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央行的买断式逆回购,为何在此时启用?优点和隐患都有哪些?

说说大周 2024-10-30 21:50:52

10月28日央行启用了买断式逆回购,此举也许会给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改变,我们今天说一下买断式逆回购,它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未来会有哪些隐忧?

好处和坏处咱们都说一说,不会光唱高调。个人想法,仅做参考。

逆回购大家都知道,就是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把自己手里的有价证券比如国债抵押给央行,从央行借钱。

有价证券只是个抵押物,央行是没有所有权的,不能随意处置,到期了人家还钱,央行还有价证券。

买断式逆回购顾名思义,就是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把有价证券直接卖给央行,央行就不是借钱了,而是给钱了。有价证券的所有权就转移给央行了。这就是区别。

那为啥要买断呢?因为有需求嘛!不管是央行还是商业银行金融机构都有所有权转移的需求,我们先说央行的需求。

两三个月之前,央行曾经借国债来做空,说做空不太合适,应该叫调控,因为央行不想让国债的价格涨的太高。从而拉低国债收益率。

这个我们以前讲过,适当的国债收益率是大银行安全的缓冲垫,为了保证金融安全稳定,央行要做空调控国债的价格。

但是央行借来的国债它也是要还的,它需要买一部分国债来还债,这就是央行的需求。

还有个原因,9月24日央行引爆行情的时候推出了一项政策,就是证券公司,基金,保险公司可以把手里持有的沪深300成分股和股票ETF抵押给央行,从央行换取国债,央行票据等一些高流动性的债券,然后拿这些高价值高流动性的债券换成钱,再到股市买股票,而且这笔钱也只能用来买股票。

这项政策10月10日已经开始实施了。叫做“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所以央行也需要手里有大量的国债高等级债券来应对金融机构的抵押交换。

对于央行来说,让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多一些,仅仅是好处之一,长远来说,央行也希望市场化的东西能多一些,不要老是让自己用行政力量去调控。

反市场的东西副作用也是不小的,比如国债收益率这个东西,买断式逆回购事实上能起到不少市场调节的作用。

我们打个比方来说。比如面值100元的国债,年息3个点已经发行了一年了,那么现在这张国债的实际价值应该是103元。

工商银行缺钱,愿意以102元的价格卖给央行,而某个小银行更缺钱,同样的国债100块钱就卖。央行自然是买报价低的那家。

央行花100元买到了实际价值103元的国债,是不是意味着国债的收益率就高了?国债的收益率是完全没有风险的,所以国债的收益率事实上就代表着市场真实利率的下限。

就是这样,如果说市场上都缺钱,那就会有不少商业银行要把国债卖给央行,卖的人多了,国债就得降价,从而抬高收益率。国债收益率高了,市场利率也会水涨船高的。

买断式逆回购就起到这样的作用,用市场的力量来影响利率。

有了市场的力量做帮衬,央行就没有必要像八月份那样,借国债到市场上去砸盘了。八月份央行干预国债市场,事实上是大败而归,因为大家都知道,降息是大趋势,你央行现在砸的越狠,代表你借的国债就越多。这些国债以后你总是要还的,怎么还?你不还得从市场上把国债买回去还给人家吗?

你不久以后的这种必然要实施的购买行为,一定会推高国债价格。大家都是这么想,已经形成共识了。所以央行费了老鼻子劲儿,也没实现自己做空国债的调控目标。

现在有了买断式逆回购,就多了一份市场的力量。大家都缺钱了,市场的力量自然会把国债价格砸下去,收益率提上来;反之,大家都不缺钱,那国债价格就高一点,收益率和市场利率自然就会降低一些。

这就是买断式逆回购对于央行的好处,它是多面的,我们肯定不可能每个方面都说到,捡重要的说几点,大家了解了就行了。以上是央行当前的需要。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他也有需求,国债这玩意儿,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也都是大量配置的,手里很多。因为国债是商业银行最底层的资产。是他们的安全垫。

比如我存到银行10万块钱,银行当夜就得给我算利息,这都是银行的成本,所以银行手里基本上是不留现金的,现金对于银行来说是负资产,除了留一点应付储户的现金之外,银行多余的现金连过夜都不想过,它转手立即就买成国债了。最起码国债的收益基本能应付支付给储户的利息,银行才不会赔本。

当银行需要资金往外放贷的时候,它就会拿国债换成钱去放贷。找谁换钱呢?自然是找央行。央行有个工具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逆回购。商业银行把国债抵押给央行,央行给商业银行现金。

