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山里的“快乐鸟”

琅琊文学榜 2023-03-16 08:50:40

在一个没有书店的云南小镇,一场关于阅读的“春耕”已经开始。

来源 | 南方周末   作者 | 原子  摄影 | 陈逸航

上世纪80年代初,研究生刚毕业的陈嘉映背着书包、搭乘火车,一个人天南海北地远游。到了昆明,他在看到云南省图书馆内寥寥无几的德语书后感慨,“这才知道咱读书人守着北大、北图有多福气”。

四十年过去,情况似乎并没有得到天翻地覆的转变。书,在某些地方,依然是稀缺的存在。走遍距离昆明五个小时车程的昭通市药山镇,遇不到一间书店。镇上没有外卖,最好的宾馆,标间的价格是80块一晚。同一间出租屋里,六年级女孩吕星梅花15块钱去超市买了本神话书,弟弟用一样的金额买了一只白色的、取名为“白卤蛋”的小仓鼠。

她将看过的书放在无窗的睡房床底,还没看的就带到不远处、步行10分钟以内的药山镇中心学校,在家她经常会被要求给8岁的弟弟做饭,不满看书时漫游在安徒生童话世界或是另一个星球的奇幻体验被打断。弟弟噘着小嘴,也觉委屈,为什么明明是自己带回来的仓鼠却总是被姐姐攥在手里,拿出来玩一下就会被骂。

▲ 吕星梅正抱着书出门

这类“甜蜜的烦恼”在海拔2000多米、驶过崎岖盘山路才能抵达的巧家县并不多见,有宠物稀奇,有属于自己的书同样不容易。中心学校有800多名学生,是全镇最大的小学,学生们多数随家长搬到附近,有的选择在学校住宿,周末步行几小时回家,省下20块的车费。

正在读五年级的芳芳,几年前遭遇父亲病世、母亲离开改嫁后,跟着大伯从山里搬到镇上的政府安置房生活。客厅宽敞,有不错的采光,清晰地照见破旧沙发布下铁架毫不留情戳出的一角。她很少陷入悲苦经历,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从全班第三名考到第一名,以及学校图书室里的《亨利王子》是否运来了新一季。

图书室每天只开放3个小时,各年级按规定时间在不同的日子轮流借阅。2018年国家提倡学生均衡发展,偏远的药山镇的每间乡村完全小学因此得以拥有了图书室,其中镇中心学校由于人数最多,被陆续分配了一万多本图书。

教语文的李老师记得,那时每天图书室门口的队伍都排得很长,此前几乎没有接触过课外书的学生们纷纷感到新奇,他们借到书后就迫不及待地坐在教室外面的走廊或是花坛边缘读,好几次李老师甚至抓拍到有学生拿着书直接趴在地上就开始看。

每张借书证最多可以借10本书,且不限归还时间,学校鼓励学生们放长假时带回家,看到有感触的地方还可以用笔勾划书本。靠着这张写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已被磨出白边的借书证,芳芳趁着许多个课堂间隙出入,至今已看了几百本书。

她偏爱那些有趣、治愈、充满侦探冒险、与贫瘠现实无关的书,看到扣人心弦处,会不管不顾,叛逆地藏进被窝,独自翻阅到午夜12点多。说起那些明明黑暗却又闪着光亮的时刻,她本就好看的一双大眼睛更加灵动。即便未来还较为遥远,她已急切地希望能亲手传递这份幸福的体验。她用标准的普通话说自己的志向是成为老师,因为“教书育人是最重要的”。

▲ 芳芳喜欢看有趣和充满冒险的书

同样的信念也曾在李老师心里深扎。她2014年从临沧师范专科(现为滇西师范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之后参加教师考试,改写了人生轨迹。学生们喜欢她齐刘海、大酒窝、粉嫩外套散发出的亲和力,直唤“小李老师”,乐此不疲地在课间将亲手折的花、分享心情的纸条夹进她的教材或放于办公室桌面。纸条上有时是简单的一句“我喜欢你,祝你身体健康”,有时是发了压岁钱的开心,有时则是对家中矛盾、变故的倾吐。

小李老师将这些算不上精致的礼物悉数妥善保管,她的想法是“做一件事就好好去做,当老师到现在都没有敷衍了事,不管是对待学生还是工作”。学校里每月组织一次阅读分享会,她则在班上每周都发起一次,鼓励学生们自发担任主持人、小评委或主动报名参与分享,希望培养他们的兴趣而非布置任务,“强制性反而会激发逆反心理,让他们不愿意看书”。

刚站上讲台时,小李老师记得那时的孩子对课本以外的事物知之甚少,更别提朗读活动了。有了图书室之后,她温柔而坚定地感觉到,在这片“比较落后”的土地上,“通过读书,很多变化正在慢慢积累”。两年前图书室加入了电脑系统,不用再手写登记借书记录;学生们的写作文水平也有了提升,“字词量进步很大”。

