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处理与中美两国的关系议题,韩国已公开做出立场选择,其态度极为清晰坚定。韩国的选择呈现出特定的特征与考量。随着美国军事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若中美之间爆发冲突,其最终态势将不可避免地导向某种特定结果。然而,具体阐述这一结果的性质则需基于国际关系理论、军事实力对比以及外交策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于15日举行之际,韩国外长赵兑烈在讨论中韩及美韩关系时,公开表态倾向于支持美国立场。赵兑烈明确指出,韩美同盟的紧密程度应显著超过中韩关系。据其观点,联盟与合作关系截然不同,两者间不存在"完全对等"的概念。鉴于美国作为韩国不可或缺的盟友与中国经济规模对中国对韩贸易的主导地位,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考量,韩国自然倾向于与更具战略与经济优势的一方合作。
在此背景下,赵兑烈特别强调,韩国难以完全满足中国在安全方面的所有诉求。倘若爆发冲突,韩国将依据与美国签订的《美韩共同防御条约》所体现的盟友关系,采取相应的行动并作出决策。为何韩国方面会选择在慕尼黑安全会议这一国际性的公开平台,以直接的方式表达此类观点?针对此观点,赵兑烈提出,韩国需明确其在美中关系中的角色定位,旨在防止其在某些议题上的态度被误解,并降低中方对韩国举措与决议的过度期望,以维护自身的利益与立场。
无疑,赵兑烈的论述提供了一种解读视角,然而,公众舆论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韩国主动向美国表达忠诚的姿态。关于原因,主要归咎于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为美韩双边关系引入了显著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其采取的关税措施,引发了韩国政府的深切忧虑。当前,韩国经济正处低迷状态,而韩国总统尹锡悦的“戒严”事件已引发政治动荡,加剧了国内局势的不确定性。此外,韩国还面临着美国施加的关税压力,这无疑为韩国经济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此情境下,韩国一方被迫采取主动策略,向特朗普政府展示善意,以期减轻特朗普政府在关税议题上对韩国的施压。正如赵兑烈所言,近期韩国最大反对党共同民主党领袖李在明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中亦表达了相似的观点。LeeJae-myung指出,韩国难以承担与中国的疏远所带来的成本,但依然会致力于推动美韩日三国间的关系强化。由于与美国关系恶化的代价对韩国而言将超过单纯倾向于中国的成本。
韩国如此高调地表达效忠,显然在美国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当前,美国已将战略重点转移至亚太区域。先前,俄罗斯军方的高级官员曾指出,美国已在亚太地区配置了规模最大的部队,大约有四十万兵力。在此特定情境下,美国无疑依赖于诸如日本和韩国等亚太伙伴的协作行动。恰在此刻,韩国方面展现出如此积极的姿态,显然正中美国下怀。需要强调的是,当赵兑烈提及“若爆发冲突,韩国将与美国共谋应对”时,其所谓的“威慑”言论在中国看来并无任何实际影响。事实上,若中美间发生争端,其最可能的结果是全球范围内的动荡,韩国也绝难置身事外。
鉴于此背景,为预防类似情况的出现,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中针对中美关系议题时明确指出,双方应强化沟通,加深相互认知,构建互信机制。此外,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亦明确强调,若美国不愿停止对中国施压与遏制,我方将毫不退缩,坚决反击美国的单边主义欺凌行为,坚定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民族荣誉以及合理的发展权益。采取此举措,中国旨在捍卫国际公平正义,以及恪守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则。中国人从来不信邪、不惧鬼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