现在问题来了,逆回购的时间比较短,一般来说就是七天,最长十四天。每过七天就得倒腾一下,太麻烦。

再长一点的资金需要就是中期借贷便利了,俗称麻辣粉。这玩意儿时间一般是一年,时间是够了,但是资金流向的要求比较严,比如这一笔麻辣粉央行要求是用来支持小微企业的,那么商业银行就不能借给地方政府发工资,商业银行不能随便用,也比较麻烦。

买断式逆回购就是用来解决以上难题的,时间上长短适合,有三个月,六个月,一年都有,而且资金流向商业银行自己可以做主,因为这理论上这已经是商业银行自己的钱了,比较自由。

在当前的环境之下,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给金融市场提供更多流动性,买断式逆回购与央行10号开始实施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各个环节就算是给打通了。

商业银行把国债卖给央行,所有权转移了,央行手里就有了可以自行处理的国债。然后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从央行手里借国债,拿着国债再找商业银行换钱买股票。商业银行再把国债卖给央行。

就这样,一圈一圈地就可以转起来了,一块钱变成两块,两块变四块,金融市场的货币乘数效应就这样被放大起来了。银行和金融机构作为经手人,钱转得越快它们越得利。

再说一个更大的好处,我们知道,有一些商业银行,特别是地域性的商业银行,手里有不少低价值的地方政府债和企业债,这些债券风险比较大,甚至有可能收不回来了。

这些垃圾资产砸在商业银行手里,是很影响正常经营的,虽然这两年进行了大量的展期操作,但毕竟一大笔钱被占用着动不了,仅仅是账面上好看一点而已。

现在有了买断式逆回购,商业银行可以把这些低价值资产直接卖给央行,当然肯定是要打折卖。虽说不能收回全部资产,但能早点回血,回收一部分现金回来,从别的地方再挣吧,总比一直砸到手里要强。

传统的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央行对于抵押物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不接受低价值的债券。但是这次启用的买断式逆回购,央行在公告上说明了,可以接受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券,企业信用债等。

这个范围太大了,只要央行愿意,已经破产的恒大的债券它也能买,至少在公告上看不出任何限制。

这就是央行给自己留下的操作空间,当然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以高价值债券为主,但是一旦有需要,比如要救助某个银行,那么央行把它的垃圾资产买过来就行了,剥离了不良资产,那这家银行也就活了。

传统的逆回购和麻辣粉是不具备这样的功能的,它的所有权没有变更,即使说央行同意你用垃圾债券来抵押换钱,最多一年之后你就必须要把钱还给央行,重新拿回你的垃圾债券。这就又打回原形了。

而买断式逆回购则意味着央行彻底接盘了,商业银行原则上不需要再买回自己的垃圾资产了,从此把包袱甩给央行,自己可以轻装前行了。

有人就要说了,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现在才开始启用呢?早点怎么不实行呢?

这就问到点子上了,好办法没有早点实施,必然有其不好的地方。其实买断式逆回购早就在发达国家实行了十几年了,中国是早就想学着干,一直都不敢干,现在是不干不行了,才扭扭捏捏开始了。

买断式逆回购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央行直接介入公开市场,这种行为一直都是我们国家的大忌,朱镕基总理当年在构建国家货币金融体系的时候,对央行的行为做了诸多限制,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法》留下了这些操作空间,但是在二十多年的实际操作中,朱总理的严格限制理念还是一直存在着。尽量避免中央银行直接介入公开市场。

买断式逆回购,从理论上来说,最终能把央行变成一个最大和最后的背锅侠,所有的不良资产,垃圾债务,最终理论上都可以让央行来负责。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可以走得通的。

当然,刚开始会卡得比较严,但是口子一开,谁能保证一直都是严格甄选呢?救了这个,那个你救不救?为什么厚此薄彼呢?这一次救了,下一次救不救?谁能说的准呢?

央行是谁的呢?是全国所有人,所有经济单元的。央行本身是一分钱都没有的,它发的每一分钱,都是向全国所有经济单元的欠债。这笔债最终是要所有人共同去还的。

你让它背锅,它也只是表面上背锅,事实上,这些包袱最终会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头上。这就是买断式逆回购最大的隐患。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普通人说了也不算,我们做个了解就可以了。从短期看,买断式逆回购利大于弊,当然可以实施。

但是从长远看,需要严格控制总量,严格审核买断标的的质量,保证央行所背负的包袱,要小于经济发展化解它的能力,这取决于高层和货币当局自我约束的能力。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0 阅读:21
说说大周

说说大周

感谢大家的关注