她从抽屉里拿出每次分享会后学生们写的读书交流卡,有一位女生在看完《坚定的信念》里世界首位出身农场的打击乐独奏家伊芙琳·格兰妮的故事后,在“我的收获”一栏写道:“人跟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梦想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评价,就否定自己的想法。人生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想要走怎样的道路,取决于我们自己。”

▲ 药山早晨,学生步行上学

闪烁的阅读光芒

2023年3月初的一天,云南巧家县药山镇中心学校进行着每学期一次的防震防火应急演练,这里处于地震带,频繁时一个月会有两三次明显震感。就在全校师生紧锣密鼓演练的同时,另一群人也忙着进进出出。

两年前的岁末,由南方周末联合拼多多发起的“为你读书”公益行动开启,到这里,已经是第三站。项目组花了两个多月筹备,为这所学校捐建了两间阅读室,从刷墙开始,逐渐添砖加瓦,采购柜子、书架、桌子、泡沫板,最后整齐放入为孩子们精心挑选的5000多本新书。

▲ 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走进全新的阅读室看书

书单里有《流浪地球》《海底两万里》等科幻故事,也有《重温最美诗词》《唐诗三百首》等诗词经典,还有专门为学校老师准备的《乡村教师发展》《县域乡村教师有效培训研究》等指导性专著。

还在搬书的那两天,学生们就络绎不绝地进来打量、翻阅,当时正值期末考试,他们趁着两堂考试的间隙,有女生安安静静地进来,翻了翻宇宙天文的书,看完后又安静地放回原处;男生们看书之余,还会主动帮忙搬抬柜子、桌椅。

▲ 同学们主动加入阅读室的打造过程

校长王林看到这一幕后表示,翻新的阅读室和这些全新的书籍增加了同学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我们一定会利用好这些资源,合理规划阅读室开放时间,让更多孩子通过阅读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为你读书”项目在物资捐助之外,还会邀请作家、学者一同走进乡村学校,开设阅读课堂,把乡村阅读从“有书读”进一步提高到“读好书”乃至“尝试创作”的层面。

授课老师们来到云南高山,第一印象都是这里的孩子“皮肤比较黑”,与此同时“眼睛都很明亮”,有人从其中看到闪烁的光芒,作家袁凌更是读出那是一种和泥土与自然靠得很近的眼神,“他们身上有某种重负,但同时也能看到在荒野中锻炼出来的很自然的生命力,我感到他们很顽强,有一种茁壮的能量”。

▲ 药山镇小村,一位奶奶正接男孩放学回家

家访时,芳芳对他说起曾经住在山上的快乐,她们在黑漆漆的树林里面捉迷藏,有一次背着一个比自己更小的小孩,被吓坏了。袁凌立刻感受到,“她一方面自己本身可能也很怕,另一方面她还要安慰更小的小孩不要哭,要劝他鼓励他,免得哭得太厉害,在她背上乱蹬,俩人都会摔倒,所以她要承担这样一个他人的重量,也要承担自己内心的恐惧去做完一个游戏”。

“我想我们的人生不就是这么一个游戏,需要认真做完的游戏。她在山上这样黑暗的树林里,在那种土房子当中的安静世界里,没有感到落后,没有感到封闭,没有在之后感到说我到镇子上来好得多,反而是对那个地方有一种眷恋,我觉得这个里面有一种很深刻的东西。她的身世其实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承受的,母亲出走,父亲身亡,在这种情况下,她仍然对外界保有理解力,同时又要承担自己内心的感知。”

他给学生们上课的内容是“盛唐诗人的朋友圈”,讲了李白、杜甫、岑参、高适这四位诗人,他们之间的交友、各自的诗作和人生的悲欢离合;有二十多年创作经验的科幻作家江波则更为活泼,他教授孩子们的是“如何正确地和外星人打招呼”,试图带着他们思索,在广袤无垠的宇宙当中,我们怎么样才能和外星人取得联系,或者说外星人怎么样才会发现我们。

▲ 作家袁凌分享“盛唐诗人的朋友圈”

从求知的欲望来说,江波感觉他们跟城里面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在主动举手提问或表达看法时都很活跃。这也符合他的初衷,“他们想要学东西,对未知的东西充满着一种渴望,所以我选择这么一个主题,因为我始终觉得想象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

▲ 科幻作家江波希望用科幻世界中的故事启发孩子们的想像力

南方周末文化版记者朱圆则通过讲述诗歌平仄,尝试让山区孩子找到理解诗歌的另一把钥匙。朱圆说,“无论他们以后会经历怎么样的人生,如果有书籍,至少会有更多可能,因为在书里可以跟很多伟大的灵魂相遇。”

