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价旅游团”盯上的农村老人,出门旅游,都遭遇了啥事情?

冬萱评情感 2024-06-08 01:09:27

文:梅子

“姐,咱妈跟团去北京旅游了,四天三夜,348元。”

晚上,在老家的弟媳妇给我发来一条信息,简直石破天惊,我一个激灵从床上弹起来。

我妈,一个从没出过远门,晕车,路盲,大字不识一个,年过70的农村老太太,第一次出门旅游,去的是北京。而且,报的是便宜到不可思议的低价旅游团。这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

网络上关于报低价团被逼购物,被羞辱甩客,甚至出交通事故的负面新闻立刻浮上心头,我的心不由揪了起来。

更令我惊奇的是,我记得,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我妈对旅游的态度一向是嗤之以鼻的。曾经,只要一提旅游,我妈就极力反对,强烈抗拒。因为,在农村务农操劳一辈子,勤俭节约已经成为深植于她内心的基因,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她觉得把钱花在旅游上,舟车劳顿,游山玩水,不当吃不当喝,就是纯属浪费。

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成为全民耳熟能详的金句,当旅游的风席卷华夏大地,一到节假日,每个景点都开启“人从众”模式时,我妈依然坚如磐石,不为所动。

她是一个活得极其现实的人,醒来就是干活,只要能动弹,就劳作不停。她坚信老话说的“看景不如听景”,远方的风景纵然再美,看了又能怎样,还不是得回来过自己一成不变的小日子。

有一年秋天,我弟刚成了家,这对新婚的夫妻为了表孝心,生拉硬拽,软磨硬泡,带我妈去了开封看菊展。回来之后,我妈对我说她的旅游感受,她很不屑一顾,说看来看去还是那样,那花开得真大,跟蒸馍一样——她的比喻总是从她的生活经验出发,总是那么接地气。

那次旅游,她印象最深的不是名扬天下的菊花有多美,而是旅游景点的饭是真贵:一碗烩面,才几根面条竟然要20块。一盘羊肉要价68,就那么一丁点,每人夹一筷子就没了,而且肉片薄得风大点都能吹走。每吃一样东西,她都忍不住跟老家的物价做对比。

所以,那次的旅游体验并不好,主要是物价太贵了,太不值了。她心疼得逢人就说,下次再也不去了,花费的钱能买多少面粉和食用油,够全家吃一年的。对节俭了一辈子的农村老年人来说,能终于在暮年,下定决心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多重因素的加持。

首先,肯定是因为低价的诱惑和吸引。比如,198元洛阳看牡丹两日游,诗画江南苏杭458元五日游,北京天安门故宫长城颐和园348元四日游等等。当然,所有的低价团都是一个套路,那就是用诱导购物来弥补差价。这是后话,后面再提。

其次,是前年,我妈得了骨质增生,走路困难,经过治疗,今年刚有所好转,走路自如。她可能直观感觉到了岁月的无情,时间的残酷,身体的衰老无力,趁腿脚还能走动,多出去走走看看,弥补一下自己人生的遗憾。

再次,因为有我婶子这么一个合拍默契的旅游搭子一路陪同。出去游玩,找对旅游搭子太重要了,能互相陪伴,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互相提醒,让这段出门在外的旅程尽量温馨舒适。特别是年纪大了,上厕所频繁,能互相帮着拎包,耐心等待对方,谁也不嫌弃谁,我爸都未必有这份耐心。

最后,这段时间,她干活的村食品加工厂,暂时没有订单,放假几天。地里的麦子正在拔节抽穗,长势喜人,也没农活,她在家闲着无事。各种因素叠加,才最终促成了这次北京之行。

图文无关, 侵删

如今,农村老年人儿女成家立业,有钱有闲之后,理念也变了,旅游的风就这么吹到了乡村。耳濡目染,口口相传,村里出去旅游的人也多起来了。

所以,当低价旅游团下沉到农村市场,根本不愁客源。村里有联系人建群,拉人进群,群里经常推送旅游路线。一旦老人有出游意向,就会有人私下跟进联系,帮你下定决心。身份证一交,帮你办理好一切事宜,省事省心。60岁以上老人免收景区门票,凑够40人就可以成团。

