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癌"都是拖出来的?身体出现4种异常信号,别视而不见

张老谈养护 2025-04-09 18:04:3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静谧的夜晚,许多女性仍在为白天的忙碌奔波而精疲力竭,却很少有人会留意自己身体发出的微弱信号。

人们常说"小病不医成大患",外阴癌便是这样一种被忽视的疾病,它初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却能在不经意间夺走女性宝贵的生命。

外阴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的一种,虽然发病率不如宫颈癌和卵巢癌高,但近年来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科主任郎景和教授指出,外阴癌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4%,虽然发病率不高,但确诊时多已是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

外阴癌为何总是被"拖"到中晚期才发现?

首先是因为许多人对外阴部位的健康知识缺乏了解。在传统观念影响下,许多中国女性对生殖健康问题讳莫如深,即使发现异常也羞于启齿,更不愿意主动就医检查。

正如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所描绘的那样:"她们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意向别人诉说自己的'私事'。"

其次,外阴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认为普通妇科炎症。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专家李士其教授表示,超过60%的外阴癌患者因症状不明显或误认为是炎症问题而延误治疗,直到病情加重才就医,此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

第三,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也是重要原因。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在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对外阴癌早期筛查和诊断能力有限,增加了疾病早期发现的难度。

警惕身体发出的4种异常信号

外阴癌虽然"潜伏期"较长,但身体总会发出一些警示信号。以下4种异常情况需特别留意:

1. 外阴瘙痒不适

瘙痒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约有80%的外阴癌患者初期会出现持续性瘙痒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肿瘤专家张教授指出:"与普通外阴炎不同,外阴癌引起的瘙痒通常持续时间长,且对常规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这是需要警惕的重要信号。"

2. 外阴皮肤异常改变

外阴皮肤出现颜色改变、增厚、溃疡或结节,即使无明显疼痛,也应提高警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研究发现,超过65%的外阴癌患者在确诊前半年内曾注意到外阴部位有异常结节或皮肤变化,却未及时就医。

3. 不明原因的疼痛或灼烧感

随着病情发展,约50%的患者会出现外阴部位疼痛或灼烧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科主任钱教授解释:"这种疼痛与月经周期无关,且多为持续性,夜间可能加重,这与一般妇科炎症表现有所不同。"

4. 反复出血或异常分泌物

外阴部位出现持续性或反复性出血,尤其是接触性出血,或者伴有异味的分泌物增多,应立即就医检查。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一项研究显示,约35%的外阴癌患者出现过这类症状。

"有趣的是,人们对感冒发烧都会紧张不已,但对这些可能预示严重疾病的信号却常常漠不关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专家李斌教授这样感叹道。

外阴癌的高危人群

不同人群患外阴癌的风险存在差异。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以下人群需格外关注:

年龄超过60岁的女性风险明显增加,约占外阴癌患者总数的75%。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这一比例还在上升。

HPV感染者风险增加。中国疾控中心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约40%的外阴癌与HPV感染有关,尤其是HPV16型。

山东大学附属医院陈教授指出:"近年来,外阴癌年轻化趋势与HPV感染增多有直接关系。"

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性疾病患者转变为恶性的风险高达5%。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一项为期十年的随访研究发现,未得到规范治疗的外阴白色病变患者,约有3%-5%会发展为外阴癌。

免疫力低下人群也是高危人群。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HIV感染者,外阴癌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早发现早干预,预防胜于治疗

面对外阴癌,"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定期妇科检查是早期发现的最佳途径。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建议,50岁以上女性每年应进行一次全面妇科检查,包括外阴部位检查;有高危因素者,检查频率应相应增加。

重视HPV疫苗接种。国家卫健委2023年发布的最新指南建议,适龄女性(9-45岁)应接种HPV疫苗。

接种HPV疫苗可降低30%-50%的外阴癌发病风险。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不穿紧身化纤内裤,保持外阴部位干燥清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妇科专家提醒:"过度清洁反而会破坏外阴自身的保护屏障,增加感染风险。"

对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管理。外阴白色病变等癌前病变需及时治疗并定期随访。

北京协和医院一项研究表明,规范治疗并定期随访的外阴白色病变患者,恶变率低于1%。

"太行山区的老百姓有句俗语:'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一漏百空'。预防外阴癌也是如此,宁可多检查几次,也不能让疾病有可乘之机。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主任这样告诫道。

如何进行自我检查?

外阴自查简单易行,每月进行一次即可。具体方法如下:

选择光线充足的环境,借助镜子观察外阴部位皮肤颜色、质地是否有异常变化,如色素沉着、白斑、红斑、增厚等。

用手指轻轻触摸外阴各部位,感觉是否有硬结、肿块或压痛点。

留意日常生活中外阴部位的不适感,如持续性瘙痒、疼痛或异常分泌物。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调查显示,经过培训能正确进行外阴自查的女性,外阴疾病早期发现率提高了近40%。

及时就医是关键

发现异常后,应立即就医。选择正规医院妇科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活检明确诊断。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科主任王教授强调:"外阴疾病千万不要自行用药,尤其不要长期使用激素类药膏,这可能掩盖症状,延误诊断。"

"外阴癌并非不治之症,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超过95%。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家陈钦教授表示,"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战胜羞耻心,及时就医。"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面对外阴癌这样的疾病,每位女性都应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关注身体微小变化,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生命只有一次,而健康的生命质量更值得珍视。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外阴癌诊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2,57(3):176-182.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外阴恶性肿瘤诊疗指南(2023年版).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 2023,11(2):65-72.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0 阅读:16
张老谈养护

张老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