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睡眠的认识:教你如何睡觉【中国医学传播网】

中国医学传播网 2021-04-12 14:02:37

【本文阅读大约需要三分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古人将睡眠称为“眠食”。曾国藩有“养生之道, 莫大于眠食”的名言。英国大剧作家莎士比亚将睡眠誉为“生命筵席”上的“滋补品”。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睡得香”为健康的重要客观标志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研究表明,睡眠是人类自身对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有效调节。在高质量睡眠状态下,体内会出现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免疫的变化,起到祛病延年作用。

《黄帝内经》载:“人卧血归于肝”,而在春季应“夜卧早起”。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

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春季多种疾病的侵袭。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注重科学睡眠。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睡8小时;60岁以上老年人7小时左右;80岁以上老年人应睡8-9小时;体弱多病者可适当增加睡眠时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睡眠作为人补充体力,养护精神的基础生命活动之一,在人类漫长的一生中占去约三分之一的时间,由此可见睡眠对维持人体功能的正常运作及健康至关重要,而睡眠姿势则又与睡眠质量息息相关。

人们通常采用的睡眠姿势大致可分为仰卧位、俯卧位和侧卧位3种,至于采用何种姿势睡觉,则根据个人睡眠习惯及舒适度而定。

除个别疾病因睡眠姿势不当会加重病情,或者是因改变睡眠姿势可缓减疾病症状,才会使人体会到睡眠姿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一般人采用某种睡眠姿势在入睡之后,则不会察觉睡眠姿势对身体有益抑或有弊。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关于何种睡眠姿势有益于人体,唐代中医家、养生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有详细记载,并以年过百岁的长寿养生实践告诉后世其养生方法的可行性、可信性。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第二》中记载:“屈膝侧卧益人气力, 胜正偃卧。按孔子不尸卧。故曰:睡不厌踧。觉不厌舒, ……, 人卧一夜当做五度反覆,常逐更转”,又载:“眠作狮子卧 (右胠胁着地坐脚也) ”。

从书中的两段记载可以看出,孙思邈认为仰卧舒睡对人体无益,睡眠时人应“屈膝侧卧”及“右胠胁着地坐脚”, 则可“益人气力”,既认为右侧屈膝卧位有益于人体。虽主张右侧卧位,但不是说一整晚都保持侧卧位,而须“做五度反覆,常逐更转”,强调睡眠动静相宜。

【请随手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有用的科普】

最后,我还想要提醒大家,健康人生离不开日常养护,每天锁定这里3分钟,从阅读一篇有温度的健康科普开始。

本文来自:伍文彬大夫(伍文彬: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副会长)

0 阅读:183
中国医学传播网

中国医学传播网

中国医学传播网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