低价团有各种风险,但你要是让他们报一个高品质的高价团,即使子女愿意给出钱,他们也未必舍得。毕竟,不当吃不当喝的旅游,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生活中的刚需,是高于物质生活的奢侈消费。“低价”二字,精准击中了她们的内心。

对很多没出过远门的农村老年人来说,首都北京是他们满心向往的神圣之地,是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去北京出差学习时,我经常在旅游景点看到那些夕阳红老年团的大爷大妈们,戴着小红帽,挂着胸牌,头发花白,面庞沧桑,手掌粗糙,笑容淳朴,外人眼里的我妈也是这样吧。

这次北京之行,他们一人发一个胸牌,时刻挂在脖子里。不识字,不认路,从没出过远门,会本能地慌乱恐惧,像第一次出去春游的小学生紧跟着老师一样,他们亦步亦趋跟着导游,对导游特别依赖信任,当然,也特别听话好控制。

我爸年轻时因为工作关系,全国各地几乎都去过,出发前,他以一种见多识广的口吻,对我妈千叮咛万嘱咐,提醒她千万别心肠一软,脑子一热,被导游洗脑忽悠,买一堆根本用不上,还老贵的东西。总之,就是“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就对了。只让我妈带了少量现金,从源头上杜绝冲动消费。

出发那天,我妈和我婶兴奋得像过年一样,准备了洗好的黄瓜水果,小面包等路上吃的东西,主打一个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能尽量不在北京买东西就不买。

大巴车在镇上高速公路口接送,从早上六点一直开到晚上七点,一车人在各自狭小的座位上整整待了13个小时。但我妈说,一路上并没觉得无聊,因为导游全程都在和他们互动,活跃气氛。她对能说会道,嘴巴超甜的导游佩服得五体投地,一直对我强调,导游看着年龄和我差不多大,人家干这一行也不容易。

到达北京当晚,他们就看了夜幕下的鸟巢、水立方。其余的三天,早出晚归,马不停蹄,去了毛主席纪念堂,逛了故宫,游了颐和园,爬了长城。除了没看上升国旗,老年人去北京必去的经典景点都去了。而且,每个人都站在天安门广场,用导游教给的竖起大拇指的同样姿势,拍了一模一样的照片。过塑完,和几张北京的著名景点明信片放在一起,共50元。团里几乎每个老人都要了,许多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也不会拍照,这些照片是他们来过北京的证据。

当低价旅游团瞄准老年人,一个敢赌,一个敢报,双方各取所需,是陷阱还是馅饼?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但每每恰如所料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回娘家走亲戚,刚从北京回来的我妈一见我,就神秘地把我拉到一边,压低声音,开始向我疯狂吐槽这次北京之行,不那么愉快的部分。

首先,是住。她们第一天住的地方离天安门足有一个半小时车程,是民宿,极其简陋,四人一个房间,连洗漱用品都不提供。幸亏同屋有位阿姨旅游经验丰富,家里是卖日化的,给了她一套一次性牙刷牙膏,才解决了难题。厕所是临时搭建的旱厕蹲坑,不分男女,排队轮流进去的时候,得在里面用手顶着门。北京还有这么破的地方,让她震惊。

其次,是吃。虽然门票免费,但极低的参团价格,连交通费都不够,为了节省开支,让旅行社把成本压缩到最低。每天早上只发一个小面包和一瓶矿泉水。四天,掐头去尾,只管了两顿午饭。是像原来许诺的那样,有八个菜,但全是萝卜丝、土豆丝、绿豆芽、西葫芦、冬瓜片,清汤寡水,不见一丝荤腥。而且菜量极少,根本不够吃,好在米饭不限量供应,管够。尽管和期待的有落差,但他们都是过惯苦日子的人,不挑剔,能吃饱就行。

最后,是购物。导游热情,嘴甜,一口一个“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讲他工作的不容易,讲他和家乡这片土地千丝万缕的联系,千方百计拉关系、套近乎,软硬兼施,哭穷卖惨。我妈一直坚定绷着的心开始动摇柔软,她说,人家跑前跑后,忙前忙后,讲解一路,也不容易。

