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唐代仕女画以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最负的画家是张萱。其工细妍丽,厚体,代表了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到繁荣昌盛的时代。当时的绘画兴旺鼎盛,产生出近四百名有史可查的优秀画家,遗留下诸多异彩焕发的艺术杰作。
盛唐,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崇尚肥美。故而,张萱笔下女性脸圆而饱满,体态丰腴健硕,尽显大唐女性的华贵之美。这些生活优渥的女性神态多惆怅与苦闷,慵懒之态尽显。
名冠众画师之首张萱是唐代最杰出的仕女画家,他线条流畅、用色富丽的画风,为晚唐乃至五代的仕女画定下了基调。
张萱,画家周昉之师,京都长安人,出生于名门贵族,曾为,实即宫廷画家。同时代保守的宫廷画家走的仍然是工笔重彩的路,只用淡色或者根本不用色,如“画圣”吴道子。而张萱则运用朱砂、朱紫、石绿、石青、赭石、黄丹……各种富丽的色彩,竟然一点不俗气。所以在当时独树一帜,名冠众画师之首。
张萱文学修养深厚并巧于构思。他在绘画创作时,很注意环境和色彩对画面气氛的烘托和渲染。譬如他曾经引用王昌龄的《长信秋问》中的“金井梧桐秋叶黄”这句诗来画《长门怨》,着意描写宫廷妇女被遗弃的冷落寂寞之情,获得了很大成功。
唐以前的妇女画,多以后妃、烈女、孝妇为题材,旨在宣扬封建伦常。张萱、周昉突破了这个旧套,描绘了许多家常琐事,如游春、赏雪、乞巧、藏迷、扑蝶、烹茶、吹箫、听琴等,看似享乐,实则充满寂寥的宫怨题材绘画。这些画作广阔了仕女画题材,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并直接影响晚唐五代的画风。
开盛唐“曲眉丰颊”画风张萱画风简洁,尤擅画仕女和婴儿。他的作品直接影响了晚唐的画风。
在仕女画发展的早期——汉魏晋时期,画家笔下的仕女多是秀骨清相,薄衣广袖。在这一时期绘画理论著作中称仕女画家为“青工绮罗”。且大都是象顾恺之《女史箴图》一类宣扬封建道德戒规相联系的。
到了唐代因武则天登上皇位,妇女地位提高。仕女画中的主角除了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中的仙女外,贵族妇女也成为重要的表现题材。画家创作的仕女形象也演变成张萱画中所描绘的形象——“曲眉丰颊”,以求更加符合于当朝统治者的审美趣味。
张萱在人物塑造方面因生动和谐见长。他以细劲圆浑、刚柔相济的墨线勾勒出人物形象,辅以柔和鲜艳的重色,塑造的人物形象端庄丰腴,情态生动。他因供奉于内廷,又受皇命作画,故他对宫廷仕女及贵族妇女直面接触与全面了解,画出的作品形态与神情细致入微、无人能及,有着时代与贵族阶层的特性。
张萱擅画仕女和婴儿,他用铁线描和游丝描等综合线条勾画人物及衣着,色彩都用艳丽的青、绿、红、粉等色,用朱色晕染仕女耳根,成了他的一大特色。
对婴儿的描绘,则既能画出稚嫩童子的形象,又能使其富有活泼可爱的神韵;画贵族游乐生活场景,不仅以人物生动和富有韵律的组合见长,还能为花蹊竹榭,点缀皆极妍巧,注意环境和色彩对画面气氛的烘托和渲染。
他还擅长于勾画草图,他笔下的草图,结构匀称、布局精妙恰当。花鸟仆使、亭台竹树,各得其所,各尽其态,意境悠远。
尽显大唐美女风韵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有数十幅,但出于张萱本人手笔的原作,今已无一遗存。
历史上留下两件重要的摹本,即宋徽宗临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捣练图》卷。虽为摹本,但仍可令人窥见其绘画技艺不俗。
《捣练图》
唐画富丽,设色也更浓郁,此图已成三百年,到徽宗一朝,火气淡去,颜色剥落。天水画院的画师们在临摹时自然用色也会很淡雅,会导致这画的面貌更倾向于宋了。最终呈现的面貌即宋人笔法画唐人风物。
此画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通览全图,画家对于布局的安排,对于诸妇人动作、神情的描写不禁令人叹为观止。
《虢国夫人游春图》
绘的是杨贵妃二姐虢国夫人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此画重人物内心刻画,通过精细的线描和色调的敷设,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滞。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
不著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潆清新。图中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著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画面上洋溢著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
结语:
从张萱的画也就能看出张萱的文学素养之高,即使是现在来说也是很多人去模仿着张萱的画风,但是没一个能够画出张萱的那种神韵。虽然张萱的作品没一个留存在中但是她的画对于现在的绘画界影响还是非常深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