▲ 南方周末记者朱圆讲述诗歌平仄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孙凌宇分享的是绘本书目,她希望绘本故事可以启迪孩子们了解自己、了解别人,还能了解到这个世界人之外的植物动物乃至地球宇宙,那些阅读体验会是一辈子的温暖陪伴。“孩子的奇思妙想令我惊讶,甚至他们能够从绘本中发现很多我之前从来没有留意到的细节。关于阅读的交流,打开了他们的新世界,也打开了我自己的新视野。”

▲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孙凌宇讲到夏加尔的画时,一位二年级学生说也想像画中人物一样飞到天上,“再去听听老鹰的声音”

等待与希望

另一栋教学楼里,前来讲课的阅读专家王钢也对课程做了精心设计。他做了二十多年的小学语文老师,也写过一些校园小说,如今时常担任担当者行动的公益讲师。这次在“为你读书”云南站,他给一年级的孩子讲的是绘本《胆小鬼威利》,“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故事?因为作为一年级的孩子来讲,往往会本能地觉得自己是一个弱小的孩子,这种弱小不仅仅体现在自己的个子小、力量小,其实也体现在他学业上面的一些困难。其实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一定的自我镜像的塑造,需要把一种自信、强大、乐观的信念传递给孩子,从而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面对六年级全体孩子的演讲,他则选了另一本绘本《快乐鸟的许诺》。故事讲的是一只鸟儿偶然路过一座荒凉的大山,大山向他提出了请求,说你能不能留下来。鸟儿无奈拒绝,因为没有水没有草,“我需要筑巢,需要养育我的小鸟宝宝。但是我答应你的是,每年春天我都要来到这里,为你飞翔,为你唱歌”。讲到这里的时候,台下的孩子们竟然自发地鼓起掌来,这让教学经验丰富的王钢在那一刻都不禁起了鸡皮疙瘩。

▲ 绘本课程之外,阅读专家王钢还向全校老师分享了海量阅读的操作方法

项目执行团队里的吴悠(化名)也在这次公益之行中不止一次被打动。8年前她曾通过“OFS我们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学组织来到离药山镇一个多小时车程的乡村支教,学校两百多人,只有4个老师,她一个人就要负责教四五年级的语文、体育、科学、美术、音乐,学生们比较黑,都打趣地叫她“白老师”。

虽然只待了一个学期,但吴悠与这群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支教结束后,她每年都会回来走访,对于去了宁波、杭州、昆山等外地打工的学生,她也都去看望。有一次在服装厂,曾经的一位女学生晚上8点多还没下班,见到老师后吐露工作辛苦,每天站着做重复劳动,苦恼攒不到钱,后悔没好好读书。

乡村学生们初中考高中的几率并不高,大部分初中毕业便出来打工,吴悠带的那届学生,如今还在读书的唯有五六个。其中一位学霸,高考上了二本线,无奈学费一年一万多,他拒绝了吴悠借钱给他的提议,选择去丽江读师范专科,说自己想好了,会在读书期间努力专升本。

在他身上,吴悠看到了希望。再次回到药山,她更加感受到公益和善意的轮回。她记得他们当时说,老师,长大了我也要和你们一样当志愿者。这次活动里,曾经的学生王德维真的履行承诺,他在昆明读大专,爱看军旅剧,想当兵,这两天回药山交资料,积极参与了捐建图书室的全过程。“我觉得能和你们一起给我们这些山区的孩子建图书馆是我作为一个大专生应该去做的。我也特别想让他们有更多资源,从书中多长点见识。”

▲ 王德维回到药山积极参与阅读室建设

改变需要时间,王钢说他之所以选择快乐鸟的故事,就是想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关于爱和坚持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信念的故事。大山里的你们,完全可以拥有梦想,完全可能拥有行动的力量”。

下课后,六年级五个班的孩子们陆续退场。一个女生留在了最后,她走向了讲台。“王老师,我想问的是,就算我有梦想,可是我知道努力也不一定会成功,该怎么办?”

王钢看着她眼里的泪花,有很多话想说,又担心过多的鼓励显得轻飘而没说,最后他转述了《基督山伯爵》的一句话:“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女生听完飞快地擦干了眼泪,又郑重地向他鞠了一躬,离开了。

说这句话时,王钢是由衷地相信。他想起自己第一份工作是在河南省实验小学当老师,当时的一位领导、学校的党委书记正是从镇中心学校所在的荞麦村走出来的。三十余年前,她因为读书而离开这里,在这里教了两年书之后,通过读书通过考试走出去,到了河南。

绘本的最后,大山因为每次面对快乐鸟的离开都非常伤心而破裂,涌出了潺潺泉水,流经快乐鸟每年带来的种子,过了许多年,这里终于变成了一个草木丰茂、生机勃勃的地方。

教室窗外,药山镇的春耕已经开始。阅读室内,一颗阅读的种子也已悄然埋下。在未来的某一天,这颗种子或将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0 阅读:2

琅琊文学榜

简介:与您分享所见所闻,感知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