终于,水到渠成,我妈买了一副所谓的玉石老花眼镜,标价398元。经过几个回合唇枪舌剑的讨价还价,最后以370元成交,带的钱不够,借我婶的钱结的账。

回家拿给我爸一看,我爸扫了一眼,轻蔑地说,他在江苏丹阳打过工,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卖这种眼镜的,批发价只要10块钱。吓得我妈没敢跟他说实际价格,还一再告诉我千万不要告诉我爸。我点头如捣蒜,为了家庭稳定和谐,我当然得保守秘密,守口如瓶。

除了眼镜,我妈还花100块,买了导游推荐的我从没听说过牌子的四盒牙膏。车上的人几乎都买了,因为他们觉得如今超市里的牙膏也贵得离谱,几乎也得这价格,而且全家每天都得用。还买了天津大麻花,单价不算贵,但太压秤了。我婶一下拿了四根,共80多块,一根大概合到16元,贵得肉疼,但又不让反悔放回去,只能自认倒霉。

199元一只的真空包装北京烤鸭,倒是没买。不是她俩清醒理智,而是因为团里有人来过,悄悄告诉她,不好吃,别买。吓得她连店家提供的样品都没敢尝尝,怕被赖上。

我妈在电话里说带的钱不够,我爸竟然把电话挂了。这事让我妈耿耿于怀,发誓以后绝对不会和我爸一块出去旅游。

我爸说她心太软脸皮太薄,容易被忽悠,你就不买,他能咋着你?他年轻时候走南闯北,去过很多风景名胜区,也碰见过导游阴阳怪气,指桑骂槐,甚至语言威胁的,但他就是不为所动。心硬点,脸皮厚点,不买只看,就是赚到了。我妈说,你不知道那个形势,一进到那个商店,门口有人把守,一脸严肃,似乎不买点什么,就不让走出那个门。

到了金饰店,我妈想给我在外地工作的弟弟买个金佛吊坠,以保佑他平安顺利。结果,一问价格,大大超出她的心理预期,而且,她对黄金也不了解,怕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就没买。团里四十多个人,最后,仅有两人买了金饰,我妈认得,是邻村的一对退休教师夫妻。报团花了400,购物花了4000,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低价团其实是最贵的团。

你想用最低的价格,享受最好的服务,简直是痴心妄想。一看购物不理想,导游立刻翻脸比翻书还快,一改原来的满脸笑容,开始阴阳怪气,骂骂咧咧: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啥价位出来旅游,自己心里没点数吗?故宫让您看了,长城让您爬了,您不买点东西对得起我吗?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指望这个养家糊口呢。一车人听着,任她发泄羞辱。好在,终于,平安回来了,谢天谢地。

有业内人士说,低价旅游团其实就是旅游业中的灰色地带,但为啥屡禁不止?

国人尤其是我妈这样生活在农村的人,还没富裕到想去哪儿旅游就去哪儿旅游的程度。对她们来说,一切所谓的高级旅游体验都是浮云,趁着还能走动,用最少的钱多去一些地方走走看看,才是最实在最具性价比的事。正是在低价团的助推下,很多人才完成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出游。

其实,我挺感谢低价旅游团,让从没走出过村庄,含辛茹苦一辈子的我妈,有了去看世界的机会,让她几十年平铺直叙的生活有了一点点跳跃的小欢喜。

但听着她讲旅途中的糟心经历,作为女儿,我又感到心酸愧疚。我说,以后,你的旅游经费我全部承包了,咱不报低价团,只报正规品质团,没有强迫购物,纯玩,我和你一起去。她连连摆手:不去,不去,现在挣钱多不容易,去这一次北京就够了。

在村庄这个熟人社会,是没有秘密的。我妈去北京旅游了,口口相传,左邻右舍很快都知道了。她去我婶家还钱时,和我婶统一口径,对外人绝对不能说这次旅游吃的差,住的不好,还被导游忽悠买了一堆不值这个价的东西。人家笑话。

要说,活到70多岁,总算去过北京了,开了眼界,见了世面,长了见识,没遗憾了。说这话时,她用粗糙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把这次北京之行的照片和那副“玉石”老花眼镜都放进了抽屉里。

0 阅读:274

冬萱评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