微胖,活脱一个富家花花公子呆霸王。



总之,这些演员选得好,戏也演得好,服装好道具好,景美人更美,台词也通俗些。我曾经试图完整看一遍新版《红楼梦》,但只能忍着看半小时就看不下去了。哪也不对呀!书上的每句话她都恨不得配上一个镜头。演员演不出味儿来,全靠旁白补充解释。怪不得有人说这是插图版《红楼梦》,又或者李少红在拍记录片呢?
2013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